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

  • App下载
  • 公众号
  • 布莱希特与本雅明:傲娇诗人与怪异哲学家的相爱相杀

    布莱希特科普系列已经连载了十多期,从他的作品到理论,从他的朋友到家人,如果是一直关注的观众应该对布莱希特很熟悉了。今天准备分享一些不一样的内容,打破布莱希特的傲娇形象,八卦一下他和本雅明之间的相爱相杀。

    贝尔托·布莱希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贝尔托·布莱希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来简单科普一下,本雅明被称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生前以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为生,代表作品包括《单向街》等,熟知的单向街书店正是取名自这本书。在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坛,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往来是被众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很多人(主要是本雅明的朋友往外传)认为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交往从源头上就是错的,两人间的关系虽是互相依赖却极不对等,本雅明比布莱希特年长十多岁却总是被怼,甚至还有传闻称布莱希特对本雅明及其作品颇多刻薄评价。布、本之间的真实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带大家有理有据的吃瓜。

    2004年德国艺术学院档案馆公开了大量史料,间接证实布莱希特与本雅明之间的意气相投。从资料中不难发现,布莱希特当然知道本雅明是他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两个人虽常常对某些作品的看法存在分歧,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布莱希特都表现得极其乖巧,他常常委托秘书写信向本雅明请教,甚至将本雅明的建议誉为“专家的批评”。就连素来以铁面无私著称的批评家阿多诺也不否认布、本之间的友谊,他说:“1932年之后的流亡中,也就是1941年秋天,我第一次重见布莱希特时,他称本雅明是他最好的批评家”。

    不仅看重本雅明的建议,对于本雅明的作品,布莱希特同样充满兴趣。作为《言论》的编者,布莱希特多次向本雅明约稿。然而时值动荡年代,本雅明的文章因为涉及敏感因素而未能在《言论》上连续发表,布莱希特为了本雅明不惜向编辑部讨债,他写了“一封极为气愤的信”,要求《言论》必须支付酬金。此后布莱希特还多次为本雅明寻找约稿机会,他夸赞本雅明的文风和论证方式简明、清晰、稳健,赞叹本雅明学识渊博。与其说布、本关系恶劣,倒不如说布莱希特简直是本雅明的头号迷弟。

    布莱希特(左)与本雅明(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布莱希特(左)与本雅明(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布莱希特在创作时会常常借鉴喜欢的作品,比如在《四川好人》中就出现过庄子的智慧,而布莱希特接受本雅明的特殊形式也同样如此。布莱希特在研究本雅明文章时,会秘密地引用或者发展出一些类似的思想手法放在自己的作品中。大概对于布莱希特而言,熟悉好朋友的作品,从而赞同其创作动机和思想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从作品上看,1938年布莱希特发表的诗歌《怀疑者》是对本雅明1930年发表的广播报告《贝尔特·布莱希特》的呼应;而《科尔纳先生的故事》中包含的段落也同样是受到本雅明作品的启发。

    科尔纳先生说,有一些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生活在每一次关键的时刻都听任最新流行风潮的摆布,那么生活会成什么样?如果我们要自己掌握良好的生活,那我们就既不需要伟大的动机,也不需要睿智的建议,所有的选择都无必要,科尔纳先生说着,听者对这个问题的提出全都表示同意。——《科尔纳先生的故事》

    如果我们的生活在最关键的时刻被最新的、最受大众欢迎的流行小调所左右,您认为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论超现实主义》

    布莱希特与本雅明之间的友情远远超过普通人之间的交好,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世人误认为二人关系破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其实还是和作品有关,艺术家在观点上有分歧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众所周知,布莱希特对本雅明的部分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态度冷漠的批评,比如报告《作为生产者的作者》、论说文《弗朗茨·卡夫卡》等,但是从来没有证据表明布莱希特中断过对本雅明的尊重之情,哪怕是在本雅明去世之后。

    布莱希特与本雅明的友谊促使他们互相影响,甚至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让布、本二人总是表现出某些令人惊异的相近。或许是性格原因让他们的关系被众人误解,布莱希特火爆,本雅明细腻,但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下才给予彼此创作的灵感,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外人又怎样知道他们的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