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阿多尼斯对话谷川俊太郎:诗歌只能站在现实的反面

2017-11-29 08:55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李梦 阅读

腾讯文化 李梦 发自香港

阿多尼斯对话谷川俊太郎

11月26日下午,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见证了一场世纪对谈。著名诗人阿多尼斯和谷川俊太郎在2017香港国际诗歌节的最后一日聚首,与担任主持的知名学者李欧梵一道,谈论现实与诗歌之间的“古老敌意”。

著名德国诗人里尔克曾经说过:“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而其中“古老的敌意”这一概念,也被香港国际诗歌节的创办人、知名诗人北岛用作本届诗歌节的主题。

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讲话简练睿智且充满诗意,不时互相取笑,引得台下笑声掌声不停。阿多尼斯分享了伊斯兰宗教与诗歌创作者之间的矛盾与拉扯,而谷川俊太郎则借自己与太太相恋的美好回忆,解释日常生活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可能冲突。他们谈论自由、诗人的孤独,以及这个世界若没有了伟大的艺术创作,该是怎样荒凉的景状。以下为对谈实录的第一部分。

一切有意义的创作必定是超越现实的

李欧梵: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现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这一次北岛先生任命我来做这个世纪座谈会的主持人,我感到十万分的荣幸。十分不够,万分也不够,一定是十万分的荣幸。

因为这次整个国际诗歌节的主题是“古老的敌意”。节目单里面有北岛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值得重新思考。北岛这句话引用德国著名诗人里尔克的一首诗的一部分,那首诗是这么说的:“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敌意。”

北岛说,他不断追问,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充满斗争和不和的时代,一个巨大的变革的时代,一个沉沦且喧嚣的时代,在诗歌的写作中,是否仍旧存在着某种古老的法则?他继续说,在生活和诗歌之间,充满了古老的敌意,因为生活是生于苦难,或者说苦难是生活的特征,而诗歌的源泉也是苦难,可是,诗歌可以超越这个苦难,所以生活可以产生伟大的作品,而伟大的作品也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中间存在着吊诡、暧昧、和谐或者纷争。

所以,我就从这个主题,请两位诗人发言。这两位诗人不需要我来介绍,都是世界级的、殿堂级的诗人。坐在我左边的阿多尼斯先生是生在叙利亚,常年流亡在法国,住在巴黎。我有幸几年前在有一次香港国际诗歌节遇到他。

坐在我右边的谷川俊太郎先生是我初次见面,却早已经久仰大名。两位的诗不论在自己的文化国度或是在世界诗坛中,都享有非常荣耀的地位。所以不必我来过多介绍。

我想请两位诗人各自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诗歌写作经验来反省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个世纪对话将时代范围拉得很长,讲的是二十一世纪,也是横跨这个世纪,回溯到二十世纪,实际上是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两位诗人都经历战乱,阿多尼斯先生经历过流亡。他们不停写诗,希望从诗中得到某一种生命的灵感或者是超越苦难的方法。我想我不应该多说了,我先请两位诗人各自介绍一下他们的写作经验,然后我问一两个小问题,请他们做小小的对话,之后开放给观众问答。

下面我们请阿多尼斯先生发言。

阿多尼斯:下午好。首先我要感谢北岛先生和他的朋友邀请我来到这里,与各位相聚。

今天的话题“古老的敌意”本身就是一个很古老话题,但是又具有现实意义。作为诗人,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有些词语。比如谈到诗歌与现实的敌意,那么这里的现实究竟指的是什么?是政治现实、经济现实,还是别的现实?只有确定了词语的意义之后,我们才能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有人说,现实不仅仅是我们所见到的现实,不仅仅是有形的,也是由无形的事物组成的。诗歌到底是什么?关于诗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创作诗歌是再现我们所见的事物,另外一种说法是,我们见到的东西不是真实的,通过写诗,我们能够见到看不见的事物。比如超现实主义诗人认为看不见的事物才是现实,所以他们认为诗歌应该写作现实之外的、更高的“现实”。

对于我来说,阿拉伯的现实,伊斯兰的现实,与中国或者和美国的现实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有多个层面的现实,或者说,并不只有一种现实。我今天要谈论的,是我本人在这个时代所经历的现实,所以我更多的会谈论阿拉伯、伊斯兰的现实。

每一个文化都有一些核心的成分,对于阿拉伯文化来说,核心的成分一个是诗歌,另一个是宗教。这两者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紧张的关系。宗教是阿拉伯主流文化或者说体制文化所赖以形成的基础,代表可见的现实,代表权力,代表的是对其他事物的排斥,所以,它淹没了阿拉伯世界中具有创造力的事物。所以,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伟大的思想家、诗人和作家,反对这样的现实。

可以说,在整个阿拉伯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的诗人称得上是虔诚的宗教徒,所有伟大的诗人都对宗教持质疑与批判的态度。同时,宗教也是反对诗人的。因此可以说,阿拉伯诗人,生来就是反对现实的。

刚才讲的是历史上的情况。如果从理论和现实上来说,我认为写作的宗旨就是改变而非因循,是创造,是变革。所以,诗歌只能是站在现实的反面,不论这个现实是什么样的现实。诗人透过诗歌写作,想像更好的事物,而非表现现存的事物。

我们说诗歌创作如同爱一样,是人的创造能力最深刻的表现、最伟大的表达。因此我们可以说,人从本性上来说就是诗人,因为人生来就是改变者而非守成者。有价值的工作必定是改善生活的工作,那么有意义的诗歌也一定是不断与现实不一致,不断超越现实。

所以,诗歌的时代不是历史的时代,也不是数字的时代。今天,我们读荷马史诗,读古巴比伦的史诗,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几千年之前创造的,但是这些诗歌所表现的时代,既是几千年以前的,同时又是当代的。所以,一切有意义的创作必定是超越时代,因而也是超越现实的。

那么,今天创作的问题、文学的问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把文学、把诗歌当作对现实的再现。如果你希望再现现实,就如同你将镜子贴在脸上。将镜子贴在脸上的时候,实际上就看不见自己的脸。一切旨在再现现实的努力,本身就是在抹杀现实和遮蔽现实。

伟大的创作者,必定是反对现实的

李欧梵:刚刚阿多尼斯先生简短的发言充满诗意,也充满吊诡,我们已经开始深思了。下面我们请谷川俊太郎先生发言。

谷川俊太郎:今天的主题是“古老的敌意”,我听到这个题目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我离婚太太的面孔。她是我的第三任太太,已经去世了。她名叫佐野洋子,也是一位诗人。散文与诗歌作品的区别,在于散文有散文的精神,诗歌有诗歌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也有共通的地方。

和我太太离婚之后,我写了一篇散文反省自己,散文名为《现实语言和作品语言》。这两种语言之间有天地之别。我们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用的语言,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尽管都是日语,但它们有根本的区别。

我与第三任太太恋爱的时候,写过一首情诗。佐野洋子知道之后勃然大怒,认为我们之间的隐私不应该在公共空间发表。由此可知,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存在的。

我觉得古老的敌意应该越过这个语言,其实从古代到今天,一直存在日常与作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阿多尼斯先生的日文版诗集至今未出版,但他与一位法国学者的对话集已经有了日文版,其中的批判意味让我很受启发。对很多的日本人来说,尽管有佛教、神道和其他宗教,却对于伊斯兰教比较陌生,因此阿多尼斯先生的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

对于日本人来说,不管你是哪个宗教的信徒,你都不会被禁止写作。我想问一下阿多尼斯先生,从小在这样禁忌的环境中长大,对你的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很好奇。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