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焦菊隐:中国话剧的风骨

2012-09-28 22:18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丹 阅读

焦菊隐近影

    引言:12月12日北京人艺在京举行了一次“纪念焦菊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以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奠基人――焦菊隐先生的百年诞辰。《龙须沟》《茶馆》《蔡文姬》……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现代戏剧作品的登台演出,都是出自一位艺术家――焦菊隐之手。这位老人,曾经带中国现代话剧走入黄金时代,承担起如斯重任,不知道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清他?延伸至中国今日之戏剧,那些民族的风格与风骨又将走向何处?这都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

  记忆:

  焦菊隐的戏剧新实践是从1950年导演北京人艺的揭幕戏《龙须沟》开始的。正是在排演这个戏的时候,焦菊隐大胆标举“新现实主义”的旗帜,并提出了确立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独特品格的“心象说”。在当时的年代,提出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派是需要勇气的。
  全国解放之初,中国话剧界推行以“体验派”为特征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但北京人艺并没有照搬斯氏体系。焦菊隐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翻译契诃夫戏剧和丹钦科的回忆录的时候就接近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思想,但他的“心象说”不仅从斯氏体系中汲取营养,它同时也吸纳了强调表现的中国戏曲与欧洲表现派理论的精华。事实上,“心象派”的那几句化为浅近语句的核心观念充满着艺术的辩证法:“没有心象就没有形象”:“先有心象才能够制造形象”:“你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要叫角色生活于自己,就首先要培植出一个可以感知到角色外部形象特征的“心象”。因此,演员对于角色的包括眼神、手势、语气、步态等在内的表现性外部特征,都需下大力气,通过反复练习、熔铸、磨练、造型出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舞台上表现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演员要有内心体验,但你要用鲜明的形象把这种内心体验表现出来。在焦菊隐的“心象派”辩证法的引导下,北京人艺演员的形象创造力极大地焕发了出来,而《茶馆》则成了体现焦菊隐戏剧思想的一座丰碑。>>>

  话语:

  ●“我的这些想法通通产生于同一个愿望:热切地期待出现一种无愧于我们时代的、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型戏剧,这种新型戏剧应当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精华,而又自创一格,以崭新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形式生动、活泼地反映出我国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的新生活”。
  ●“如果只讲继承、只讲传统,老的东西不能改,不能动,那么你这种艺术形式有多么悠久、多么完美,也只会逐渐消亡……”
  ●“在中国戏曲里同在绘画中一样,人们捕捉主要的印象,经过选择毫不犹豫地略去细节。欧洲传统演出却不是如此,他们要求通过真实的细节来表现现实。然而,是不是一定要听从大量次要细节的摆布才能通向现实呢?”

  断章:

  ●舒乙在回忆父亲老舍与焦公当年的合作时说:“电影百年、话剧即将迎来百年,此外还有版画百年、新诗百年……填满这段现代化进程的是一批文化老人,焦公是其中之一。在他们之前,中国看不到世界,没有横坐标;在这之后的人,有了横坐标,丢失了纵坐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早在人艺建院30周年之际,曹禺说:“我常常感觉焦菊隐的灵魂就在剧院的舞台上。”
  ●北京人艺导演、原院长欧阳山尊在此次焦菊隐逝世100周年纪念中曾撰文写道,“焦菊隐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亦即人艺风格的创始人和专业化的北京人艺奠基人之一。”
  ●中国剧协顾问刘厚生:“焦菊隐不但为中国话剧的舞台艺术创造了新高峰,而且对舞台艺术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艺老艺术家郑榕指出,“焦菊隐在戏剧上的革新精神到现在仍有很重要的意义,他最大的特点是面对实际和国情,这些都值得现在的导演学习。”
  ●人艺老艺术家苏民认为,“在中国话剧导演界,焦菊隐开创了民族化的话剧风格,让话剧植根在了中国的土壤上,是影响集大成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童道明认为,焦菊隐实现了俄国戏剧大师梅耶荷德在上世纪30年代的预言――再过25年到50年之后,将会出现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曲艺术的某种结合。

  纪念:

  林兆华按“焦版”复排《茶馆》
  这次纪念活动的重头戏,是复演焦菊隐导演的代表作品《茶馆》。此次复排“焦版”《茶馆》仍由林兆华担任艺术总监,由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何冰、冯远征等人艺的台柱子们主演。与1999年林兆华曾经排演的新版《茶馆》不同的是,此番复排,林兆华将从导演手法到舞台布景都遵循“焦版”来做。这一版《茶馆》前不久远渡重洋,经历了1个月的美国之行,这应该是中国2005年度最为重大的戏剧事件,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华侨华人和美国观众的欢迎。

  《焦菊隐文集》十卷本上市发行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和文化艺术出版社共同投资出版了《焦菊隐文集》十卷本,该书集中展现了焦菊隐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话剧艺术所做的杰出贡献,目前已上市发行。《焦菊隐文集》收入了他生前的理论文章、早期诗歌、小说、散文及翻译作品,这十本文集可以说将焦菊隐一生的艺术成就全部包含在其中。

  人物简介

  【焦菊隐(1905―1975),原名焦承志,1905年12月11日生于天津。他曾担任北京人艺副院长、总导演、艺术委员会主任,与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并称北京人艺建院“四巨头”。焦菊隐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缔造者之一。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扎根民族文化,将西方导演理论与民族戏剧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导演学,排演了诸如《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等一批体现了中国气派和时代人文精神的作品,为中国话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