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川沙诗歌《当年,母亲也是这般丰姿》赏析

2012-11-26 11:35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余闲:母爱的赞词,回环的魅力
  ——川沙诗歌《当年,母亲也是这般丰姿》赏析

  川沙的这首诗,触景生情,由此及彼,赞美母爱,感叹时光,并无过多隐喻象征,方法自是传统的,情感也并无特异之处。此诗的创新点,在于形式上回环的运用。

  诗的最大特点是先抑后扬,然后猛然收住,宛如一幕戏剧。让我们来看原诗:

  “当我在姹紫嫣红的花园里/两排摇曳着绿叶的冬青树间/铺着卵石的小道上”

  其先是平平的叙述,寥寥数笔,勾勒出背景:姹紫嫣红的花园,绿叶的冬青,卵石的小道。这些平实的写景,营造出安静而平淡的氛围。诗人在其间静静踱步,内心渐渐和平自适,尘嚣俱净。诗人的心境铺垫好了,主角开始出场。戏剧就开始有了起伏。

  “当我看着那身着夏裙的少妇/丰腴的身段/白皙如玉的肌肤/袒裸的手臂牵着那/满脸眷恋的/大脑袋的男孩/花瓣般的小手儿/还有男孩那/步履蹒跚的憨姿/”

  就在这些清雅自然的景致之间,出现一位少妇,身段丰腴,肌肤如玉,这是女性之美,温婉而动人;手牵男孩,教他蹒跚学步,这是母性之美,慈爱而温暖。诗人落笔,都着眼于勾勒少妇与男孩的外在形象:肌肤、大脑袋、手臂。但通过精致的笔触,我们可以感觉到少妇的温柔娴静,男孩的稚气可掬,画面中充盈着爱的空气。 

  “在这阳光融融的日子里/在这花儿吐露芳馨/彩蝶飘逸的夏日雨后/在这恬静怡人的伊甸园”

  这几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心里也随之掀起柔柔的波纹,目光从母子身上散开去,于是看见一派更温和的景致:阳光融融,彩蝶飘逸,恬静怡人。注意,对比一下最初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已不知不觉地加入了更多感情色彩。起初的“姹紫嫣红的花园”,纵然色彩丰富,但也毕竟只是实景,到了这里,已成为“恬静怡人的伊甸园”,渗透着浓浓的主观意味。而花儿的“芳馨”,彩蝶的“飘逸”,不也是实景在诗人脑海中的投影,并酝酿出更为芳醇的意象吗?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已从最初单纯的赏景,到了此刻的物我交融,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接往昔,神游故土。第二节就在这种情绪中开始了。

  “呵!/那个年代/也是在一个姹紫嫣红的花园里/在两排摇曳着绿叶的冬青树间/

  在铺着卵石的小道上/在这花儿吐露芳馨/彩蝶飘逸的夏日雨后/也是这般伊甸园似的恬静怡人/当年/母亲也是这般丰姿。”

  “呵!那个年代”,这里出现了唯一的标点,重重的感叹号。诗人一声长叹,从眼前之景,联想起另一个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季节,类似的氛围。这里的景物描写,重复了第一节,造成互文的效果。最后异峰突起,一声喟叹:“当年,母亲也是这般丰姿。”诗歌至此戛然而止,却是余音绕梁,让人陡然有种莫名的惆怅,却又道不出来。是怀念温馨的母爱?是悲叹母亲的逐渐衰老?或是站得更高一点,怅惘于时光的不可挽回,稍纵即逝?于是往昔就是此刻,此刻也是往昔。眼前的母子和美图,也正是自己所亲历的。时间仿佛悄然倒流,诗人在那个憨态可掬的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那“满脸眷恋的大脑袋”,那“花瓣的小手”,那“步履蹒跚的憨姿”,都是自己曾拥有的。这一切都在母亲的保护之中,安全而平然,让人眷恋。而此刻呢?母亲在哪里?又有谁会来精心呵护自己呢?那时的母亲,风华正茂,美得入画,入诗,是诗人心中最美的图景,越过漫漫时空,触动诗人最美的忧伤。

  这一节的开始与结尾,也是回环照应,营造出一种时空的苍茫感。

  分析至此,再来回顾全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巧妙的布局。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到了最后来个揽辔收缰之式,丝丝缕缕尽入一握,顿时把全诗一下子拎了起来。而形式上两诗节的重复,与意境上的相互交融,达到了和谐统一。

  此诗喜用长句,如“袒裸的手臂牵着那 / 满脸眷恋的/ 大脑袋的男孩/ 花瓣般的小手儿”,这样的句子,取消分行,当作散文来读,犹嫌拖沓蹩脚。但在诗句中,却营造出了一种悠长回旋的朗读效果。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