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让艺术在普通人的自然目光中摆脱虚拟势力

2014-05-04 09:08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夏志华 阅读

  当代艺术强大的虚拟势力左右着对艺术的思考。而种种艺术现象令人产生绵延不断的疑惑,总会让人们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是一个将辉煌了几千年的艺术逼回原点的问题,但是艺术的虚拟势力从不放松对怀疑的干预。即使如此,还是有许多在这个时代拥有自然目光的普通人拒绝有关艺术的最流行的答案。

  关于艺术,从艺术史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本质上一致的标准和答案。托马斯•E•沃特伯格在寻找什么是艺术的答案时,他选择了二十八种回答。当然,有关什么是艺术,答案远不止这些,沃特伯格选择这些答案,也不排斥他同情艺术承载着过多的外在势力。沃特伯格选择的答案大致可分为三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艺术是人的需要的表达;艺术在历史境遇中、也就是外在势力下的不同面貌。尊崇艺术本质属性的定义只有不超过五种答案,柏拉图认为艺术即模仿、亚里士多德说艺术即认识、黑格尔说艺术即思想、海德格尔说艺术即真理。这些答案的核心是探寻客观世界为人类提供何种精神和知识,以及人和艺术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随着当代性对时间的不断抛弃,后来的一些答案离原概念越来越远,越接近当代,人在艺术中位置越前置,人越来越核心化,人强加给艺术的越来越多,有些答案令人发现,人的主观部分成为这个概念的核心,艺术的本质意义和独立精神越来越弱化,艺术表达与人的快感或者与人类集体诉求越来越紧密。门罗•C•比尔兹利就说,艺术就是美感制作。直到皮埃尔•布迪厄时期,他认为艺术即文化生产,道格拉斯•戴维斯说艺术即虚拟,莫里斯•魏兹则直接说艺术即无定义,关于艺术,基本上没统一标准。

  这与一个错得离奇而让人无法觉察因而称得上伟大的错误一致。人类发展是一个主观渐渐大于客观的过程,也是人从从属于自然到大于自然的过程,在人与错误的交易过程中,人类不知致使多少事物由是而非,同时致使不少事物由非而是。人类与错误交易付出的不是金币,付出的是丢失“是”“根据”“真理”等代价,即使已经付出了代价,但是人类仍然不知道要走向何方。迷茫中有人曾把人类的终极目的与艺术标准结合在一起,终极关怀风潮横扫中国时,一些曾经视为高标的艺术作品失去了标准的光芒,而另一些作品却因极高的经济价值成为标准。

  艺术随着人的本质位移而改变,进入“数化纪”,传统的有关人的“概念”基本上不再适用于当代人,人的概念需要改写,无非是因为人经过文化伪装和经济虚拟后成为数化人。所谓数化人,就是集许多矛盾的、不兼容的体系于一体,行为上商业主义,言论上道德主义,存在上虚无主义,目的上利益致上主义,生活上享乐主义,根据上文化主义,方向上文明主义,观念上理想主义。许多相悖的价值体系经过文化伪装后集中在人身上,服务于人的需要的艺术有无数个答案和标准就不足为奇了。

  人类“数化纪”是文化伪装时代,具有大于一切原则拥有工具性质力量的文化,不仅不能促进人类文明,反而使人更加恋物,更加驱利、更加工于占有,更加漠视原则与本质。所有被称之为文明的行为完全服务于人的利益目的,文明与贪婪还有什么区别呢?不过,人始终不承认这一点,反而进行更巧妙的文化伪装,虽然文明只是一种幻觉,是“错误”的另一代词,但是有了文明这件花衣,人几乎无法发现或者有理由不去发现“利益目的”的不合法性。令中国艺术家们普遍信任的蒙德里安就说,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实用而不是艺术,他的理由是,生活是带有强迫性的,种种需要是存在的事实,艺术基本上从属于生活需要,而不是为了修正人类行为。蒙德里安强调“需要”是生活的核心,“生活”是“现在”的核心,“现在”就是一种需要,即使稍远一点的“明天”在不远处期待着艺术剌穿黑暗的光辉,对于更关心实用的人类,明天几乎毫无意义。其实,谁都有一个备份的基因性判断,人不能不考虑明天的真正需要究竟是什么,艺术也应该有这样的思考,并且有如下确认:艺术应该为现在之后的生活负有使其“正确”的责任。

  不过,正确与错误甚至真理与谬论常常互易,要让艺术承担使人行为正确的责任,上帝似乎也没有准备好提出这种要求。但是,上帝总是偷偷地让更多普通人幻想不易觉察的“上帝要求”,因此“正确”“责任”“本质”这些概念总是吸引着比艺术家普通得多、被排斥在当代艺术之外的人们。

