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孟京辉排新戏重回小剧场

2012-09-29 19:09 来源:新京报 作者:天蓝 阅读

综合当代艺术阐释西川诗作《镜花水月》

 

没有明星,孟京辉在《镜花水月》中通过多媒体投影等艺术手段的组合体现人物的人生际遇

  时隔六年,话剧导演孟京辉的小剧场新作即将问世。5月18日至28日,这出改编自诗人西川诗作的作品即将在东方先锋剧场首演。

  “这出戏观众肯定看不懂。先锋的戏剧精神将贯彻整个舞台空间,观众能感受到莫名的快感和震撼。”孟京辉告诉记者,虽然该剧以西川的诗作《镜花水月》和《近景·远景》为蓝本,但在排练伊始,他就与西川达成共识———不拘泥于诗句,尝试各元素的组合。为此,他请来了有“中国噪音音乐教父”之称的丰江舟,多媒体艺术家蒋志、装置艺术家沈少民等,让戏剧融合了架上绘画、装置艺术、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元素。“《镜花水月》中没有主题、没有情节,我们要打破人们爱看故事的习惯,让观众像在美术馆看行为艺术展”。

  对于没有情节的“剧情”,孟京辉称,该剧由《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了》、《阴影》等9部分组成,剧中六个人物分别叫男人、女人、镜、花、水、月,通过各种艺术元素的组合体现人物的人生际遇与隐秘在心灵深处的精神环境的一次次碰撞。“这些都是支离破碎的却又是有感而发,观众会喜欢的。”孟京辉说。

  ■对话孟京辉

“披着戏剧外衣做当代艺术”

  新京报:从2000年创作《盗版浮士德》到如今的《镜花水月》,六年你没有涉足小剧场,该剧算不算是一种回归?

  孟京辉:当然不算。我的心思一直都在小剧场。虽然这几年做了许多大剧场的戏,但我是从大剧场兜了一圈又回来了。而且2004年我们还重排了《恋爱的犀牛》。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的心态和感觉。

  新京报:不久前,国家话剧院重新推出《死无葬身之地》、《哥本哈根》等小剧场话剧,现在又将演出《镜花水月》,这是不是代表国家话剧院对目前戏剧环境做出的姿态,你怎么看?

  孟京辉:戏剧环境不容乐观,戏剧人还需努力,这也是我从大剧场又回到小剧场的原因。我想让大家知道,其实空间无论大小,重要的是人的心理。大剧场小剧场都是挑战,但细节化的东西是导演个性化的选择和操作手段不同。

  新京报:《镜花水月》中你起用的演员都是生面孔,你怎么训练他们适应你的创作模式。

  孟京辉:我给演员看以前演出的录像,让他们理解我这种线性表现方式。演员们包括我都不能全部理解西川的诗,既然如此,我就让演员把台词说‘白’了,让台词有好几种分叉,抛给观众去理解。这样的话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诗的语言会有不同的感受。演员问我,我们到底是解读者还是仅仅是表演者。我告诉他们,你们是一个形式制造者。

  新京报:听你这么说,这次创作应该也不能叫做戏剧?

  孟京辉:它是披着戏剧外衣做着当代艺术的勾当。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