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2010版《红楼梦》:曹雪芹的魔幻手法不必实演

2012-09-28 12: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阅读

  面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高温热议,想对2010年9月2日在北京电视台开播的新版五十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说几句话,却颇费斟酌,难以落笔。忍之再三,还是本着“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鲁迅语)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欣赏水平,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只是想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李少红接替胡玫担当总导演是一件救场如救火的难事:前面的演员“海选”过程她没有参加,对“海选”出来的演员她缺乏足够的了解,是用还是不用,她难作判断;一切从头做起,费时费力,又辜负热情参加“海选”的人员——此时的李少红骑虎难下。最后,还是痛下决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接受了,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勇气和胆量,如果新版搁浅,在国内国外将产生无法想象的负面影响。作为策划人兼制片人的韩三平要向李少红总导演深深地鞠躬致谢,全国和全世界能够看到新版电视连续剧的观众,也应该铭记李少红这一历史功绩。

  新版《红楼梦》从编剧到摄影的创新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良好效果。在画面上、背景上、环境上和场面上都进行了精心、周到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演员的选择上,把“海选”同导演选择相结合,这是一条带有试验性质的探索,所选演员与书中人物相仿佛的年龄,克服了以前一些电影、电视中年龄大扮演年龄小“装嫩”、不协调的弊端,同龄人演同龄人,感同身受,说话、行为、感觉、思维,演员更接受书中人物,更真实,少做作。新版电视剧在忠于通行本《红楼梦》百二十回本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做适当增删,多数增删是创新和突破,更有益于反映和塑造人物性格,也有益于《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其中反映尤二姐之死的悲剧比以前更有力、更生动。老演员中,贾政、贾母、贾珍的扮演者,没有沿袭87版艺术表现的老套,显示出他(她)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表演个性;年轻演员中,贾瑞和兴儿的扮演者都在以前扮演者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给观众留下较深印象。刘姥姥由三进荣国府改为四进荣国府,虽对原著有改动,也还合情合理,不失大局。

  2

  尽管有一些创新和突破,新版《红楼梦》明显表现出不尽人意之处,甚至存在观众难以认同、十分反感、无法接受之处。

  最突出的是音乐创作,87版王立平令人拍案叫绝的音乐创作几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新版的音乐创作基本上是失败的,通剧几乎没有一处能与王立平的创作比肩,甚至连一般的电影电视音乐创作都不如。一者,通剧没有留下一首听后让人不能忘怀而愿意反复咏唱的优美曲调。二者,多处是尖利刺耳的不知表现什么的类似“鬼音”,不是悦耳不悦耳,而是非常扎耳膜,让人难以忍受。不知道音乐创作究竟要给观众什么“美感”?什么“享受”?还是什么刺激?有人说,这是以清朝盛行的昆曲为主调。我大以为不然,清朝也不是单一的昆曲,其他剧种,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唱腔多不胜数,况且新版音乐创作也不是吸收昆曲悠扬深沉的精华,而是以个人喜好走上了音乐创作的歧途,与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传统美学大相径庭,说得更坦率点是对传统的扭曲和亵渎。新版作曲者严重脱离群众,躲进“象牙之塔”,闭门造车,孤芳自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相去甚远。

  演员的服装、化装让观众大吃一惊。在电视电影中适当接受戏曲演员服装、化妆中一些合理因素也是很好尝试,但是这种尝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准确认识电视、电影与戏曲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本质和特色,一个是以唱腔为主,一个是以说话为主。以唱为主要特色的戏曲,配合舞台唱腔,加上各种形式手势、身段、台步和翻、滚、蹲、跳等舞蹈动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的确能增加唱腔的感情表达、韵味表现和个性塑造,因此在化妆、服装上做一些特殊设计,如脸谱、水袖、靴子等,这些跟戏曲唱腔的艺术形式是合谐统一的;然而,在以说话为主的电视中,机械地加上贴片、宽袖等,反而成了多余的赘物。吸收某些因素成为电视演员服装、化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应该以戏曲演员的装束全部取代电视演员装束,现在的做法有点不伦不类,看着像马身上长出了牛犄角。看来任何艺术要借鉴其他种类的的艺术形式,都要有选择地“他为我用”,否则,就会犯生吞活剥、皮肉分离的毛病。   旁白运用遗憾。旁白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新版《红楼梦》太多太滥,几乎成了幻灯片的解说词,令人反感。有些旁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黛玉的心理活动找不出任何恰当的表现形式,只能用旁白,而有些是演员能用行为、语言来表达的,硬加旁白就成了多余的赘瘤。这种赘瘤在新版中举不胜举。另外,旁白不是自始至终一个速度,一种腔调,而应该像诗朗诵一样高、低、强、弱,节奏因内容而变换。新版的旁白没能做到这一点。

  关于鬼戏。秦钟临终与宝玉见面,曹公用的是魔幻手法,其实不必实演。新版用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给童年、少年观众一种错觉:似乎真有鬼魂、地狱、小鬼、判官之类的存在。社会影响是消极的、负面的,对《红楼梦》主题只有损害,没有裨益。宝玉晕过去,有鬼魂出现;凤姐走进大观园,有秦可卿鬼魂出现;秦可卿临死给凤姐托梦,也是秦氏鬼魂出现;鸳鸯悬梁前又有秦可卿鬼魂出现;凤姐神智错乱时,尤二姐鬼魂出现……鬼魂出现太多了,没有必要,更会有消极影响。这完全是不应该的。有人说,有的小孩看到这些,哭叫着害怕得躲开电视。这就是社会不良影响的反映。披头散发鬼影幢幢难道摄制组真相信有鬼魂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拍,是什么意图呢?难道说这是忠实于原著吗?真难以理解!

  3

  新版电视剧的创新与失误,不能不谈一些理论问题。

  之一,如何给《红楼梦》定位,这是研究者、改编者要解决的一个前提,否则从总体把握上就会出现纰漏。《红楼梦》定位,我用一句话概括:伟大的现实主义经典。《红楼梦》虽有浪漫主义因素,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与法国雨果以浪漫主义为主是不同的;它不是批判现实主义,同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狄更斯、司汤达划清了界限。《红楼梦》又不是一般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杰作,而是“经典”,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榜居首位。只有把握住这个定位和评价,才能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它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新版《红楼梦》中产生了一些不应删的而删掉的失误,比如,柳湘莲惩罚薛蟠,只写了前边部分,后边贾蓉骑马找他,从臭苇塘中救出薛蟠就被无端地删掉了;然而这恰恰是《红楼梦》喜剧色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平安州柳、蟠言归于好的基础。惩罚薛蟠,手下留情,只给苦头,并没有伤筋动骨。对会拳脚的柳湘莲来说,把薛蟠置之死地或致残都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柳没有这样做,鄙视和厌恶他追求“龙阳之兴”的下流行为,但蟠没有犯下该死之罪,还是柳酒桌上的朋友。……像这么重要的内容被新版删掉了。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