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郭海平:让艺术带他们飞越疯人院

2012-09-29 00:57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亓观 阅读

\

    郭海平将自己所做的事情称之为“社会艺术治疗”,意即“用艺术去治疗社会”,这是一个心怀异梦的“艺术家医生”,狂想,却极其严肃;“小众”,却怀有最大程度的人文观照;看似虚无,却是最本质的真与诚恳。
  
    少年时代的郭海平有过一些疼痛,那一部分来自他天生的叛逆,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高大聪明却在18岁时发疯了的哥哥,“哥哥吃了很多苦……”;后来,郭海平变成了艺术青年,有一些反叛在艺术里渐渐释放与和解,他也同时在这种释放中看到了很多艺术疯子,从那时起,他开始进入一种较为高级的精神活动:思考。为什么人会发疯?艺术与生活、与人,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是什么抑制了人的天性?为什么被抑制的结果是癫狂?而为什么又有很多癫狂者拥有惊人的才华?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在哪里?理性与非理性如何平衡?
  
    这些看似“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困惑,是雾一样的人生序章,青年郭海平从未想过,自己竟会以毕生经历,力拨迷雾,遗世独行。
  
    2006年10月10日,在“世界精神卫生日”这天,郭海平搬进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开始了他酝酿了数年、谈判了10个月(与院方)、实施了三个月的“艺术疗法”:收集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研究精神病人的艺术创作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被评价为“疯狂”的举动,促成了2007年底,郭海平与祖堂山精神病院医生王玉在朋友聂鹰资助下,合作出版《癫狂的艺术——中国精神病人艺术报告》一书,而这些,对郭海平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说,“我用一辈子做这件事,总够了吧!”
  
    郭海平时年46,祝愿他因此而活得久些。

    “他们的作品让我有魂不附体的感受”

    Q:这些精神病人的画作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A:其中有两点让我感到特别震惊。一是他们的绘画大都采用俯视的视角,这种视角是脱离现实的高空视角。以前我不是很相信灵魂,但是他们的画作的视角显示他们的灵魂其实生活在高空中,或是天堂中,其实就是一种灵魂和身体的分离,看他们的作品我经常会有魂不附体的感受。第二点是,我发现他们大都喜欢用“点”,为什么?从视觉心理学上讲,点是非常动态的形式;点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密集的点能高度透像,是分裂、破碎的现象。这些就充分反映出了精神病人分裂、分离、内心动荡不安的精神状态。

    Q:最令你感到震撼的精神病艺术家是谁?
    A:张玉宝。他是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从未画过画,发病时他会举着菜刀在大街上乱跑,但他却画出了令许多艺术家都大吃一惊的“挣扎”、“怒吼”、“放大镜后牵着怪兽的人”等作品。他作画时的状态也很“大师”,格外自负。他曾非常得意地对我说:“凡是在我脑子里出现过的形象,我都能把他们画出来。”

    Q:你的“艺术治疗”对那些有绘画天分的病人所产生的最直接效果是什么?
    A:我发现很多病人一旦拿起笔,都会表现出相当的独立、坦诚和自由。在创作中,他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完全没有障碍。这和他们平时那种谦卑和不自信的的状态判若两人。这也许就是精神分析学家们所说的“真实让你获得自由”。艺术让他们脱离了现实困境,获得了一种自由。

    另外,他们会表现出一些症状的缓解,像张玉宝,他最显著的变化是精神状态的好转,眼神和行走站立的姿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我刚见到他时,他的姿态整个是蜷缩的,看什么都像是在偷窥似的,这种情景十分令人心酸,尤其在他的艺术天赋显露之后,我常常感到自己喘不过气来,我至今仍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后来我每天都让他来画室画画,尽可能都给他一些照顾,同时还建议医生减了他三分之一的药,没隔几天,他很快就变得昂首挺胸起来,而且目光也由愿来的窥视转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审视,其作品中的人物图像也由原来蚂蚁般的大小立刻被他放大了很多倍,有一次他竟画了一幅八面正反交错在一起的《旗帜》作品,非常精彩和神奇,他的思维变得主动积极了,甚至拥有了很强的思辨批判色彩。正是由于我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这些改变,我才坚定了要继续帮肋他们的信念,其实,关心他们同样也是在关心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所谓正常人,因为我们平时都太忽视人的精神世界了。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大家的精神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危险,对此,不知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还是大家根本就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

    “健全的人性,非理性是不可缺少的”

    Q:1989年开始,你持续做了四年的心理咨询师,那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你找到了你想要的答案了吗?
    A:我得到的一个最大的结论是:有大量的人在心理上需要帮助。

    Q:那是怎么转化到“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这个角度上的?
    A: 在我关注心理咨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艺术治疗这个现象,在西方已经有了,但是中国没有,我想做一个尝试。也曾经成立了艺术分析部,但是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后来,我越来越清楚我的方向在什么地方,艺术对我的理想和目标来说到底能做什么、怎么做。

    Q:那说到底,你想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是让人接受非理性吗?
    A:不,是调整认识,平衡我们的理性和非理性。一个健全的人性,非理性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一种衡量标准。

    Q:这里面有一个课题,我们不是要让理性与非理性彼此对抗与协调,而是要用“第三种力量”去平衡它们两个。那么这“第三种力量”是什么?
    A:是一种信念:相信他们是平等的,对他们公平对待。这是很浅显的道理。这种信念是人的自然状态,这个状态里本身就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从儿童开始,你看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社会教育把它向理性方向培养。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