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李永才:空白的色彩

2015-01-13 09:4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李永才 阅读

  空白是什么?是简单,是纯粹。空白没有色彩;空白,是一种最好的色彩,是浓黑重彩。我把这本诗集取名为空白的色彩,就是试图表明近期诗歌创作中的一点感悟,一点对文学艺术,生活态度及生命本真的思考。

  空白是一种艺术精神。说到空白,必须讨论中国传统艺术的留白手法。这种艺术手法体现在绘画、文学、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门类中,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它的理论源泉是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从道家老子的《道德经》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等等。这些对虚无的本源属性,或者说具备潜在生发可能的肯定,对后世影响极大,并逐步形成中国艺术强调空白和未定性的艺术精神。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本土的道教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而演化得中国式佛教——禅宗。其色空同一的思想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其教义本身也十分契合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佛道两家的哲学思想长久地成为那些失落者们的心灵避难所,入世太深而陷于泥潭者要求出世以得清静,处世未深而磨难重重者也要求出世以得安宁。而文人墨客则不仅从中获取安抚,也从中获取艺术的方法,于是发现留白的妙处。诸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弦外之音”、“味外之旨”等等,都是对留白这一艺术精神的明确注解。〔参见啊鸣:《卞之琳诗歌的留白艺术》,《诗评人》,2006年4月-2011年10月第三期〕“留白”就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求其空灵,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中国传统文人画到现代的诗学,留白的思想都有充分的体现。留白蕴涵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思想, 留白的运用既是艺术家表达构思立意,并创造意境的需要。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精神追求。

  空白是一种审美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讲究理性的认知和推理。而更多的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领悟自然,体味人生。老子说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他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因此计白当黑的审美辩证法也就成为了中国艺术创造的重要传统,如在绘画中,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和“空白是画”。中国传统文人画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徐悲鸿语)中国古代诗人笔下所表现出来的自然万物,并不是纯粹的客体,而是一种负载着诗人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苏东坡也曾说:“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确如此,书法作品的“飞白”,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经典乐曲中的“余白”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素养。我们还可以从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历史及理论研究中发现空白作为一种色彩的艺术追求。“墨色、彩墨属于色,白色画纸本身的白也属于色。”所以,画家极其重视“留白”,以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山水画中的天、云、水等等。往往不着墨色,只留纸面,以虚当实,寥寥数笔,意尽形全。但观者却能在画面中“实”的反衬下,获得对这种“虚”的感受,从而达到以有限寓无限和空白处即画的效果。沿着中国绘画史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彩陶,晚周帛画风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麟《免胃图》、马远的《踏歌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绘画留白被越来越巧妙地有机组织到画面中来,反映出人们对留白认识的觉醒和深化。[参见佚名:《试论留白的由来及运用重要性的完成》,百度百科,2012年6月22日]所谓的留白,并非是真的空无一物的空白,而是计白为黑,是一种以虚概实的美学境界。 这就是中国绘画留白的神奇之处,超于物象之表,意趣出神入化。

