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来信

乡村经验成为创作源泉 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

2017-06-16 09:36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还乡》 李浩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还乡》 李浩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当下年轻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对语言、修辞本身把握好分寸。”6月14日,在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诗人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吉狄马加谈到年轻诗人创作现状时如是说。

  李浩,诗人,1984 年6 月生,河南息县人。曾获宇龙诗歌奖(2008)、北大未名诗歌奖(2007),入围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等。著有诗集《风暴》、诗文集《你和我》等,部分作品被译介国外。

  《还乡》中的诗,创作地点不尽相同,掺杂着李浩的成长经历和感受,并从不同的写作向度上展示了他对多重空间、多种可能的诗歌创作的开掘与探索。

  比如同名诗歌《还乡》是他集三个维度的人生经验而得:一是在豫南农村的童年生活,这是写作这首诗的内驱力;二是在异地求学的“流浪”阶段,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乡村记忆成为不可调和的张力,李浩坦言,处在寻找语言、内化经验和思考生命的阶段,这两种力量构成了痛苦、绝望、挣扎和理想的共存;三是这首诗最终完成于城市生活中。“三重空间在写作的隐秘中互相支撑、协调与运动,并不断启动那无法规定的外延之事、物所指向的精神内涵。”李浩如是说。

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

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

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

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

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在吉狄马加看来,今天的诗人在语言、修辞、形式和内容等不同领域,作为个体进行写作并体现生命体验的空间是很大的,李浩的诗歌深度表达了他的生命体验以及他对语言的特殊敏感性。“今天诗人自觉回归语言修辞本身,却更多还是停留在语言表层,李浩的诗歌所呈现的内容具有深刻意义和独到之处。”

  谈及关于“还乡”的创作,李浩表示,这些诗歌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来自乡村生活的经验。“这个经验不完全来自记忆,而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在生命里播下的种子存活下来,并随着生命成长而成长,从而成为唤起写作的能量来源之一。”在《还乡》《哀歌》《十年前,在回龙寺》《故乡吟》《挖鳝鱼》《乡村坟场》等诗歌中,都可见他以乡村的物、感受、经验、情感、天空、民俗、神话、传说、方言、非自然等“还乡经验”书写的豫南乡村的历史与现实。

  在李浩开阔的语言向度上,其创作所涉及的社会、伦理、乡村、城市、宗教等如同“向经验敞开的花园”。正如美国作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顾爱玲所言:“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和城市、宗教与政治,以及信仰和现实生活等,就像杰拉尔德· 曼利· 霍普金斯一样,对他来说诗歌就是教堂,写诗就是祈祷。”

  著名诗人王家新表示:“李浩在写作上的进展令许多人惊异,但在我看来又出自必然。他投身于诗,进入他每天的祷告,面对他灵魂的功课,同时他专注于锤炼语言,如同锤炼他的人生。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愈来愈富有定力,也愈来愈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著名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臧棣点评道:“李浩的诗,很接近一种内在的修行。我猜想,它包含的严肃性几乎令语言本身也会感到吃惊的。深透的感受力,对诗歌的观察所做的道德反思,综合的修辞能力,对强烈的现实感的精心的打磨……所有这些,都让他的诗看起来既新鲜,又不乏深刻的表达。”(记者 郑文)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