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苏东天:佛教在中国的兴衰

2012-09-28 10:3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苏东天 阅读

    印度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代已从恒河流域广传到全国各地,同时逐渐向国外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北传佛教已由安息、大夏、大月氏、康居,并东逾葱岭传入中国西北地区,经龟兹、于阗等国,进入玉门关、阳关而传入中国内地。至公元一 、二世纪大月氏贵霜王国占领印度之时,佛教迅速地向大月氏所占领的一切地方传播,因贵霜王国的中心是横贯中亚「丝绸之路」的枢纽,佛教也便进一步扩大了向中国的传播。如东汉末年至三国之时,大月氏的译经僧支谶(支娄迦谶),支曜和支谦等便是最早向中国内地介绍大乘佛教经典的先驱者。从此译经蔚成风气,大量的佛典被译成汉文而在中土获得广宣流布。

  佛教从东汉末年一、二世纪传入中土落脚生根,至东晋、南北朝兴盛开花,到陈隋时代结出硕果,唐初达致高峯,中唐后走向衰落,宋后趋向消亡。佛教在中国弘传的历史,一定意义上讲,只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这自然是我的浅见。

  佛教能在中国这一段历史获得广泛的弘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决不是偶然的,应该说是时也、势也。据文献记载,佛教于东汉之前已有传来中土,但难以为汉土民众所理解接受。实际上,在儒家思想独尊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允许佛教传播和生根落脚的时势未形成。至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纷争,两汉四百年积累的封建文化被摧毁了,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倒台了,动乱的社会把广大民众推进水深火热之中。当儒家思想的精神支柱在民众的心目中倾倒之后,思想也陷入混乱,而不知所从。在这个苦难时代的开始阶段,佛教终于乘机站稳了脚根。西晋短暂的大一统,如昙花一现,社会陷于更加悲惨的战乱之中。东晋时代佛教般若思想伴随着玄风在士大夫阶层中迅速地流传开来,到魏晋南北朝,佛教终于取得了统治地位。大量的佛经被翻译过来,不仅推动了佛教艺术的空前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混乱的思想界注入了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新思想、新理论。佛教的生命哲学,给广大处在沉重的灾难之中朝不保夕的芸芸众生的心灵点燃了如梦的希望,因此,广大受苦难的人们如潮水一般涌向佛门,皈依佛教。大众们在巨大的佛像脚下,视佛陀、菩萨为救苦救难的神灵,祈求保佑赐福;而广大士大夫知识分子,则如饥如渴地埋头于佛经,学习研究玄深的理论,开启自己的智慧。佛法的思辩哲学,推动了思想界空前活跃的风气,理性思想又一次开花结果。前有王弼的「玄学」,后有天台大师智顗的佛学,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的发展又树起了新的里程碑。尤其是天台智顗大师的佛学,可以说是对佛学在中国四百多年来传播之思想理论的全面总结,有如大海,汇集了大小河流。把由于研习不同经典思想而各执一端形成的各宗派思想,予以综合分析;对已翻译进来的大量佛典予以全面的清理研究,终于弄清了佛法的精髓。他以《妙法莲华经》为体,以龙树的「中论」思想理论为用,建构了他独特的天台佛法体系。他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三大部著作,不仅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佛法的根本思想精神,而且结合儒道玄思想的精神创造性地发展了佛法。

