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李辉2010阅读盘点:在传记中寻找更完整的历史

2012-09-28 13:50 来源:深圳商报 阅读

\

  【李辉小传】《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编辑,传记文学作家,著名出版策划人。《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的中国故事(1923-1946)》作者。 主要作品有《萧乾传》、《沈从文与丁玲》、《胡风集团冤案始末》、《黄苗子与郁风》等长篇传记,另出版老舍、王世襄、丁聪、黄永玉等人的画传多种,以及《沧桑看云》、《陈迹残影》等随笔集。

  李辉:在传记中寻找更完整的历史

  受访者:《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编辑、作家李辉

  采访整理: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中国真正有贡献的科学家,尤其是民国期间的,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些年为什么民国人与事会成为写作和出版界的重点?有这样一批人在做这样的连续性工作,并且能够结集出版,意义超出了单纯的出版,我认为特别值得推荐。

  ●这是一个群体的人对一个时代的回忆和描述,而且这种回忆和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交叉一起,又使记忆有了现实性。

  谈到今年的阅读,读得比较多的是关于朝鲜战争的旧书,因为今年一直在给《收获》写美国《时代》周刊1950年前后的一些封面人物故事,包括毛泽东、吴国桢等。所以把杜鲁门、麦克阿瑟、李奇微等人的回忆录都拿出来看。这些书对照着看,还是很有意思的。在一些细节上,对同一件事情的叙述,由于态度的不同,每个人的讲述都有一些差异。譬如美国当时对中国是否会派兵参战的判断,杜鲁门和麦克阿瑟的回忆细节就不同,都不愿意承担错误判断的责任。今年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出了一些。我觉得,对这一战争的爆发和抗美援朝,恐怕还要有更广阔的视野,要有历史反思与总结的高度。不仅需要对战争进展本身的研究,更要有对战争爆发后对中国当时社会变革、后来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的研究,这特别需要史学家们从各个领域来描述和研究。我又看了1952年出版的《批判我的资产阶级思想》一书,书中汇集了梁思成、费孝通、金岳霖等高级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期间,也就是在抗美援朝掀起的反美高潮中所写的自我批判文章,留学欧美归来的人,当时自我批判成了惟一的选择。这一变化,以及教会学校的同时关闭等,对中国思想文化界、教育界后来的影响极为深远,特别值得研究。

\

《老八舍往事》武汉大学中文系1978级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2月

  《老八舍往事》:对一个时代的回忆

\

《幸福了吗》白岩松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9月

  如果说到今年出版的新书,我想推荐其中的五本。一个是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这是一本我很欣赏的书。白岩松作为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事实上,他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新闻领域,他在有限的范围内,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善于表达。读他的书,可以发现他有很深的人文情怀,而不是单纯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些东西的基础,是他在用一颗善良的心和世界打交道,所以读他的文章,会感觉有一种温暖在里面。他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这个人物的意义在于,怎样以个人的方式借助大的媒体平台,运用媒体手段,对现实发挥作用,产生影响。

  还有一本书叫《老八舍往事》,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这本书里,武汉大学中文系七八级的一批同学,把当年的日记贴在同学网上,用了几年的时间,同学们根据日记的线索进行回忆,中间还穿插了现实点评,实际上,他们是站在现实的环境中,用现代的思考来回忆当年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的一些交往。这本书特别能反映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刚刚恢复高考之后的校园文化氛围。那时候老一代的教授还健在,他们言传身教,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国教育家的遗韵,还在那时的校园里散发余香。对比现在的校园,我们会发现,从教育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很值得怀念和总结的年代。因为那时候,很多接受五四文化教育的老教授还健在,让那一代的大学生受益匪浅,所以,很多人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回忆都透出对现在校园文化很激烈的批判和很深刻的忧思。   这本书写的是七八级的生活,我是七七级,入校时间只相差半年,所以我有很多和他们相通的感受,他们所提到的一些老教授当年也曾经在我们复旦做过讲座,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另外,我觉得他们这种方式非常好,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年的日记在网上贴出来,同时用网络帖子的方式进行呼应,从出版来讲,是一种不错的形式。这是一个群体的人对一个时代的回忆和描述,而且这种回忆和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交叉一起,又使记忆有了现实性。

\

  《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礼露 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10月

  《发现伍连德》:对一个人的追寻

  第三本要推荐的是一本发行量不大,但很特别的书,叫《发现伍连德——诺贝尔奖候选人华人第一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伍连德是中国现代著名公共卫生专家,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他是马来西亚华侨,留学欧美,清朝末年时回到中国。这个人现在几乎被公众遗忘了,但在当时,在国内,在西方医学界,他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鼠疫,对当时鼠疫的消灭,这位科学家立了大功,他挽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他参与了中国的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还是第一任中央医院(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医院)院长,推动了协和医院的创建。这本书的特点不仅仅在于介绍了一个被我们遗忘的医学家,特别值得介绍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礼露。礼露是一个记者,同时她也是2003年非典的一位病患者,当年差点死掉,由于有了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在非典之后她对伍连德这个人物产生了兴趣。她和一些出版界、电视界的人一起,追寻伍连德的故事,寻找伍连德的故居,使得重新发现伍连德成为一个集体性的行动,然后编写了这本书。

  可以说,这本书是一个群体对一个个人的追寻,参与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非典之后,这些人都在追寻消失在历史远处的伍连德。中国真正有贡献的科学家,尤其是民国期间的,往往容易被忽略。这些年为什么民国人与事会成为写作和出版界的重点?因为当时的一些优秀人物,包括教育家、科学家,过去都不太受到重视。虽然这本书读者面很小,印数只有三千册。但有这样一批人在做这样的连续性工作,并且能够结集出版,意义超出了单纯的出版,我认为特别值得推荐。

\

《民国外交强人陈友仁——一个家族的传奇》陈元珍 著 三联书店 2010年9月

  《文学第一线》:展示寂寞的那群人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