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洛夫:感受诗歌之美(一)

2015-06-09 09:1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洛夫 阅读

洛夫

  洛夫先生,1928年出生,湖南衡南县人。1949年7月去台湾,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54年,洛夫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力倡超现实主义,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因近乎魔幻的表现手法而被称为“诗魔”,膺选为台湾“十大诗人”之一,诗集《魔德》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3000行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一生,先后出版了37部诗集、7部散文集、5部评论集、8部译著。

  洛夫与余光中被合称为台湾诗坛的“双子星座”。余光中推崇他是现代诗坛一位“重量级拳手”,是20世纪50代迄今硕果仅存的几座“活火山”之一。

  洛夫先生说:

  现代诗在形式上是自由的,诗人立身于他的时代,回眸传统是为了创新。

  诗人无论多么前卫或先锋,都无法跳脱他的民族性。

  诗人必须回归本民族,回顾前人的诗作,以从中学习永恒的美。

  洛夫:感受诗歌之美(一)

  今天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态都在急剧地变化中,政治在慢慢地开放,市场经济笼罩了一切,我们生活在一个全面物质化、数字化、科技化的世界,人的物质欲望无止境地高涨,精神生活却El趋萎缩。而最令人忧心的是,我们的道德意识日渐式微,价值观越来越薄弱,这就是我们今天无从选择、不可逃避的现实,也就是为什么文学,尤其是诗歌这类属于精神层次的东西,大大地贬值而日渐边缘化的社会因素。

  虽然有人说,今天是一个物质时代,不是诗歌的时代,但我认为今天是一个需要诗的时代。我们的文化中闪烁着无比辉煌的诗歌传统,我们背后矗立着许许多多伟大的前辈诗人,诗歌才是中华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精神资产。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看来是没有什么用处,不过诗歌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为我们留下一些人性的温暖与激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浪漫与美感、神秘与梦幻。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这么问自己:“在这贫乏的时代,诗人能做什么?”哲学家海德格尔代为回答说:“诗人可以使我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里。”这句话在今天听来,似乎有点奢侈。其实,这在中国最有理想,最有品位,也最富人性的人文传统中,“诗意地活着”这种追求,不但是一个诗人生命与美学信念的实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人生境界与精神内涵的表现。陶渊明罢官后的“采菊东篱下”,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杜甫的流落成都,以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他们生命中最黯淡的岁月,但是他们寂寞的生命,却点燃了历史长河中千万人心灵中的光和热。

  然而,面对今天诗歌倍受冷落的处境,诗人虽然感到无奈,但并不因此而气馁,仍然积极地从事对生命的尊严、心灵的净化,以及对诗歌艺术境界的提升等正面的追求。尤其由于网络诗歌有着无限的空间,他们的诗集市场虽不景气,但他们的诗歌意识与诗歌创作状态反而越发高涨,诗的活动更是十分频繁。他们以优雅而真诚的语言,忠实地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最高的使命是希望:给这个麻痹的没有感觉的消费社会写出感觉,给这个没有温情的冷酷社会写出温暖,给这个缺乏价值感的荒凉人生写出价值意识,给这个低俗丑陋的世界写出真实的美来。

  文学能够给人一种温暖和力度,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一个人清醒。在今天这个非常不利于诗歌发展的环境中,我个人却一直坚守着诗的堡垒,几十年,无怨无悔,数十年如一日。有人就问我,是什么力量支持一直写下来,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我从来不以市场的价格来衡量诗歌的价值。

  当然,我不得不承认诗歌的确没有实用价值,也很少经济效应,因为写诗不只是一种写作行为,更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创造些什么呢?第一,艺术境界的创造,如杜甫的诗,王维的诗,创造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第二,生命内涵的创造,杜甫的诗,白居易的诗,特别重视生命的含义;第三,意象语言的创造,诗歌都有意象的语言,用特殊的语言组成意象,像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

  我既然自认为写诗是一种创造,也就不把它当作一种商业行为,从来不考虑能不能发表,能不能出版,开始写的时候从来不想这些事情,如果能拿到版税,拿到稿费,拿到高额的资金,这样也很好,但是那都是创作以后的事情。一个真正的作家,一个真正的诗人,不考虑我这首诗写完后能卖多少钱,不可能有这样的诗人。我也不是自命清高,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内在的自律。

  我在国外的生活讲究“适意自在”,追求“无欲无求”的旷达,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放”,这样对于写作与养生都有好处。我认为,称一个人为“诗人”,而不叫“诗家”,所以必须活出一个人的样子,尽量摆脱世俗的拘束,热情而寡欲。我对名利一向采取自然的态度,不去刻意追求,但也不作矫情的鄙视,该来的来,顺其自然。

  今天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读诗的越来越少了,作家比读者多。我倒认为这个现象很正常,如果诗写得像流行歌曲一样大众化、庸俗化,这种诗的品质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我倒觉得读者少,这也许说明另一种现象,那就是由于诗的品质越来越纯粹,诗歌从曾经有的浮躁现象变得宁静自然,从过去的那种不切实际地充当所谓社会良心的使命感,回归到诗的本质,回归到诗意本身,使诗歌充满了真诚、温馨和美善。诗的价值绝不会因为读者减少而黯然失色。相反地,作为文学中的文学,文字语言的精华,诗永远是处在所有艺术的金字塔尖,高处不胜寒,也很寂寞,而忍受寂寞则是一个诗人的生命形式,是对真正诗人的考验,也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我发现,近年来许多年轻诗人想尽各种方式去和流行文化竞争,以为把诗歌写得很白,很直接,就会赢得读者的喜欢,结果诗的品质愈走下坡,读者更是不屑一顾。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