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张卫东长诗集《幸福日子的艰难时事》阅读印象

2012-12-03 09:42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陶春 阅读

  在自诘与怀疑的铁砧上
  锻造生命本真言说的肯定之火

  ——张卫东长诗集《幸福日子的艰难时事》阅读印象

  陶春

  “这不是时空的过错。太阳,?
  我们唯一的母体。燃烧、爆炸、
  孕育出生命的气息,
  分娩无数疼痛的个体。物换星移,
  他们成长、繁衍、老去,
  在死亡降临的瞬间,?
  把刻骨铭心的片段逐个抹去。
  然后,是造山运动,
  然后,是冰河世纪,洪荒时期……”

  ——张卫东·《记忆的追述》

  眼前这本收录了作者创作时间跨度近二十年的长诗力作,取名为《幸福日子里的艰难时世》的诗集诞生——开篇不凡的言说气势,既可以视为作者本人对自我生命苦难意识的一次直面担当与承接,也可视为一个真正严肃意义上的写作者如何以语言为建筑材料,对这个世界浇筑以怀疑却又绝对真实拷问生命存在之‘在’以何种深度之‘思’抵达个我言说命运真相语调的奠基。

  诚然,在这个每时每刻,惯于麻木接听各类耸人听闻的罪恶信号,犹如呼吸空气一般轻松自如之浅的国度,谈论诗歌,确然是件不合时宜且野蛮的事。其徒劳程度,不亚于一个误闯入动物园深处的游客,妄图在铁栅栏永恒关闭的黑暗时间背后,要找到进化论者口中经常提到象征文明起源的那样一堆划时代意义的篝火。

  “一个贫乏的人,
  一个妄想的人,一个心怀叵测的人,
  凭什么功夫穿透黑暗?
  此刻,若论及人的心灵,
  我将怀疑一种勇气、一种人品,
  像怀疑一棵树、一粒米,或者一块砖”

  ——张卫东·《秋天·落日》

  而诗歌,正是这样一堆篝火。

  富足性灵——躁动不安,渴求表达、创造年青人类世界图景的血液,从《诗经》的‘土风’到荷马的‘奥德赛’;从屈原的‘天问’到但丁的‘神曲’;从古印度的‘薄伽梵歌’到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从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到米沃什的‘白昼之光’……

  包裹在汉语或一粒粒异域字母微弱却坚韧外壳下的焰芒,一次次,有力穿越了被宇宙混茫时空覆盖掉个体知觉意识的旷野,给世代因刺骨寒冷而渴求觉醒的心灵以永恒希冀之光的慰藉。

  “我看见了彩鸟,
  我看见黄金的重量和一只彩鸟
  白眼向天的倨傲。我还看见
  一只麻雀,一只乌鸦,一个人
  谁在黑暗中陷得更深

  哦,正午的阳光直逼窗台,
  活着的意味这样深厚、尖锐、持久、”

  ——张卫东·《我看见一只彩鸟》

  因此,当我们追问诗歌的意义,一如追问人之为人的意义究竟若何从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深奥的问题,实则如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

  正如作者本人在《个人化的诗写》一文中所述:“我们生活在这个严酷的现实中,人们所遭遇的压力、痛楚决不仅仅来自于生存本身(物质方面),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精神的失衡。一方面人们在紧张劳顿的物欲奔波中,在危机四伏的处境里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渴望沟通,渴望理解,渴望获得某种心理的慰藉;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出于这样或那样的顾忌,出于某种权力、地位、利益和偏执的自尊,在表面开放的个性张扬中将自己真正应该并渴望表达的真实深锁心底,从而在现实的生活中构成一个庞大的、人格扭曲、心理错位的怪圈并长久地制约着人们正常的精神追求与人际交流(这种情形也必然渗透、影响、反映在当下诗界)。看看我们的周围,每个人都在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寻求着精神的释放与平衡,都在希望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于是,在商品意识的驱动下,功利、浮燥、媚俗、快餐式的表达充斥着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消磨麻痹、瓦解着人们的神志和心灵。人们在疯狂地欢悦中追求着一种简单、低级的快感,人们在猜疑、妒忌、抵毁、俸承和不信任中活得那样虚假、孤独、机械和疲惫。……”