  因此,智顗的佛法是整个佛教史上的一个奇峯,而且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上的高峯。若就我国古代民族思想理论和哲学理论水平而言,智顗大师的佛法可以说代表了最高水平,可惜他的伟大思想理论,千余年来始终被锁在寺院里而束之高阁,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理论的发展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中国哲学思想史引为遗憾的事。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代表释尊最高佛法的《妙法莲华经》弘传中的因缘。据中国佛教史,《妙法莲华经》最初是由西晋僧人竺法护(月氏人)译出,始传于中土,名为《正法华经》。至后秦时再得鸠摩罗什(公元三四四至四二二年)译成《妙法莲华经》,才得以广泛地传播。他翻译了许多重要经典,如《大品般若经》、《维摩经》、《大智度论》、《中论》、《百论》等。由于内容信实,文字流畅,影响巨大,在中国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据传罗什的老师须利耶苏摩在把《法华经》授予他时,曾恳切地说:「佛日隐西山,遗耀照东北。慈典与东北诸国有缘,汝慎傅弘。」因此,罗什将其弘布中土,终于产生了天台智顗大师的法华佛法,使释尊的佛法正果能在中国获得弘扬和发展。后经传教大师最澄弘传于日本,至日莲的出现,《妙法莲华经》和智顗大师的佛法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日莲认为:罗什的老师所说的「东北」,指的乃是日本。《法华经》与日本有缘,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天台大师智顗虽弘扬了妙法,却未能使《妙法莲华经》在中国获得真正弘布,连同他那富有创造性的法华佛法著作,千余年来也一直被冷置在寺院的藏经阁内。而日莲则在日本广泛地弘布了「妙法」,直至今天,池田大作先生又把「妙法」由日本而弘布于全世界。

  智顗的佛法是「理」的「妙法」,富有极高的智慧性和哲理性。而日莲的佛法则是「事」的「妙法」,富有极强的实践性。而池田先生的现代佛法思想,则是在智顗佛法和日莲佛法的基础上深层的展开和发展,既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智顗大师佛法的发展,无疑具有卓越的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是需要予以充份地肯定的。所以,有必要在此阐述一下智顗佛法思想的基本要点和特色。   陈隋时代的智顗大师(公元五三八至五九七年)所创的佛法主要是依据《妙法莲华经》,他是在其师慧文、慧思的佛法思想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慧文是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的「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经文,悟解到三智「一心中得」的道理;又结合《中论·观四谛品》的三是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确立了一心中观空、观假和观中的「一心三观」理论。而慧思则在继承其师慧文这一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妙法莲华经》要义,又阐发了「诸法实相」之说。慧思兼重定慧,成为以后天台宗止观双修的起缘。智顗大师则在慧文、慧思佛法理念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形成了他独创性的法华佛法思想。智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参合《大智度论》、《大般涅盘经》、《大般若经》之思想,和中国儒道玄学思想,建构起他独特的佛法思想体系。他宣讲《妙法莲华经》所存的「三大部」典籍:《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由弟子灌顶笔录整理而成),充份地展示了他的佛法理念。他以五重玄(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来解释经题,用四释(一因缘释、二约教释、三本迹释、四观心释)来疏解经文,取三止三观建立顿、渐、不定禅法,着重提倡圆顿止观的解行统一。立五时八教判释释尊一代教法,从而树立他的学说系统和解行规范。他所创立的「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和「十界互具」乃是法华佛法体系的中心思想。现试述如下:(一)关于五时八教教义。「五时八教」是智顗大师创立的判教学说。所谓「五时」是:一、华严时,说释尊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后,开讲大乘无上法门《华严经》,共经二十七天。因此经高深,解悟之人甚少。二、鹿苑时(或称阿含时),指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为根底浅者讲《阿含经》小乘经典,因释尊是在鹿野苑讲此经,故此以名。三、方等时,鹿苑时后八年,应众生根机说大乘佛法,如《维摩经》、《金光明经》、《楞伽经》等;方等是大乘经典的通称,以大乘初期为方等时。四、般若时,方等时后二十二年间,释尊说《般若经》,广宣诸法皆空之理。五、法华涅盘时,般若后八年,宣讲《法华经》和《涅盘经》,阐发释尊出世之本意。智顗大师以此五时说明释尊说法的五个不同时期,但释尊说法并没有限时,所以智顗大师又有别五时之外和通五时之论,使五时互通无碍。他还以《法华经》的「长者穷子之譬」,以显示释尊五十年说法顺序。他藉提炼牛奶至醍醐的过程,联系「五时」,来明示「五味」的教判:见子欲追——华严时——乳味,诱子当家丁——阿含时——酪味,父子信赖增强——方等时—一生苏味,命子管理家业——般若时——熟苏味,正式转授家业——法华时——醍醐味。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