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不会拥有城市,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也不会拥有世界。太阿和他的《补天记》,正因为难以挽回的伟大的遗憾,始终如一的世界意识,还有他的远征,他的民族与城市的通灵秘史,这个诗人和这部作品,可能在未来留下闪光的痕迹。...
作为一种旗帜鲜明的诗歌立场,此在主义是以反对本世纪初叶流行于诗坛的各式各样的“口水”诗歌、陈词滥调诗歌,反对诗歌中的装饰性意象手法、平面化结构诗歌文本,反对伪人道主义、虚幻的理想主义为出发点的。...
余怒的诗令人不解,事因他把沉默还给了读者。什么事儿,读者都得自己来。读者得到了尊重,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气。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最后的驾轻就熟,快活到停顿,读者才发现:作者止步不前的地方,正是诗写的命门所在。...
太阿的脸照锐化之后有点像奥登,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他日常的诗,偶尔有点像奥登;他固执地认为,理想的批评就是赞美。他有没来由的完美情结,姿态狂热。...
就文本而言,它没有真正形成一种整体性的象征,每一卷的结构也是设计的而非生成的。但是不得不说,它显示了太阿作为一个诗人的才华、对诗歌的痴迷和信仰,这在我们这个有用性统治一切的时代,是弥足珍贵的。...
在我看来,《补天记》不仅仅是一部长诗,它更是一种姿态,一种以诗笔为镐、以语言为五色石的“补天 ”姿态。这里的“补天”,其核心意义绝不仅仅凝结为一个静态的名词,而是被太阿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升华成了一个“永恒的动词”。...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幽默的人。甚至相反,我这个人刻板无趣。对于诗歌而言,可能大家读到我诗中所谓的“笑点”恰恰是我太认真、太较劲的结果。...
在我看来,这是诗人刘川这些年来对自我生存境遇的真实写照。在放弃了对流行的诗歌美学的追逐之后,他拥有了达观从容的生活和写作姿态,但在宁静的表象之下,紧张感却从未消失。...
读胡马的这首诗,立即被吸引了,不是语言,而是一种哲学或形而上学的神思在诗中呈现,胡马制造了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空间的在场与时间的纵深这一对矛盾,交织在一起,读之可眼见空间辽阔,又有时空交错、神思恍惚之感,很值得玩味。...
李文武,1975年生,四川遂宁人,现居江苏泰兴。著有诗集《诗人与他的妻子》《对精神病人的一次采访》。编著诗集《每日一诗》第一二三季。公众号给木偶哈口仙气《每日一诗》主持。...
李寂荡曾说,诗歌的意义是对功利与虚伪的抵制,这是诗歌的本来功能。李寂荡的写作,体现出一个诗人对诗歌写作初衷的坚守。我们也知道,对于不少诗人来说,诗歌在写作传播的复杂链条中,常会言过其实、或言不由衷,诗与愿违,这点李寂荡值得我们宽慰和学习。...
每每读尚仲敏的诗,都仿佛遭遇一回语言的暗算。捂着伤口,我还要充满礼貌的夸赞,这小子天生就是个语言诈骗犯。他的诗,每一句都整得明白如话,每一行都直接开门见山。...
余笑忠是我“乐趣园论坛”时期开始交往的诗人之一,也是在我视野里能够让我带着惊讶和狂喜阅读下去的诗人之一。他之前出版的诗集《余笑忠诗选》《接梦话》,我都曾通读。读他的诗就像在温暖的日子里感受宜人的微风。...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多民族诗歌,从传统纸媒到已然常态化的网络,多路径交叠的采撷,更能凸显当下的鲜活现场,映现出多民族诗人如石榴籽般相融互嵌的创作现状。《中国少数民族诗选》立足于整体性视野进行横向取样,具有现实意义。...
育邦是典型的文学上的“杂食主义者”。我们面对的至少有“三个育邦”:作为小说家的育邦、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育邦,和作为诗人的育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