  事实证明,永恒的精神危机一直存在于人类自身大脑与身体意识内部。当看似漠然、庞杂、无章运行的外部世界强烈反差于个体生命——内心理想净界的价值秩序与激情,命运的苦难感诞生了。

  一如美国自由思想者爱默生笔下所比喻的海底的珊瑚,暗示了精神的结晶体,有时要比自然界矿物的形成还必须历经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与痛苦。

  “多少次,和你们在树荫下厮混,
  却始终未能冲入雨中,
  在雷电里大病一场。
   多少次,天哭了。狮子山铁道旁,
  你们收起说过的话,
  并躲入肉体的桌面。你们否认,
  点起一盏灯,
  自以为是的逻辑下,
  看行动败走于灾难之外的纸上麦城。”

  ——张卫东·《往事》

  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张卫东,属于那类默默无闻,充满虔诚与才情的孤寂诗写者少数。

  正是这少数充满虔诚与才情的孤寂诗写者,他们独立的思想与理想的情结成就了他们的长诗。从莎士比亚的长诗到海子的长诗,无不证明了他们的理想在诗写中的意义。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诗人是被遮蔽的,是充满不幸的角色。挑战长诗,本身就是壮举了。这不仅是写作者对自身生存、自由、语言、文化以及人性本身的困惑,更是一个诗人站在历史与现实场景下,面对人性中恶的一面,内心的反思与表达的勇气。带着拒绝的姿态,诗人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双眼睛,对生活的感知、感悟,对现实的拒绝及人性的超越。一个诗人属于一个时代。在当下诸多因素的困扰下,用长诗思考人生,必须要有文本的积淀与人格的超越,并建立诗人独立的思想与诗写品质。

  “让卫东这个城市的孤独者感到温暖的是,内心还有诗歌存在,感到满足的是在现实中写作,生命的羽毛在生活中慢慢落下,眼含泪水不是为了自己。”诗人易杉曾如此评价张卫东的长诗:“卫东的长诗基本上是一种思辨,是对当下、在场的言语之思。是对现实层面进行的解剖、评说、辩解、诘责,显示出蓬勃的生机!文本的厚重,思想所显露的凝重直接指向生命的内核。系列长诗构成了个人历时性的精神谱系,闪烁着鲜活的人性的光芒。对整体的企图和个我形而上的玄思,充满了对人类整体的关怀和对个体感性神秘的困惑。”
  
  “还能说什么?是的,我不能
  否认邪恶的庞大。就像
  不能无视一座山、一句话、一粒米
  一个俗人,一个尘世中微不足道的分子,
  当你说到‘承受’和‘放弃’,
  说出一块‘铁’的‘真实’
  我懂得,对于灵魂,光亮天空下,
  生活属于怎样一片‘森林’”

  ——张卫东·《深夜,对内心的一次置疑和表白》
  
  翻开世界文学史或诗歌史,我们被告知,正是这样一些被人间黑白颠倒的世俗眼光视为异类的‘少数’分子,以无邪眼眸的童真、果敢的赤子之血,在象征人类精神意识的前沿阵地孤身奋战,才使得‘艺术’——‘人之为人’的生命内在空间品质保持住了星空般璀璨、深蓝而迷人辽阔的神圣与纯粹。

  “你知道我在你眼里种了些什么?
  猜猜你的手,猜猜
  你手中的拳头,
  怎样才能用力回到童年?”

  在他一篇名为《精神的坚守与灵魂的昭示》的诗性随笔中,他是这样定义这‘诗写者少数’的:诗在我们心中,在我们默默的写作中。无论写作的外部环境与时代际遇怎样变化,无论那些浮躁、喧嚣的“诗歌运动”和“观念争斗”冠以诗歌写作怎样空洞的‘学术’和‘理论’标签,我们终归要靠作品本身来说话。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