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江湖犹在宝刀未老 姜文:站着把钱挣了

2012-09-28 12: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

\

姜文 姜晓明摄

  在《让子弹飞》里,姜文毫不吝惜地让擦着耳边飞过的子弹声从头响到尾,砰砰砰砰,他的节奏感和惯有的密实,砸过来,让坐在电影院里的你不由自主把重心后移,腰眼挺直,贴紧座椅靠背,肾上腺素激增。

  质量第一才叫大片

  姜文曾经把那些完全不用动脑动心的商业电影定义为“方便面”电影,“有些电影是把观众看出自信来了,就像方便面电影。我的电影是让人看出自尊。”他想给观众端上的,是一坛辣辣的烈酒。“我爸说我老想弄酒,但有些部分弄成了酒精。”

  这话道出了姜文电影的特质:密集,结实,信息量丰富,节奏迫人。包括他镜头下的人物,“我喜欢把人的极端面演出来,莎士比亚、萧伯纳戏里的人物哪个不是极致的?如果演得稀汤寡水,那还有什么可看的!”

  这一次,姜文回归传统叙事了,《让子弹飞》不折不扣是一部商业大片。

  关于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分类,其实原本就简单粗暴。1995年,姜文首次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技惊四座,创下了当年中国最高票房纪录,共计5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一定要分类,《阳光灿烂的日子》属于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在姜文看来,商业片,并不只意味着商业化的元素,商业的宣传、包装和发行模式;明星、噱头和俗文化也不是商业的内核,“商业”电影的真正本质,是用符合商业逻辑的方法来操作电影,“对于我这个导演来说,对投资方最大的心疼,就是在不超支的前提下,拍出最高质量的电影。质量第一,这才叫大片。”

  喜爱“刷漆”的编剧

  跟姜文有过合作的陈冲说,姜文有讲剧本的习惯,早在剧本成型之前,他已经有了流淌不绝的叙述欲望,电影的颜色气味质感,已在预谋之中,“我第一次接触到《太阳照常升起》,就是在姜文的办公室里,那是我第一次‘听’剧本,闭上眼睛,似乎能看见电影。当时的感觉是讲故事人的体温绝对高于38摄氏度。”

  “90%的情节在写剧本前就已经完成了。实际上姜文需要的是一个语言功底比较好的场记。”跟姜文合作甚多的编剧过士行说。而姜文自己的说法是,“我就是在抄,我脑子里看见东西,听见声音,我就抄,好像上帝捏着我的手书写。”29岁的时候,他就是用这种书写方式,把自己关在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里,把王朔6万字的《动物凶猛》,写成了9万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廖凡、邵兵,接到《让子弹飞》的片约就直接开往片场,都快到青石岭了,他们还没见过剧本长什么样儿,只给了一录音,录音里是姜文讲这么一故事。哥俩坐在车里歪着头在那儿听,“听着还特好玩儿,还四川话的,可咱们俩演谁啊?”

  六编剧之一的郭俊立已经不记得一共改过多少个版本的剧本,数得出的版本有50多个,还不包括无数在现场的临时改动版。姜文重视本子,电影拍了不到一年,但是磨剧本就花了将近两年。

  危笑是另一个编剧,参加剧本讨论的时候,会议室里最多时坐了20多个编剧,故事的脉络整整写了5块大黑板。“几乎每一个黄四郎和张牧之的争斗回合都概括成8个字,我们写了大概有120多张纸条,全部贴在黑板上,纸条背面是剧情的详细展开,随时可以摘下来补充。”

  “姜文写剧本有个外号叫‘刷漆’,他说一个剧本,永远不要想一步写好。不停地在胚胎上一层一层地刷,恨不得每天开机之前还在刷漆。”   烘烤型的导演

  1986年,姜文在《芙蓉镇》里扮演老右派“秦癫子”,导演谢晋鼓励大家完善剧本,姜文就跟刘晓庆等一起排戏给谢晋看,谢晋经常会鼓掌说:“不错不错,比我原来那个弄得好。”后来姜文自己做了导演,总是先给演员鼓掌,然后再说问题。这与他一贯给人留下的霸王印象颇有距离。

  “导演就是干这个,启发、忽悠、拍马屁、鼓励,以至于让他们忘乎所以,哎,我的戏就逮住了。所以我这戏里边,演员发挥这么好,都是我给吹捧的。”姜文自己说。

  “姜文是一个控制型和燃烧型的导演。他在不停地烘烤周围的人。”危笑说,“但他确实把我们都点着了。”

  “姜文有一种特殊的把现场所有人员调动起来的能力,主要是靠他的凝聚力和个人魅力。拍《鬼子》那会儿,在潘家口深水库,周围什么娱乐都没有,天天拍夜戏。光大屠杀就拍了好长时间,那个冬天特别冷。我们当时拍地窖戏,天天在地下,整宿冻着。晚上就是挤在炕上轮流眯一会儿,然后接着拍。”调音师吴凌到现在都在怀念那一代电影人单纯的、心无旁骛的创作状态。

  挣钱的两种方式

  《让子弹飞》里,有一段台词耐人寻味,假师爷老汤教张麻子生财之道,姜文掏出手枪:“凭这个能不能挣钱?”葛优:“能,山里。”姜文又掏出县长的惊堂木:“凭这个能不能挣钱?”葛优:“能,跪着。”姜文啪地把手枪和惊堂木拍在一起:“这个,加上这个,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

  “站着把钱挣了。”成了姜文的一个隐喻。过去我们以为电影导演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拍票房至上的商业片,但是板砖横飞;一是拍高深小众的艺术片,但是应者寥寥。但张麻子指出,这两条路其实可以并作一条,在商业环境下,一个好导演也可以端端正正地站着,并把电影市场的钱给挣了。

  “姜文的电影相当生猛,不光布满了男人味,而且布满了动物性,我很喜欢。当年我在美国看他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感觉不得了,这么多国产电影,只有他拍出了那个非凡年代的质感。”陈丹青说。

  老朋友王朔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前就把姜文称为“拳王”:“姜文应该是最后一个大师了,艺术野心更大,只怕没有他的舞台了。”跟悲观主义者王朔不同,姜文觉得,现在依然是电影的好时代。现在的姜文,有足够的能力将资源聚拢:好的投资、好的档期、好的演员和编剧,好的摄影与音乐……对于导演,剩下的,无非是认认真真,向那些对你仍有期待的观众,讲好你的故事。

  虽然金钱至上,虽然青黄不接,虽然外躁内虚,但在电影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许,一些新的规则,新的游戏法,新的电影人和观影人,都在慢慢摸索成长。下得山来,提刀四顾,江湖犹在,宝刀未老。姜文所谓的电影好时代,这就是了罢。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第43期 蒯乐昊)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