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南与北的PK:理解中国地域差异的关键

2021-03-29 16:27 来源:凤凰网读书 作者:许纪霖 阅读

很多学者、作家都探讨过中国的南北差异:

王国维

北方人之感情,诗歌的也,以不得想象之助,故其所作遂止于小篇。南方人之想像,亦诗歌的也,以无深邃之感情之后援,故其想象亦散漫而无所丽,是以无纯粹之诗歌。

——《屈子文学之精神》

鲁迅

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所以某先生曾经指出缺点道: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的确的。

——《北人与南人》

由我看来,大约北人爽直,而失之粗,南人文雅,而失之伪。

——《致萧军、萧红》

林语堂

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受。

——《吾国与吾民》

汪曾祺

南方的黄瓜不如北方的黄瓜,水叽叽的,吃起来没有黄瓜香。

——《人间草木》

……

为什么中国的南北差异如此明显?

这种差异是什么时候产生,又是如何产生的?

有人说,近代以后,中国的南北之争不是地域差异,而是新与旧的冲突

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今天分享知名学者许纪霖的这篇文章,或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南与北: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为何不同步

选自《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01

中国历史的核心秘密

如果说“东与西”涉及中原与边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那么,“南与北”则是中华文化内部的两大流派。

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是的,中国地域辽阔,讲到文化,南方与北方的差距实在太大,比欧洲两个不同的国家,比如法国与德国的文化差异可能还要大!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北方人与南方人互怼,南北不同文化的男女组成的家庭,也经常为风俗习惯不同而闹摩擦。

那么,什么是南方,何处又是北方呢?对了,秦岭-淮河一带就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它与上一讲我告诉你的黑河-腾冲线,是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两条分界线。记住了这两条线,就理解了中国文化的“东与西”和“南与北”,中国历史的核心秘密就在这里。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

南北问题与东西问题是分不开的。在魏晋、两宋和晚明,西部的游牧民族三次大规模入侵东部农耕区,北方文化之中,既有汉化的胡文化,也有胡化的汉文化。而南方呢,更多保留了汉民族的中原文化传统。这样一来,东西之间的差异,也深刻地镶嵌到南北文化关系当中。

更确切地说,在丰富的中国文化当中,有三种基本元素——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中国的北方文化,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复合体,而中国的南方,特别是明代以后,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复合体

这三种文明的互动,正是洞察南北问题所有秘密的关键所在!

02

游牧——农耕文明的北方

我先与你聊一聊北方吧!

在中国历史当中,南北问题的真正出现,是要到西晋时期。八王之乱之后,大批北方的游牧部落乘中原大乱,大举南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

于是,西晋王室在永嘉年间被迫南渡,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局面结束了,就此形成南北朝。南朝与北朝很难说谁是正统,他们都自称代表中国。从此以后呢,中国文化有了南北之分。

本来,中国文化的正宗在诞生了儒学的中原文化。“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流域,但南北朝以后,文化上的“中原”究竟在哪里,已经说不清了。

440年南北朝前期疆域图

440年南北朝前期疆域图(淡蓝色为北魏,红色为宋)

为什么?因为东晋之后,江南的人口、经济有了大发展,文化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文化承继中原的正统,又与南方的土著结合,形成了南方农耕民族勤奋、细腻、儒雅、潇洒的性格

而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北方呢,因为五胡入侵带来了游牧民族独特的彪悍、粗犷和元气淋漓,形成了与南方迥然不同的风格。

孔子不是希望大家都能做君子吗?君子的气质,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叫“文质彬彬”,“文”指的是文化熏陶出来的儒雅,“质”的意思是有生命的原质感。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农耕民族呢,比较文气,表现为“文”的一面;而游牧民族呢,更多保持了原始的质朴,表现为“质”的一面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南方人本来是被中原人看不太起的,称为“南蛮子”,但毕竟是农耕民族,在西晋王室南移以后,经过中原文化的浸润,慢慢变得文雅起来,文胜于质,彬彬有礼。这不就是南方文化吗?

而北方呢,本来文与质是平衡的,但胡人带来的蛮气,慢慢让北方人变得质胜于文,元气淋漓。你知道吗,“五胡乱华”之后的1000多年历史,北方有一半时间处于胡人统治之下。而南方只有300多年。于是,胡汉之间的差异就逐渐蜕变为南北文化的不同了!

日本京都学派第二代掌门人宫崎市定教授做过一个比较,说汉族是“文明主义”,胡族是“朴素主义”。假如用此来形容南方人与北方人,你想想,是否也是同样的恰如其分?

