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来信

余华回应《第七天》争议:距离现实最近的写作

2013-06-28 10:26 来源:京华时报 阅读

  余华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争议不断,评论呈两极分化状态,觉得好看的人认为特别好看,觉得不好看的人说这是余华最烂的一部小说。对此余华首度回应争议说:“会关注批评,但不是现在。”对我来说,这是很久以来最特别的一次阅读经历,从中午12点多到晚上7点钟,一气儿读完了这13万字。

  有人说这本书里面使用了太多新闻,像是微博上的转发和改编。可你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很多可怜的事情,其实到生活中去,微博上的那些可怜都是高贵的,因为真正悲惨的人不会上微博,只能在悲惨中坚持下去。

  见过猪跑跟吃过猪肉是很不一样的两回事。这本书的封腰上赫然写着: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诞。但真正经历故事的书中的主人公并不荒诞,更多的是事实。有的读者不相信书中的荒诞,正如底层人不相信上流社会一顿饭能吃掉几十万。真相,我们不得不承认。

  有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故事很无厘头——在此时不应该悲伤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对话?但现实比小说更加荒诞。我恰好是经历过一些所谓苦难与绝望的人,18岁时曾在劳务市场做过半年,曾一天没吃饭第二天饿着肚子扛钢筋;19岁时曾被黑作坊老板骗,身无分文地站在大街上绝望。那种不知道晚上会住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下一顿吃什么又孤立无援的感觉是恐惧。现在看这些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笑点,但在彼时彼地的我,并未觉得那有什么,会快乐,会有幽默感,因为没有更好地生活过,所以那时候就是最好的。为什么不快乐?

  余华说:“《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以后可能不会这么近了,因为我觉得不会再找到这样既近又远的方式。”也许是这样的逼迫感,给人语言仓促的感觉。在我眼里这本书是在记录这个时代的秘史,用荒诞的故事,语言的挑战性必然会丧失成熟度。

  对于余华的这本书是进步或者是退步,我无从比较,我不认为与以前的几部作品有可比性,但《第七天》是一部好作品。在对苦难的表达上,这部作品比《活着》有很大的提高。《第七天》里的苦难是更接近现实。它考验的是,我们对现实了解多少呢?(杨不坏)

  □微语

  @刘同:“对于内心有力的人而言,他人的闲言碎语只是无需打伞的稀疏雨点。”用一天时间看完《第七天》。前两页不像我以为的余华,于是忘记作者只看内容。中途几次停下来想打电话和朋友分享,一个死去灵魂用七天说完自己一辈子的故事。我们不能期望对方一定要给我们什么,我们可以找到自己要的是什么。

  @盛文强:余华《第七天》的意义在于“地狱里的豁然惊醒”。与此同时,有那么多人身处地狱而不自知,受到来自时代的遮蔽,尚在批评其书照搬新闻事件云云,对芜杂的客观世界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至此,也算古国的典型症候。

  @铁翎:别为了赚快钱让影视行业变得一片狼藉!余华《第七天》的热销和《小时代》的逆天排片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九儿自由自在:《第七天》看完了。这本书表现了1/3的余华、1/3的新闻、1/3的修饰。可是那1/3的余华也显得在这本书里孓孑而行……

  @淩晨兩點之前-SYSU:余华的新作《第七天》,一口气看完,感觉有点失望。如果说《兄弟》讲的是20世纪“文革”时期的中国,那么《第七天》讲的就是现在的中国。书中很多人很多故事,都是当代中国的真实故事。琐碎,无聊。可惜了,你不是网络写手,你是余华,你不能这样。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