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苏童:向韩寒致敬,但不向他学习

2012-09-28 13: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苏童 阅读

  著名作家苏童本周六下午3时将做客莞城文化周末大讲坛,开讲题为《一个人的战争:我的文学与电影》的演讲。作为电影导演的“宠儿”,苏童的很多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茉莉花开》就分别改编自其小说《妻妾成群》、《妇女生活》。昨天本报对话苏童,就文学、作家角色等话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谈文学创作 “写作者拥有一个角落已足够”

  记者:网上很多读者说,你的新长篇《河岸》没有以前的作品感觉好,你怎么认为?

  苏童:我尊重读者的感受。写作的结果其实包括来自读者的评价,好与坏,都必须承受。对于我自己的个人感受来说,我还是很满意《河岸》的创作。

  记者:有人说,喜欢读你的作品是因为可以通过你的作品了解另一个江南,在你的心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苏童:我心中的江南其实很小,很局促,一条街道,一群居民临水而居,多雨多水,空气里有苏州评弹的余音,那是世界一角而已,但一个写作者,拥有这一个角落已经足够了。

  记者:打工诗人郑小琼的诗歌描写了流水线上的命运现实,但流水线工人中阅读过其作品的寥寥无几,让人怀疑打工文学只是写给研究打工文学的人看的。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苏童:这不是什么问题吧。我想她并非有意限定自己的读者,流水线工人也并非有意冷落她,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个互相发现的过程,其中会有意外,这是一个意外吧。

  记者:你对诺贝尔文学奖怎么看?中国作家一直没有拿奖。

  苏童:我想有人说得对,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奥运会,不是竞技,没有不说明运动员不好,也不说明裁判不好,并非我逃避答案,因为我没有答案,这个问题真的要问那一群瑞典人。

  记者:你曾在媒体透露过你的下一部小说在时间上是《河岸》的延续,偏向当代题材。既然写现实,为什么不写今天的生活?

  苏童:会写的。等到我看到今天这杯浑水沉淀下来。

  谈作家角色 “向韩寒致敬,但不向他学习”

  记者:作家在过去的年代一直都是思想启迪者的角色,你认为当下的作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

  苏童:定义一个作家的社会角色,从来都是众说纷纭,一个作家的思想,最终要靠叙事去呈现,伟大的叙事可以造就伟大的思想,还有一点,我的感觉是,一个作家最特别之处不在于他如何忠实记录生活,而在于他对现实的修改质量,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不是看他记录得如何,而是修改得如何。

  记者:中国近两年旱灾、寒灾、地震等灾难频现,对于灾难,你有没有想过用作品去表达些什么?

  苏童:人类遭受的所有灾难,迟早会以不同的叙述方式在作家的作品中展示,包括自然的灾难。

  记者:你是江苏作协副主席,你曾说过不是别人提醒你常常记不起你这个职务?

  苏童:是的。

  记者:韩寒成为“公民”的标签,常常对社会一些丑恶现象表现出自己的立场,近段他入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你认为作家要不要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

  苏童:向韩寒致敬,但不向他学习。我有自己的写作路线图啊。

  谈小说阅读 “文学要适应坐冷板凳”

  记者: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小说几乎是一种全民阅读的文化消费。而在中国阅读人群却有限,原因是什么?

  苏童: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欧洲火车、地铁上的阅读者大多是在读流行通俗的口袋本简装本小说,只不过他们对虚构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我想21世纪不是迷恋严肃文学的时代,无论国内国外。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天空会垮塌,也不说明没有好的文学,只是文学要适应坐冷板凳了。当下生活很沉重,也很轻浮,人们不再轻信一切,包括文学,那么作家们是否信任自己?答案是肯定的,你必须信任自己。

  记者:你一天一般安排多少时间来写作,其他时间呢?

  苏童:写作期间是一天六七个小时,其他时间与一个退休工人无异,只是多读几本书而已。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