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程美信:网络与艺术批评

2012-10-17 09:00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程美信 阅读

  批评文本上不存在“网络批评”一说。可是,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带来一个时代的大变革。网络的出现,对社会舆论领域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打破了传统传媒的单向性中心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批评的多元态势,使批评新生力量获得更多的可能空间。毫无疑问,互联网这种互交式与非中心的快捷新型传媒,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冲击,有人曾断言:互联网发展将加速专制政权的崩溃。这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国家权力模式的产生与形成,绝不是单一的工具作用,历史传统和社会基础才是决定性因素,互联网的工具开放性不等于社会制度与思想观念的开放性。中国艺术批评获得良性健康发展,还需要制度建设和实质投入。

  一、谁来保障中国的艺术批评

  这是当前艺术批评陷入困境的关键问题。中国批评家缺乏独立性与职业化,根源在于没有软性制度与硬性经费的持续保障。艺术批评既是学术领域也是公共领域,它需要批评者坚持独立思考、立场公正、探索进取,旨在激发思考、消除狭隘、促进文化学术的健康发展。除了学术规范和批评权利的制度保障之外,还需物质奖励来确保批评家的独立思考和写作劳动。由于缺乏软硬保障,艺术批评在中国倾向于两个极端发展,一是业余化的写作行为,二是职业化的打托行为;严肃的批评往往是一种“精气神”的业余行为。

  首先,能够从事艺术批评的人文学者,他们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即使在教研机构工作,若不兼职搞“副业”,通常难以过上体面生活。其次,中国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基金会非常少。因此,批评家不得不利用专业擅长做些润笔活,极端情况是丧失了一个批评家的学术原则、独立人格。之所以,中国的艺术批评家的身份极为模糊而尴尬,既是学者又是商人。难听的说:既是小偷又是警察,如同不带薪的仓库管理员必成为内贼。有些批评家早期做得相当不错,既能坚持学术立场而又能洁身自好,随着名气扩大而不断堕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混混。可见中国批评家要坚持独立的批评精神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持独立而严肃的艺术批评,从官方到民间都缺乏这种社会共识。权力腐败导致国家制度松弛不堪,加之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使得整个学术氛围变得纸醉金迷,从根本上毒化了整个学术文化生态;一切都变得那么唯利是图和空前浮躁,艺术批评也不能幸免。一个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知识分子的集体堕落,意味着社会丧失了起码的良知底线。不论艺术批评还是社会批评,绝不能是种“精气神”一时现象,需要一定成本确保它的持续效率。就艺术批评而言,一般艺术家都不清楚它的真正意义,轻视理论与批评在中国艺术界是司空见惯,这可能跟理论家与批评家长期不作为存有密切关系;似乎需要“吹牛拍马”时才有理论家批评家,而把那些质疑性批评都看作一种“敌意”或“骂派”。即使在批评家内部也从不尊重理论对手,更无法领略思想交锋和学术争鸣所带来的快乐启发。从侧面表明中国社会缺乏批判精神的文化传统,倾向于中庸附和以及盲从权威,学术思想显得死气沉沉,同时抹煞了多元的文化生态。何况严肃的艺术批评不是传统意义的阐释性评论,更多的质疑、否定、批判,它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国人苟且偷安的处世态度。

  由于缺乏传统基础、制度保障、物质支持、社会共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显得有气无力是极为正常的。两千年来的“大一统”帝国,已不再出现过“思想巨人”,不是啃着老庄孔孟的祖宗骨头、便是嚼着“拿来主义”的残余饭渣,文化思想原创力极为枯竭。传统派打“祖宗牌”;现代派打“西洋派”,当代派打“流行牌”,唯有没有一点属于当代中国人原创的文化艺术、学科发明、理论思想。艺术批评的独立性与公正性由谁来埋单?独裁者、暴发户要的是“歌功颂德”、艺术家和小市民要的是“天花乱坠”。哪怕一点质疑批评就如同掘人祖坟。在一个习惯自欺欺人的思想矮人国,坚持独立的批评家无异于自杀,充其量不过当一名死后“鬼雄”。

  二、网络媒体与艺术批评

  网络上新起的批评力量,它们始终是边缘的、草根的、散沙的,不构成强大的主流势力。这相对于传统舆论环境是不小的进步,但也要看到网络对于任何一种势力都有利用价值。其次,学术水平和批评力度的全面提高,有赖于整体社会文化的构建。网上对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某些行为的批评,这丝毫不影响他的连任,而且他可以傲慢地对外界批评置于不理,这就显见了网络批评的局限。再如方舟子很早在网上了《新语丝》学术打假网站,揭露无数的学术弊案,从国家院士到一般研究生都无所不有,可见网络学术“打假”仍无法阻止中国学术造假的恶化局势。多年前《新语丝》便开始披露脑白金、特仑苏牛奶等问题,至今这两家企业的产品仍畅销无阻,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医药食品这类关系到民生问题尚且如此,人文领域更不堪了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语丝》网站在中国境内被屏蔽,方舟子本身数次被学术造假者告上法庭。

  目前商业艺术网站是些大众媒体,充其量提供了虚拟空间和共享资源,无法满足艺术批评的根本需要。其次,艺术网站既不是学术媒体,也不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规模大小;这些商业媒体无义务承担艺术批评的学术责任、制度保障、经费来源。应当看到,互联网对于任何一种社会势力都有利用价值。网络媒体需要人气磁场来换取商业利润,这使它必须迎合大众化趣味,学术或批评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门户点缀。因为倾向大众化趣味必使网站满是灌水文章、娱乐八卦、肤浅口水、热门时事、商业广告。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