  现在,人们,哪怕是第三世界的人们都生活得兴高彩烈,但是又普遍没有太大信心,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找不到“高兴的理由”“幸福的根据”,这就意味目前存在着原根性怀疑,这类怀疑直指“文明”,直指人类存在根据。与此同时,知识怀疑已经在生活层面蔓莚,人的精神健康受到危害时,人们由质疑日常知识,发展到怀疑主流知识体系,或由社会权威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体系。

  对科学的怀疑就是如此。科学的非正义性已经一目了然,即使不追究人类的动机,科学自身的反文明性质确实比思想反动更加危险。如果“思索知识”“怀疑知识”“质疑知识”改变了知识崇拜惯性,必然发展到价值体系质疑、精神质疑。社会事实正如托马斯•索维尔所说,知识分子生产知识、生产理念,基本上不通过另一种标准的检验就作用于人类,即使对人类产生恶性影响,知识分子基本上不需负有道德责任、伦理责任。不负有道德责任、伦理责任、文明责任的知识分子生产的知识当然也不具备任何责任。同样是生产观念的艺术当然应该纳入到知识范畴进行思考,韦伯要求政治家负有伦理责任,作为生产观念的艺术家和产生观念的艺术,也应当像知识一样承担道德责任等等一切文化责任。除非艺术对社会、人类不产生任何影响,否则,伦理责任就应该当然地成为艺术标准的核心条件之一。

  在一个不需要负责任的时代,即使有艺术标准,也少有艺术家践行,或者艺术家擅于尊崇个体标准而非总体标准。对于艺术创作,虽然标准混乱,并且高低不一,但要成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没有标准也就没有失败。没有本质性标准,艺术创作可以成功于个体标准,可以成功于文化标准,可能成功于经济标准,也可以成功于反叛精神与先锋性,即艺术创作在正义性价值标准上是失败的,在经济价值上可能是成功的,虽然这种成功会牺牲不可以牺牲的东西。

  没有标准阻挠,艺术就可以一直处于胜利状态,久而久之,艺术恶性胜利就会纵容人的许多不良行为,令人不是在艺术中寻找正义,而是获取放纵的理由。或者艺术作品出于利益的各种目的而一直恶意地胜利下去,恶意胜利会让人把错误当作文明成果来享受。如此,就人类未来而言,我反倒期待艺术有失败的时候,艺术出现失败可以让人思考人类的需要是否具有正义性。这称得上是良性失败,良性失败让人类前进的步伐放缓或者停顿,而在方向上作出修正,这就像普通人经常会问什么是艺术一样,问产生思考与修正。

  艺术无助于人类认识活动,大于内容创新的形式创新过程,标准、原则、本质、价值等等必然成为创作的践踏之物。无助于人类认识的艺术“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抛弃标准、远离本质的过程,这与人类发展毫无二致。

  人类发展是一个既趋简又就繁的过程,在这个简单化与复杂化并进的过程,简化的是所有哲学障碍、法则障碍、伦理障碍、道德障碍,而直奔利益目的;复杂化就是为直奔利益目的寻找更多理由和根据。简化发展障碍使人类直指利益目的的行为合法化,就得采取许多复杂的手段。如果揭露性语言更有利于得出结论,就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个寻找理由掩盖错误的过程。艺术不断抛弃本质、变幻标准就是复杂化了的掩盖错误的手段之一。艺术标准繁多,艺术主张层出不穷,艺术理论越来越高深莫测莫不如此。

  理论复杂化可以让艺术保持神圣性,这无异于具有虚拟性质的游戏。艺术在这个时代的荒诞游戏中假扮一个主导游戏价值的角色,这个假扮的角色主要目的就是让人觉得人类游戏(或许十分荒唐)行为具有事实逻辑、正面意义与价值品格,不致让人突然醒悟过来发现人类行为是那么的无聊与荒谬,那么与真实迵异,不致让人觉得文明是那样虚伪。肯代尔•沃顿说,把绘画、戏剧之类的东西看作假扮游戏中的道具有一个好处:不管我们对儿童假扮游戏有着什么样的了解,也不管我们感觉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都可能有助于我们说明此类具象作品是多么的有价值,以及为什么如此有价值。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当然知道中国当代艺术究竟具有什么价值,但一直让其假扮成为正义角色价值角色,是因为艺术创作一直无力摆脱价值虚拟,或因创作沦为价值虚拟就是欺骗有着完美得无法戳破的理论外衣,并以为大众没有足够的知识对此产生怀疑,以致艺术家身处游戏而失去了怀疑与批判的能力以及自省的勇气,最终成为价值欺骗活动的主角。一旦造成大众意义上的信仰损失,把责任归咎社会取值,这不是艺术的正当态度,但艺术家确实巧妙地利用了游戏,这正说明游戏对艺术家具有解放意义。

