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

  • App下载
  • 公众号
  • 曹琼德的绘画人生:时光边缘的艺术印记

    曹琼德

    人物名片

    曹琼德,1955年生于贵阳,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贵州版画学会会长、贵州省美协副主席、贵阳市美协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专家,任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等。美术作品曾获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金奖、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唯一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提名奖、鲁迅版画奖、贵州省文艺奖一等奖、贵州省首届专业文艺奖一等奖、贵州双百工程奖等;装帧设计作品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一等奖)、西部十省第十二届装帧艺术评奖会整体设计一等奖、贵州省第三届优秀图书评比封面设计一等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版画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国内30余家美术馆及相关机构收藏。


    最近一段时日,在贵州美术馆展出的“时光纸意——曹琼德绘画艺术展”热度不减,吸引各界人士前往观看。

    “终于”面世的个展

    被众人称为“曹哥”的展览主角,正是“贵州美术现象”的代表艺术家之一、著名画家曹琼德先生。虽然曹琼德早在30年前就于中国美术馆办过个展,在贵州也偶有受相关机构邀请举办的小型个人作品展,但像这样在家乡的省级美术馆正式举办展览尚属首次。两次个展时隔30年,自然给人感觉是“终于”办展,这其中更流露出众人的期待之情。

    展览开幕当天,贵州美术馆展厅内人气爆棚。展出的近100幅作品,包括曹琼德几个创作阶段的重要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悬挂于大厅中央高约六米的作品《千字文》,大气壮观,引人注目。

    “在展览策划前期,我就注意到这个展厅的空间高度和光源都特别好,如果做几件大幅作品与新近创作的小件纸上作品共同展出,能更好地营造出氛围和节奏感。很希望这是一个轻松且具有学术水准的展览。”曹琼德说。

    这场展览的名字叫做“时光纸意”,曹琼德说,就是“纸上时光”的意思。展出的主要作品包括《岜沙系列》《甲骨文》《时光边缘系列》等,在展厅里还有三个视频互动区,展现贵州村落短视频、艺术家访谈及反映曹琼德个人创作历程的纪录片,与展厅中那些充满了时光边缘感、体现贵州古老村落的作品两相呼应。

    细细看展,艺术家在纸上表达的那些美好记忆令人感怀。而艺术家创作之于这片土地、于时光的联系,也渐渐清晰。

    延续40年的艺术印记

    曹琼德从1972年开始自学绘画,常与画友们聚会办家庭画展。1979年8月,尹光中、刘建一、旷洋、刘邦一、曹琼德带着一批“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到北京西单展出,名为“贵阳五青年画展”。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群体画展,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还引起了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彼时,24岁的曹琼德头一次以画家身份正式参展。

    “‘贵阳五青年画展’在北京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同,这让我看到一种希望——这是一条可以继续前行的道路。对我的人生来说,这个画展是最初又最有意义的展览。”曹琼德说。

    曹琼德作品《岜沙·老树桩》

    曹琼德作品《岜沙·老树桩》

    1986年,因受到著名艺术家董克俊的赏识,曹琼德被正式调入贵阳书画院,成了一名专业画家。由此,他一次次背着画夹走进大山,虔诚地用画笔表达自己对贵州山川村寨的膜拜。

    就在那一年,曹琼德去黔东南采风时,坐在通往从江的班车上,头一次看到了岜沙村庄的风光。在从江住下后,曹琼德步行7公里来到岜沙,这个被山与树簇拥的村庄深深吸引了他,一路行,一路画速写。当时,他决定以黔东南乡村地貌为主题做一个系列作品,名字就叫“岜沙系列”。

    用了3年时间,曹琼德完成了这一系列。这组绘画上的岜沙并不具象,而是画家对黔东南自然山地、村寨民居的概括组合。画面中,木头榫合的房屋框架、青山、云彩,以及画面中浓烈的红色、黄色、翠绿色、黑色,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十分符合我当时的内心需求——我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一个把大自然当成宗教一样顶礼膜拜的人。”曹琼德说。

    1989年3月,“曹琼德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共展出作品101件。在这次画展上,《岜沙系列》成为最受关注的作品,这个展览也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美术现象”的一个重要部分。

