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28|回复: 1

“苍鹰”与“马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5 10: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苍鹰”与“马肝”</P>
<>    《酷吏列传》云:<BR>    酷吏郅都,孝景帝时任中郎将,敢于直言诤谏,在朝廷上当着皇帝的面摧折大臣。有一次,他跟随皇帝到上林苑,皇帝的贾姬进入一个厕所要方便一下,不巧,正在那时候一条野猪也进了那厕所。皇上就拿目光示意郅都,快去救贾姬。郅都呢,犹豫了好久,就是不动。皇帝急了,就拿了兵器要自己去救贾姬。郅都见了,赶忙跪在皇帝面前说:“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皇帝想啊:也说的对——一个女人丢了,还有不少女人进宫来呢,我难道还缺少女人么。对,我不能去。于是,就停了下来。也凑巧,这时那野猪也出来了,大概贾姬被野猪吓坏了,而野猪也被贾姬吓坏了。太后听说了,就赏赐了郅都一百金。<BR>  在救贾姬一事上,郅都处于两难境地:冲入厕所救贾姬吗?男女授受不亲,不合礼法,何况,那是皇帝的女人呢,能碰么;不救呢?又不忠于皇上。权衡之下,维护礼法、保护皇上要紧。是啊,一个女人算得了什么?一条人命算得了什么?女人,不就是男人的玩偶吗?<BR>     此篇列传,是酷吏的类传,记叙了十二位“酷吏”,在汉武帝的倡导下施行严刑峻法的事迹,既对酷吏的“暴挫”、“妄杀”等“酷烈”行为进行了批判,也肯定了郅都等人的“伉直”、“争天下大体”的治绩和品格——“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辨证的政治观和公正客观的史学观,表现了他“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家的风范。<BR>    这篇列传,以郅都、张汤事迹为主,而对郅都独多褒词,如说他“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似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他 曾经发下“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节死职官下,终不顾妻子”的誓言。由于他执法严酷,“不避贵戚”,列侯宗室均对他侧目而视,称他为“苍鹰”。就连匈奴人都被他的名声所震慑,在郅都镇守边地期间,匈奴“竟郅都死,不近雁门”。<BR>    但是,这样一位对帝王忠心耿耿的“苍鹰”,最后还是被窦太后借口杀掉了。<BR>    这是我们后人的惋叹,其实,这是专制体制下常演不衰的戏剧。<BR>    现在,我们要说另一个故事。《儒林列传》云:<BR>    说是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因专治《诗》有名,是今文派“齐诗”的盟主,在孝景帝时任博士。一次,他与道学家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起商汤周武是“受命”还是“弑君”的问题来。<BR>    黄生说:商汤周武不是接受天命,而是弑君。<BR>    辕固生说:那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商汤周武,他们顺应民心诛杀了夏桀商纣,并不得已才即了位,不是受命又是什么呢?<BR>    黄生说:“帽子虽然破了,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是新的,必定穿在脚上。为什么?因为上下有别。那桀纣虽然无道,但他们毕竟是君王;汤武虽然虽然圣明,但终归是臣下。君主有失,臣下不能匡救,反而取代了君王的地位,不是弑君吗?<BR>    辕固生说:如你那样说,本朝高皇帝取代秦二世,不是错了吗?<BR>    辕固生很聪明,他想让黄生落入他的圈套——直接与当时的政治挂钩!<BR>    但恰在此时,那景帝说话了:呵呵,吃肉没吃马肝,不算不知道味道;谈学问不谈商汤,不算愚笨呀。于是争论不了了之。此后,就再没人敢于争论商汤周武的话题了。<BR>    从故王的角度看,商汤是弑君;从今上的角度看,商汤是受命。从今上的角度看,商汤是弑君;从准上的角度看,商汤是受命——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景帝也很聪明,“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有些问题搞不清楚,不便于搞清楚,就别去争论它,先当稳“今上”才是头等大事——管他是桀纣还是汤武呢!<BR>    在此之前,辕固生就曾经和窦太后发生过一次关于黄老学说的争论,辕固生贬低黄老,把主张崇奉黄老的窦太后气坏了,就让他进入猪圈去刺杀猪——杀不了猪,有你受的!景帝见了,忙叫人给了辕固生一把锋利的大刀,辕固生才一刀把猪捅倒在地,也才免去了受窦太后严厉处罚的恶运!<BR>    再看第三个故事——<BR>    《乐记·魏文侯》曾记:魏文侯问子夏;“我衣冠端整地听古乐,生怕打瞌睡;听郑卫之音,就不知道疲倦,这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回答说:“治理社会的纲纪定好了,天下安定了,此后就定正六律,调和五声,谱成歌曲来歌唱,写成诗来颂扬,这叫做‘德音’。现在你喜欢的,大概是溺音吧。”<BR>   “德音”,就是传统的“雅乐”,有如《诗经》中的“雅颂”;“溺音”,就是郑卫之音,也就是当时的通俗歌曲。由此看来,通俗歌曲已经在我们素以礼仪之邦自诩的中华大地上“通俗”了两三千年了,并非从资产阶级或者帝国主义那儿泊来的,也不是改革开放后才冒出来的新贵。<BR>    魏文侯处战国社会大变动之中,思想意识不免受到冲击,喜欢起离经叛道的时髦的与祭祀的庙堂音乐相对抗的玩意儿来,这是很正常的。其实,“礼崩乐坏”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否则,人们只好永远跟着孔老夫子去“从周”了。<BR>    此事不载《史记》、《家语》。子夏,即卜商,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门中的少壮派,后来居西河,为魏文侯师。大概这是他为魏文侯师时与魏文侯的一段对话。<BR>    从以上三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动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乃至生活习惯,都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苍鹰”的出现,是法制的肇始;“受命”说的立足,是对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反*动;魏文侯与子夏的“心战”,表现了时代的选择,体现了新的思想意识对传统的强有力的冲击。这种冲击,还波及到了理论界。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较量,就是一个明证。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则是对子夏在新旧壕垒选择上的警告。<BR>    司马迁固然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准则为理想,修撰《史记》的。他的《陈涉世家》,他的《项羽本纪》、他的《刺客列传》、《日者列传》、《平准书》、《孔子世家》、《老子韩非列传》、《货殖列传》、《滑稽列传》、《游侠列传》、《酷吏列传》、《扁鹊仓公列传》等等,无一不是他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产物,甚至可以说,一本《史记》,就是那一个动荡转换的革命历史时期他心路的历程。他的“爱奇反经”、“颇谬于圣人”,实则是全新思想体系和全新价值观念的展示。正因为如此,才立即遭到了班固父子及后来不少人的激烈的攻击。然则,有阳光,必然有阴影;有正义,必然有罪恶。这是无庸讳言的。<BR>    如是,千载之下,我们毫无疑问应当向司马迁致以革命的敬礼!</P>

<>                      </P>
发表于 2006-11-28 11: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5:35 , Processed in 0.0345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