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神游”:从陈家泠艺术谈起

2012-09-27 23:09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徐磊 阅读

\

 

陈家泠《黄山凌云》

    陈家泠之名,早已如雷贯耳,初见却是在“神游·三山五岳四圣”作品展前夕。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以玩的心态做艺术”,但是一年内登临十二座名山,对于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种“艺术殉道者”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一路走来。

    他师从陆俨少、潘天寿两位大师,人物画笔精而墨妙,已臻大成,却从潘氏“构成”中窥得天机,另辟蹊径,以鲜明的“泠风格”先在花鸟画中小试牛刀,后以花鸟画的笔法在山水画领域开拓出一片静谧而空灵的梵间净土,一时间声名鹊起。正如石涛所言,“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求变”一直是陈家泠艺术精神的主线,甚至开始涉足服装、瓷器、摄影、家具。从“和美”、“灵变”,到“化境”,再到“神游”,他用那“几近青春状态的创造活力”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艺术传奇。

    陈家泠是用心做艺术的,甚至展览的时间都反复推敲,选在了千年一遇的2011年11月11日。展览主题中的“神游”一词,源于“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庄子,“游”是一种心境,是可比于圣人之心的“观道”,是游乎四海之外的“逍遥”。他的艺术迥异尘俗,彰显东方韵致而不囿于旧苑,体现时代精神而不脱离传统,在创作中着眼于现代抽象与传统精神的完美契合,讲求心灵境界的净化和妙得,“澄怀观道”的审美情思跃然纸上。他的用笔,灵动而多变,在渲淡之间尽得空灵雅逸之妙,将水墨与宣纸的晕化效果推向了极致,也就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所称誉的“澄明之境”。本次展出的十二幅山水巨作皆为五张六尺宣拼合而成,气势宏大,引人入胜。十二座名山,有的巍峨雄伟,有的奇峭险峻,在其笔下,群峰无不尽其灵而足其神。比如《黄山凌云》一图中,仙境般的云海中孤峰耸立,一株奇松摇曳而出;《东岳泰山》中,山体掩映于大面积绿色之中,那蜿蜒的登山盘路直通岱顶,仿佛是心灵在与山川对话。他的作品没有蒙德里安的极端和纯粹,也没有克利的痛苦和不安,有的只是宁静与内敛,那是不懈探索后的顿悟,更是焰炼之后的灵变,乃至化境。

    目前,陈家泠的画作颇受欢迎,殊不知他的作品在当年也是饱受非难和争议的。“缺少笔墨”说一直盛行,更有甚者称其“背离了中国画的本质”,但是“舍笔墨其何以形天地万物”呢?其实,脱胎于“潘骨陆韵”的他并没有抛弃笔墨,而是将笔法隐没在虚幻朦胧的物象中,与色彩的运用相得益彰,或是“清用无痕”,或是“彩墨淋漓”,素雅中却不失光芒,妍丽中尽得空灵,此画风可谓对传统绘画的全新阐释。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认为,“陈家泠不露痕迹的笔墨效果,点点画画满含中国笔墨的雅淡之趣”。当然,因革新而饱受争议的并不只是陈家泠,还有已故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有人将其书法称为“死蛇挂树”,更有好事者大揭其底,其实这种文人相轻的现象是古已有之,顾盼自雄的人物也大有人在,甚至将这一现象认定为“铁案难移”的郭沫若都未能幸免,可悲可叹!

    与吴冠中的对话录中,“笔墨当随时代”已然成为两位大师的共识。对于笔墨问题,吴老直言“笔墨只是奴才”,陈家泠更是创造性地以《笑傲江湖》的剧情发展了“笔墨等于零”这一理论,语言朴素但却铿锵有力。诚然,笔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一味的承袭前人,犹如“白水枯煎”,再好的东西也会索然无味。石涛曾慷慨陈词,“纵使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其实,作为情感宣泄载体的笔墨,关键不在于用何家之言,而是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更要凸显中国情怀,也就是在“墨海中立定精神”,正如黄宾虹所说,“虽有时代改变外貌,而精神不移”,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前些年陈家泠一直在国外办展,国内鲜有欣赏的声音,时隔十余年,终于迎来了鲜花和掌声。以笔者的粗浅理解,可能国内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有些滞后,就像西方艺术流派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国人瞧不起马蒂斯,也看不上毕加索,但是毕加索却懂得齐白石,并坦言“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种审美层次上的差距是早已有之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艺术界却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奇怪的现象。艺术家要成名,要走“画展、研讨会、拍卖”三部曲,推陈出新的艺术家成名之路要复杂一些,需先到国外转一圈,或者在国外办展,形成所谓的国际影响力,以这种“迂回”战略“镀金”回国才能很快被圈内认可,明显深受“外来和尚会念经”理论的毒害。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出艺术批评的相对滞后,以及审美教育的整体缺失。

    对于新海派水墨画“领军人物”的美誉,他并不认可,因为他深知艺术是不能界定标准的,不然他走不出传统,也走不出陆俨少的影子。当前新京派、新海派、新津派之类的词语不断涌现,好像不加“新”体现不出时代精神,不知是否还有后京派、后海派的粉墨登场呢?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乱,终日一副让京、海两派拼个你死我活的腔调。不可否认,两派之争不是首次,民国时期将文坛闹得沸沸扬扬的那次争斗仿佛就在昨日。“京人近官,海派近商”,这已是定论。虽然两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面貌迥然,但是艺术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划分流派的目的也不在此“,更何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望诸君少些门户之见,多点欣赏的眼光,多点绅士风度,也许“大蒜和咖啡”也可以共同谱写出新的篇章。

    在中国画改革的一片唱衰论调中,陈家泠先生的大胆创新无疑是逆市上扬之作,也为中国画坛吹来了一缕新风。陈先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展览尚未结束,听说又要开始酝酿《五湖四海》的创作了。期冀看到陈家泠更多“与上帝合作”的神来之笔,双手抱十,期米待茶。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