  马克思说任何客体的经济价值都等同于其创作过程中的劳动价值,如此标准无疑会夸大艺术的价值,无疑会促使艺术产业化,促使经济社会艺术价值虚拟化。画家只花一天时间创作的一幅画以上千万元的价值在交易活动中售出,画家的劳动价值肯定被夸大了。创作价值极度夸张,其作品接受虚拟价值伪装,艺术作品产生的是良好的价值欺骗效果。艺术创作沦为价值虚拟,这样的创作其实无异于欺骗,如此直言不讳有点伤害艺术家的自尊,有损当代艺术的神圣。如果价值虚拟性创作危及艺术的品质,引发信仰危机、精神危机,那么艺术家就应该承受严厉的颇析。

  极力让马克思这一理论产生永不衰颓意义的皮埃尔•布迪厄说,艺术产业,一项没有商品价格的买卖,是属于前资本主义经济逻辑残存的那一类实践。但是布迪厄不能左右逻辑,这些实践,作为实际的否定,只能通过伪装发挥作用。我倒是期待大家在布迪厄的引导下识破当代创作对审美无利害这一概念的利用,识破艺术理论对一这概念的动机性误解,进而让艺术家意识到创作掩盖艺术本质艺术家必然会遭到虚拟价值出卖。艺术一度是、而现在绝对不是唯一没有被经济问题污染的自治区,目前,艺术的真实性价值完全失去了自治的环境,一旦被经济价值伪装,艺术就完全无法保持审美无利害这一纯粹性质。

  无力摆脱文化价值伪装或商业价值伪装,艺术真实的独立价值也随之丧失。当代艺术仍然叫作艺术,仍然没有被其它名词代替,还能享有艺术这个古老而崇高名词的当代绘画,不是它承担了伟大的人类责任,不是因为开辟了全新的文化征途,也不是在广泛的大众的审美活动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气候,当代艺术享有极高的地位完全因为这个社会崇尚精英文化和经济价值膜拜。当代艺术在大众层面影响力趋零,但仍然享有大众对它的信仰,原因之一是它占有了一些具有神圣性和高标性质的地方如国家美术馆和教授们艺术理论。对大众几乎不再产生影响的当代艺术,就像精英集团操控社会一样,因其被精英圈占有进而被权威和经济价值赋予强大的势力。如果当代艺术不是因为创造了全新的精神气候而拥有强大势力,这种势力其实是一种虚拟的势力,无论来自艺术以外的哪种权力哪种价值授予,艺术的虚拟势力都无助于人类选择正确的存在方向。

  人类为自身的良好存在一直在辨别正确与错误,可是,在缺少正义性创造的当今,是权威、需要赋予创造以价值,而不是正确赋予创造以价值。实用或是有助幸福生活的创造太多,无疑增加了人类因试错太过漫长而积累起来的黑暗。在人类漫长的试错过程中,所谓艺术精神就是肩负责任,创造新的精神气候,让人认识清楚某一种选择产生的恶劣后果或者是良好前景。如果当今流行的权威不是因为拥有真理,而是集经济能量、社会权力等等于一体的威权,如此权威赋予艺术虚拟势力将使艺术责任荡然无存,进而促使艺术只服务于威权、服务于经济活动,而不再服务于大众的认识与审美活动。

  经济意义向文化艺术深层渗透,艺术由从属精神信仰变为从属商业价值,文化的性质发生改变,当代艺术被称为数化纪艺术,不是因为艺术真的需要某种改变,而是艺术在背叛艺术。艺术背叛艺术可以获得先锋称号,种种现象虽然荒唐,但最普通的大众因其对艺术具有最纯粹的基因性怀念,还是将其列入信仰生产范畴而期待、仰视、膜拜、崇敬。因此令人产生这样一种愿望,总有一天当今的威权势力和经济标准会让位于其它标准、力量和价值,因此有人开始幻想,“交易”消失后,艺术可能会以不同于现在的面貌出现,或者回归本相。其前景是,到那时,渴望艺术的中国人就会像如今渴望金钱的人一样多,一样热衷于艺术的真实价值。这就意味,艺术家现在就得做好准备,为普通人创作,让绘画接受普通人的自然目光的检视。因为,大众的普通视角和自然目光能让艺术摆脱被虚拟,众多且普通的人的简单知识不会异化艺术,普通人纯粹的精神和朴素的观念上保留的艺术标准更接近艺术的本质。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