在晋朝王室南迁之前,北方文化一直占优,大人物都出自北方。到南北朝的时候,南北打了个平手。而到了隋唐两宋之后,南派比较北派在文化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北方再也招架不住了。

比如,明朝开国之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会试的结果,竟然所有的进士都来自南方,没有一个北方人!朱元璋不高兴,或者怕北方人不高兴,命令重新阅卷,结果还是同样如此。朱元璋大怒,将考官连同状元都杀了。杀了也没有用,文化上南方强于北方,已经成为无法扭转的大趋势!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文化与经济的优势都在南方,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几次结束南北分裂的大一统政权,都是北方王朝呢?特别是元朝和清朝,北方来的游牧民族还建立了将黑河-腾冲线两边的东西中国完全统一的大帝国呢。

关于这个问题,要放在全球史的背景中加以分析。从公元7世纪到17世纪,整整10个世纪,欧亚大陆的霸主并不是农耕民族,而是游牧民族。你看,驰骋在欧亚辽阔的草原和平原上的,不是阿拉伯帝国的马队,就是蒙古帝国的骑兵。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优质的骏马和彪悍的骑兵,谁就左右了战场。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政权,所交锋的不仅是军事实力,而且也是精神气质。

来自草原的蛮族元气一旦来到黄河流域,与中原的儒家文明结合,这个文与质的结合,就不是流亡到南方的中原王室与贵族所能对抗的!南方之强,在于精致的文化与开放的经济,而北方之强呢,是来自草原的组织力与行动力

帝国的争霸战,本来比的就是两个东西:文明与实力。中原的农耕民族有文明,边疆的草原民族有实力。“五胡乱华”之后的北方,草原的原始蛮气与中原的政教传统融合,既有文明,也有实力。你想想,南北朝之后的中国,帝国的大气象都来自北方政权,从唐宋到元朝、清朝,唯一的南方大一统政权明朝,就显得格局和气度小多了!

03

注入了海洋文明的南方

不过,你也不要小看了南方。南方的活力,不在于农耕文明的纯粹,而是海洋文明的诞生。

海洋文明何时在南方诞生的呢?是在明代。在南中国海出现了一个由民间自由贸易为主体的南海世界共同体,这一海洋贸易网络,以白银为媒介,将东亚与欧洲通过海路连接在一起。

从此,在中国的南方,出现了一个海洋中国。

海洋中国的出现,与全球的海洋文明时代的来临有关。16世纪初,海洋民族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来到了东海、南海,叩响了中国的大门。

中原的每一次历史性变化,都与外来文明的冲击有关。总是先有开放,然后才有变革。是开放冲击了古老的中国,刺激朝廷不得不变革。

汕头港,黎芳 摄

汕头港,黎芳 摄

16世纪之前,对中原农耕文明构成挑战的,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16世纪之后,对中国形成冲击的,逐渐变成海上来的西洋民族了。

你如果到过广东、福建和浙江的沿海地区,就会发现那里的文化与黄河边、长江边的中国,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海边长大、靠海吃饭的渔民们,不像中原那样恐惧海洋,也不像自耕农那般保守、封闭。在他们身上,中原小农经济的文化积淀不深,反而具有海洋民族的那种敢于冒险、向外开拓、精明算计的商业精神。潮汕人、客家人、闽南人、温州人还漂洋过海,移民海外,在整个南洋地区,后来还延伸到北美,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华人商业贸易网络。

不过,中国南方的商人与西欧的商人毕竟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结构当中:西欧的海洋民族以契约和权利为核心,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市场秩序;但中国南方的海洋民族,是在千百年的中原大一统王权——官僚秩序下生长,血脉里残留着对权力天生的依附性

他们的文化性格是什么?我概括为十个字:商业上大胆,政治上软弱。在朝廷的权力面前,不是像西欧海洋民族那样积极捍卫自己的权利,而是热衷于寻租,获得独家的专卖权,以当红顶商人为荣。你看,杭州的胡雪岩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电视剧《胡雪岩》

电视剧《胡雪岩》

说到这里,只能长叹一声,尽管明代以后南方的海洋文明开始崛起,但南方的商人们只是一群缺乏政治意识的经济动物啊。商业再繁荣、腰包里再有钱,也不敢转化为对王权的政治要求。强大的南方经济,依然斗不过北方的政治权力。南方的农耕-海洋文明,在北方的农耕-游牧文明面前,始终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侏儒。

最后总结一下。在丰富的中国文化当中,有三种基本元素: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中国的北方文化,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复合体;而中国的南方,特别是明代以后,是农耕和海洋文明的复合体。这三种文明的互动,形成了独特的南、北方文化。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