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何多苓:享受“手艺人那样的愉悦”

2012-09-28 00:20 来源:新闻晨报 阅读

《春风已经苏醒》 1982年

《青春》 1984年

《兔子森林》 2010年

何多苓

  “当他还是艺术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众多艺术青年的偶像。他们模仿他的穿着,他的发型,他的说话的方式,口头禅,甚至他的很酷的面对镜头时那种犀利而忧郁的眼神。但就是很少有人模仿他的绘画,因为那需要技术,非一时半会能练就的功夫。 ”友人何小竹如此描述着他对何多苓的印象。

  如今,虽已过了耳顺之年,但当年的那个范儿却依然没变。上个周日,何多苓个人巡回画展在上海美术馆揭幕,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代表人物,这个展示他各个历史时期成名作的展览,吸引了不少“何粉”前来观摩。在开幕式上,众文化圈好友和粉丝一起,为这位出生于1948年的四川画家提前过起了生日。

  “士”者如斯

  何多苓的个人巡回画展被命名为“‘士’者如斯”,策展人欧阳江河这样阐释道,“士”,也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中国文化的最高体现,很多人认为是绘画和书法。这里面隐秘和微妙的、知识分子的东西,如果在当代艺术里还有残存,还作为精神密码传递到某些人的身上,有可能变成什么?我们可以从何多苓这里辨认。”

  那么,这个精神密码,到底是什么?在三十多年创作生涯中,何多苓为艺术界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在展厅里,记者不仅看到了《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一批伤痕美术时期的代表作;还有一大部分的新作,则是何多苓2010年闭关以来创作的成果,这批作品从未面世。如《兔子森林》、《兔子下山》、《兔子与飞毯》、《兔子想飞》等。其间差异巨大,几乎不像出自一人之手。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有一样东西没有改变,那就是,无论是1982年以“记忆”的方式“创作”《春风已经苏醒》的何多苓,还是今天以“沉浸”的方式“书写”画作,三十多年里,何多苓始终与当代艺术潮流的动态若即若离。尽管在“伤痕绘画”和“乡土写实主义”时代提供了自己的建树,但是,何多苓的艺术目标一开始就似乎不是走向外部世界记录现实,而是向自己的内心去追寻真实的灵魂与真正的现实。  选择“远离”

  艺评家吕澎曾经这样说过:“何多苓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拥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不是在风口浪尖的艺术之巅,相反,他从不处在潮流之中,也不去追赶潮流,正如艺术家所说的‘潮流是令人兴奋的,而艺术家是孤独的’,显然,他比任何一个已成为潮流附庸或者即将成为潮流主将的人都更清楚自己要追求什么……何多苓所拥有的不可替代性恰恰在于:在这个如此自由、如此自我、如此嘈杂、如此混乱的当代艺术圈中,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忠实内心的画家—并且我们乐观地相信还有这样一批纯粹的艺术家。”

  1990年,何多苓到美国时,给国内的朋友写信,说美国的艺术太喧嚣:“这里的中国画家,有个词是常挂在嘴上的,那就是‘Business’,不叫搞艺术,叫‘搞Business’,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个‘Business伙伴’,即画廊老板。只要看他们租多少钱的房子,开什么样的汽车,即可判断其Business成功与否。卖不卖得掉,卖多少,是这里的唯一标准、最高标准。”何多苓很快回国,结果没过几年,国内也开始了“Business时代”。

  回国后的何多苓,保持着一个安静的状态。面对热闹世界,他似乎总是选择“远离”,在一旁静静地思考。正如在上海画展开幕式的第二天,他就选择了回到成都一样。“当作品公之于众,他自己却羞于站到聚光灯下。”他在成都郊外的一个荷塘边拥有一个超大空间的工作室,在那个空间里他为自己辟出了一间窄小的卧室,可供自己躺着看书。那里,才是他的“伊甸园”。在展览现场,何多苓以他的设计图,向公众展示了他那有着巨大花园和泳池的工作室,图片上,还不厌其烦地一一标注了花园里各种植物的名称,画眉草、百里香、熏衣草、樱花、宿根满天星,名称之多,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仿佛还闻到了那些花草盛开时的芳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爱诗的何多苓,用艾略特的诗句,来注解着花园里所发生着的一切。

  成都的“场”

  生活在成都的何多苓,特别喜爱那个“场”。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圈,集结着一群诗人、画家、建筑师、作家,欧阳江河、钟鸣、翟永明和何多苓都在圈内。翟永明的白夜酒吧就是他们的根据地。何多苓说,跟文人的交往实际上是他至今回忆起来都很愉快的往事。“我觉得在美术界江湖气还是太重了,我真正还是愿意跟文人来往。可惜现在这些文人全部都去经商去了,不当文人了。我觉得文人还是有些更纯粹的东西,铜臭气要少些。绘画界太江湖气了。实际上我现在跟美术界的交往已经降低到最低限度了。”他觉得,文学与绘画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影响。“那种‘气场’很重要,我和毛焰(另一位画家)都适合在这种气场里。跟文学界的人打交道,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怀念这一点。”

  何多苓作品中带有强烈的“文学性”,而这种文学性,很多时候就是得益于周遭的滋养。在每周数次的饭局或者在白夜酒吧的闲坐中,有人可能会朗诵诗歌,这些诗歌会让何多苓有画画的冲动。他不会打牌不会高尔夫,画画是他情绪的第一反映,是带他超越“平庸生活”走向精神世界的隐秘路径。而在何多苓的创作生涯中,他的前妻、著名诗人翟永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不管是哪种身份,她对我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何多苓曾多次以翟永明为模特儿创作,《小翟》《向卡洛尔·弗里达致敬:小翟和龙舌兰》《空间》等等,如今统统成为了经典作品。

  享受着“手艺人”的愉悦

  越来越多的蓝紫色,出现在何多苓的画面中。他说,这种色调,在性格上是比较犹豫和压抑的。“我不喜欢极端的情绪。明显的清晰的倾向,我觉得都应该在里头慢慢体味,不能过于强烈。”

  何多苓画的是油画,但他对中国传统国画却越来越喜欢。“1990年代我在美国看中国古画的时候,受到的震撼远远超过西画对我的震撼。中国文化里,笔墨和内容是完全一体的。这是中国绘画对世界绘画的贡献。”

  如今,何多苓在画法上越来越轻松,画得更流畅。“这是我一直很喜欢的,笔到意到,不是用很笨的办法把形体画出来让大家看。画本身就是内容。在情绪上、画面控制上我往少里走。画到最后,画变成你的技法和思想。那是极限的追求。”在这过程中,他享受着“像一个手艺人那样的愉悦。”他确实像一个手艺人,以一种罕见的耐心,打磨出自己的一件件作品,其过程是慢的,也是孤寂的。

  人物小传:

  何多苓,1948年5月生于成都,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1973年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美术班,1977年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1979年入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研究班,1982年毕业后在四川成都画院从事油画创作,现居成都。1985年应美国马萨诸塞州艺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

  作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追穷寇》、《我们曾唱过这支歌》等作品轰动一时。油画《青春》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还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摩纳哥政府奖等。 《雪雁》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荣誉奖。(徐颖)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