    “曹琼德是我国艺术新潮迭起中的一位优秀青年画家。他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叉点上,豪情集聚,选定自己的艺术走向。在贵州有声有色的民情风俗中,丰富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中,曹琼德寻找到了艺术生命的立足点。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他的作品成为一株怒放异彩的花朵,这也是他艺术生命可贵的印记。”时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的彦涵先生在前言中评说。

    “时光纸意”留待追寻

    “近年来,我经常陪同来自全国的画家走进黔东南,一遍又一遍走进这些古老的村庄。这些穿越千年来到今天的村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祖先生活与文化的遗产。‘时光纸意’这个展览是对这些古老美好村庄的一种历史文化追忆。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仍然具有面向未来的积极意义,这也是我至今还在迷恋这个主题的原因。”看着这些30年前的画作,曹琼德像是又回到了那些村寨中。

    展厅里几幅“甲骨文系列”的代表作,虽然曾多次在省内美术大展中展出过,但每次“再见”,都会感觉这系列作品中有一种神秘力量。画面上,铭文、数码、字母密集排列,其圆形构图充满了向心与放射的冲突与张力;远古文字和今日数码的组合,则带来时空交错之感。

    “甲骨文系列”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曹琼德回忆,那时所有城市都在大规模拆掉老房子,贵阳的万家祠堂也被拆除。曹琼德在废墟中捡了几块刻着文字的墙砖,这些砖给他带来了灵感。以此为素材,曹琼德创作了综合材料版画《万家祠堂》。画面斑驳陆离,就像经过时间岁月熏蕴的年代久远的“墙面”。

    曹琼德作品《牛》

    曹琼德作品《牛》

    “甲骨文系列”,正是从《万家祠堂》这组作品中衍生出来的另一组作品。1999年,曹琼德尝试将古文字、数字以及英文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借拓片组合的方式,使符号变得散乱而随机。2003年,曹琼德将这一完成的作品命名为《拓片》。到了2007年,他再次将制作方式进行调整,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繁复而富有层次。这个主题作品被他命名为“甲骨文”。

    “‘甲骨文系列’作品的源头是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创作时采用了手绘、水墨、丙烯、拓印种种技法,我希望着重呈现出作品古老的沧桑感觉,但又能造就一件现代的美术作品。”曹琼德说。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曹琼德新近创作的小件纸上作品,这些是他为夫人——诗人唐亚平的诗集画的插图。相较于“岜沙系列”与“甲骨文系列”,这组小画显得更加轻松抒情,一草一木,小猫小狗,写满了生活之美与生活之趣。

    他是大家的“曹哥”

    展厅里,贵州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曹琼德的朋友云集,大家都一口一个“曹哥”地称呼他,包括年长于曹琼德的长者,也同样称呼他为“曹哥”。

    贵州画院院长陈争说:“‘曹哥’在此的外延,早已超出了生理岁月的排序。真正体现的,是业界对曹琼德艺术成就、学术声望和大哥风范的推崇与服膺,正如江湖侠士对盟主之尊的肯定和认同。”在陈争眼里,外形儒雅又颇具谦谦君子之风的曹哥,集对人的和善宽容与对艺的严谨苛刻于一身。久来不变的执着,让曹琼德既得好人缘又赚好口碑,特别是对后学的不吝扶持奖掖,更是令他成为青年版画家信服敬爱的师长。

    作为贵州版画学会会长,曹琼德不仅对自己的创作要求严苛,更不遗余力地扶持广大青年版画家。他与省内几位美术领军者一起,为青年版画家搭建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

    2002年,曹琼德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举办第一届贵州省当代版画学术探索展,并邀请全国知名版画家前来助阵;2005年,在贵州成功举办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2011年,相继举办五省版画展、中国版画进万家、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获奖作品展、一带一路国际版画展、桃花盛开·中国当代版画展、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展等大型版画活动,使贵州优秀青年版画家不断涌现并被推上全国一线平台。贵州也由此成为版画强省,受到兄弟省市的广泛关注。

    四年前,“曹哥”退休了,但他仍保持着一直以来的那种状态、那股劲儿。他,还是大家的“曹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