  空白是一种诗歌艺术手法。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成之首创,留白不仅仅存在于书画创作之中,它也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精髓所在。古代诗歌多把景与情交融赋寓,对于景的描写并不会单薄的体现在字面之中,诗人往往通过虚实结合、无中生有,用意境之中的广阔空白来容纳诗人的情感,留下的空白越多,我们越是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浓厚情感,省去冗杂平白的离愁闺怨、虚化飘渺不定的俗景陈境,在方寸的缺失之中我们更是可以深刻的捕捉到诗歌的内涵,在联想、揣摸、推敲和品读之中我们收获的诗词之美往往大于预期之得。 [参见安德烈:《大音希声 大象希形》,豆瓣网,2011年4月28日]“诗之妙处,正在不必说到尽,不必写到真,而其欲说欲写者,自宛然可想。虽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风人之意。”[转引自郑善夫:焦竑:《焦氏笔策》] 用留白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诗歌有着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审美空间。司空图在二十四品中有这样的表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浮沉。如绿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而留白这一表现手段就是深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参见李浔:《留白: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新浪网,2012年12月27日]中国古代诗人对留白艺术手法的运用是普遍的。如以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为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空间和时间上都应用了留白艺术,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整首诗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物象形象生动表达了一个断肠人的心情。如此的留白艺术,给人以想象之余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再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诗用意境之中的空白来容纳诗人的情感,留下的空白也能够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浓厚情感。通过虚实结合、无中生有,让读者在揣摸、推敲和品读之中获得更多的联想。中国新诗运动以来,各种诗派的诗人都大量运用留白这一表现手法。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表达了你在桥上“看风景”,另一个人在楼上“看风景”的两个场境,故意不交待你和楼上 “看风景”人的身份。同时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样的意象让读者产生想象。诗在结构上看,虽然写了“桥上”“楼上”“明月”“窗子”等景物以及某种思绪。但也只是开了个头,没有高潮和结尾,以“不全之全”构筑了诗的“空白”,使读者从“空白”之中获得“再创造”的审美需求;由于诗歌留下的“空白”较多,未定性很突出,诗的“张力”很大,读者还可以从中读出更多的东西。这就是空白艺术的效果。顾城的《公主坟》一诗表现了更多的留白。“她们说/冷/冷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她们在家乡的小路上/在母亲地前面/把花放好/放花/十五年/树显得高高大大。”这首诗中表达的“冷”、“把花放好”、“十五年”、“树显得高高大大”等句从字面上来说似乎并不联关,但意境中却弥漫着“悲”字。诗中的每一句都没有明确的交待,让读者产生联想。由于诗人使用艺术空白的手法,增强了诗的弹性效果,使诗中的语言和与意境有了更宽广的张力。[参见李浔:《留白: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新浪网,2012年12月27日]留白艺术是形象化的结束,却是意象化的开始。“山缺云补”始终为诗人们所追求,它体现出诗歌的意境美,这种空白艺术在古今中外诗歌中始终是一种灿烂的色彩。

  空白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人生在世,生活的艺术,就是一门留白的艺术。没有空白的人生是一个充满欲望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永远不会有心灵的宁静,不会有恬淡的愉悦,更不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许多人一生忙忙碌碌,争取名利与地位,想通过获金钱与权力的方式来获得生命的色彩,殊不知,过量的财富带来的是紧张,过重的权力带来的是恐惧。这种让名利充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一丝空白生命,注定是没有色彩的。君不见你身边有多少路人,有多少脚步匆匆,有多少目光呆滞,有多少眉头紧锁……。不让悠闲与富贵共生,不让安逸与权力同在,或许这才是上帝表达公平的一种方式。人生的幸福难以有物化的形式和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空白能够淡化名利禄,能够打开登高望远的一扇窗子。空白是不着一字的风流,是无为而治的悠然,是一种闲适而富有的自然存在,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哲学,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生命真性。空白的人生是唯心独醉。让一切自然,一切脱俗;水甘味真,茶清梦好,静守生活与岁月的空白与闲适。这既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写了这些附庸风雅的文字,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的写作状态,方知自己一介穷书生,光着脚走了二十多年,走出了乡村,又在喧闹的城市挣扎了二十多年。一切的努力好像都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总希望涂满各种色彩,似乎那样可以光彩照人。现在才发现,自己的背景学识、德性修养、勤奋努力都不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器。还不如按自己的角色本分做人做事;按自己的心性,本分地写点东西。我始终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写诗,就是希望放弃一些物欲,放弃一些追逐,用一些散淡的文字,勾勒一些空白,或许是生活的空白,精神的空白,人生的空白。让这些空白的空间,显示出独特的色彩。将生活的色与空严格地统一起来,象《心经》说的那样,“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让物质与精神在我们内心处于一样的有无之间。没有指向,没有功利,没有导师。只有文字,只有书写,只有淡定。让时代的声音,文学的起伏、圈子的冷热,仅作为生活的背景音乐,若隐若现。让诗歌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空白,唯一可以抵达内心的色彩。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