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姚振函:品读史铁生

2012-09-28 12:42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姚振函 阅读

  史铁生于2010年最后一天告别了我们,差四天不到60周岁。全中国的作家同悲,同追思。在八宝山现场送别铁生时,铁生的妻子陈西米说:大家不要哭,铁生不愿看大家哭。于是,人们就不哭,只把一些花瓣撒在铁生身上。但史铁生是人们最心仪的作家,他获得的哭声,来自人们内心深处。

  史铁生是一位经得起阅读的作家,他的作品没有过大红大紫,也没有大题材,但不怕人们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有意料不到的新发现,都庆幸这最后一次阅读没有白读,是值得的,也痛恨以前的阅读是太不用心了。

  史铁生的文章不以天花乱坠,五光十色取悦读者,而是以思想的深邃、感悟的细微征服读者。读他的文章的某些段落,不由得就频频颔首称是,享受到顿悟和被点亮的幸福。如同一扇普通的门,经他一打开,没想到门里面,有这么精美的一座院落,而他的指点却是如此不动声色,他只用最本色最节省的文字。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他著名的长篇散文《我与地坛》,那么多被人称道的堪为警句格言的段落,竟很难找到一个惊叹号。因为他从来不将自己的观点声嘶力竭地强加于人,更多的时候,只是用商量和探讨的口气,借助于零零散散的问号,表示了朋友般的平等姿态。

  史铁生从来不游移于写作之外,他把自己写进作品里头。读着他的文章,感觉他就在对面很近的地方坐着,娓娓聊天,介绍他的经历、生命感觉和心中的世界。他的文字就是对心灵的记录,如实的记录。那时还没有非虚构文学这个说法,他的许多文字就是非虚构文学。

  史铁生一生经历了这么多痛苦,但从他的文字看不到痛苦。他从不利用人们的同情心。他几乎是用“零感情”表述和表达,不邀宠,不煽情,没有泪水,平静地告诉人们一些事情,平静地思考和表达更高的哲学问题,人类、上帝、命运、生和死等等。他面对别人就是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就是面对别人。

  史铁生写的是老实文章。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认同不老实的诗。在我看来,诗在当时就是求异,隐喻,变形,暗示,通感这些小戏法,怎么花样翻新就怎么写,怎么不老实就怎么写。这种小戏法和史铁生老实的散文几乎是南辕北辙。一味追求所谓诗意的我,对史铁生老实的散文,当然不屑一顾了。

  我后来才发现,正是老实的散文才是散文的上乘。等我读了巴金,知道散文的最高境界应是“真实简明”,应是“说真话”,有什么说什么,不作假,不卖弄。我认为的诗意也是片面的,不完全的,最高的诗意应是朴素和透彻。

  回过头来,认真阅读史铁生的散文,才发现处处弥漫着令浅薄的我不易觉察的诗意,这是本来意义上的诗意,是经得起时间一遍遍审查后能够留下的诗意。当然,不仅仅是人们反复引用的那些句和段,因为这些名句名段,正是由其周围更多看似平常的文字托举出来的。如果把名句名段视作花朵和果实,其他平常文字,正是生长这些花朵和果实的根、枝、叶。没有后者何来前者,只看重前者而忽略后者是不公平的。

  史铁生的文章不是让人感动,激动,而是让人平静。只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就能获得宝贵的平静。在目前普遍浮躁的大环境下,这种文章是稀有品种。

  史铁生的文品和人品是不是达到了极致?当然没有。但他向极致跋涉的样子,转动着轮椅,吃力地弯着腰,头上浸满汗水的样子,总在我们前方,模糊又清晰。我在心中把他看作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值得敬仰的人之一,爱因斯坦、曼德拉、杨绛、史铁生……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人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没有地坛、古园,没有石门中的落日,没有古柏和黄昏中的雨燕高歌。但我们同样有天空,有秋风,有早霜,有家,也可以面对它们,思考怎样活的问题。现在还不晚,即使从今天开始,哪怕只能够再活一天。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