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04|回复: 0

[转帖]我的父亲李可染和母亲苏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2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5"><b>我的父亲李可染和母亲苏娥 <br/></b></font><font size="4">&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font><font size="2">文/苏玉虎</font> <br/><font size="4">&nbsp; &nbsp;我母亲苏娥生于1909年,比我的父亲李可染小两岁,他们是同乡,都是徐州人。我父</font> <br/><font size="4">亲出生贫苦,我爷爷是打渔出身,后来以多年的积蓄开了家“宴春园”饭馆,家中没</font> <br/><font size="4">有文化根底。但是我母亲苏娥却是大家闺秀,我外祖父苏少卿天资过人,性情豪放浪漫</font> <br/><font size="4">,18岁即背井离乡,去北京上海投师问艺。他成名很早,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font> <br/><font size="4">经在戏曲界非常有声望,29岁即已在中央财政部办的报社做总编辑,是当时非常活跃</font> <br/><font size="4">的戏曲评论家、京剧票友,列属四大谭票、三大京剧教师。我母亲苏娥是家中的长女</font> <br/><font size="4">,虽然我父亲与母亲看似并非“门当户对”,但是对于绘画和戏曲的共同痴迷成为他</font> <br/><font size="4">们的月下老人。 <br/>&nbsp; &nbsp; 两情相悦 <br/>&nbsp; &nbsp; 大概因为我父亲出身平民,反而没有一套礼教约束的缘故吧,他的童年能比较自由地</font> <br/><font size="4">接触一些民间艺术和传统绘画。他六、七岁时就酷爱画画,没有纸笔,用碎碗片在地</font> <br/><font size="4">上画,画戏曲人物、小说上的绣像。十三岁拜一位老师学画山水,十六岁到上海私立</font> <br/><font size="4">美术专门学校学习,从此踏上了艺术道路,靠着个人的天资和勤奋在中国现代美术史</font> <br/><font size="4">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br/>&nbsp; &nbsp; 我父亲和我母亲早在1925年前后即在徐州的京剧票房活动中相识。1924年,应徐州京</font> <br/><font size="4">剧票友的邀请,外祖父携一家人回到家乡徐州,与徐州票友共同创办京剧票房“民众</font> <br/><font size="4">俱乐部京剧研究班”,任艺术指导。票房骨干中有刘仲秋,还有我父亲李可染。 <br/>我母亲那时年方十五、六岁,但因家庭环境的薰陶已会唱不少青衣戏了,而父亲迷上</font> <br/><font size="4">了拉京胡(后来他多次写文或对人说学拉胡琴是他第一志愿)。我母亲时常去票房吊</font> <br/><font size="4">嗓玩,正是父亲在票房拉琴。 <br/><img src="http://bianjian.net/upload/2009/3/12009325_23931.jpg"/></font></p>
<p><font size="4"><font size="2">我的母亲苏娥</font> <br/>&nbsp; &nbsp; 父亲在学拉琴上下了大功夫。我外祖父苏少卿带我父亲去见胡琴圣手孙佐臣,若干年 <br/><font size="4">后父亲在一篇谈艺文章中写道:“……我恭恭敬敬向他求教,老人家说,”学艺第一</font> <br/><font size="4">要路子正,第二要用苦功。” 孙佐臣的手音特别精彩,我父亲得益于此。 <br/>有一次票房举办彩唱演出,有“南天门”一剧,由刘仲秋扮演老家人曹福,母亲扮演</font> <br/><font size="4">曹小姐,父亲操琴。据徐州老人们回忆,他们的演出堪称珠联碧合,很受欢迎。我母</font> <br/><font size="4">亲也喜爱绘画,中、西画都擅长,我父亲和母亲两个年轻人在共同爱好中相识,继而</font> <br/><font size="4">感情升华相恋。几经磨难、周折,他们终于在1931年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br/>因外祖父一家子都住在上海,父亲常常往返于徐、沪、杭之间。在他们结婚后,母亲</font> <br/><font size="4">就住到了徐州婆家,即今日的徐州“李可染旧居”中,在那里住了有六、七年光景。</font> <br/><font size="4">他俩志趣爱好相同,意气相投,且我母亲是大家闺秀,美丽又贤惠,他们夫妻感情极</font> <br/><font size="4">好。我大姐玉琴,二个哥哥玉霜、秀彬都在徐州降生,我则是生在上海,这是我父母</font> <br/><font size="4">一起度过的最愉悦幸福的时光。 <br/>&nbsp; &nbsp; 父亲投身抗日,母亲不幸病逝 <br/>&nbsp; &nbsp; 母亲苏娥在上世纪20年代末曾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后来因与父亲结婚生子,中断了</font> <br/><font size="4">学业。到了1937年她想继续学业,在年初就带着我姊姊玉琴、哥哥玉霜到上海重新进</font> <br/><font size="4">新华艺专学习,住在外祖父家。 <br/>父亲在那年的夏天到上海来看望我母亲。此时中国天空已乌云密布,危机四伏,战争</font> <br/><font size="4">一触即发。父亲是有血气的男儿,非常爱国,决心去大后方投入抗日宣传工作。这次</font> <br/><font size="4">来上海也是向我母亲告别的。我母亲当时已经有孕在身。 <br/>不几日爆发了“七&gt;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父亲赶紧返回徐州、旋即带着他四</font> <br/><font size="4">妹李畹(我的四姑,时年仅17岁),同去西安接上关系辗转到达武汉,加入国共第二</font> <br/><font size="4">次合作成立的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工作队,在那里聚集着大批进步文化人士。武汉失守</font> <br/><font size="4">后撤退至长沙、衡阳等地,父亲在武汉长沙等城市沿途共创作了二百多幅抗日宣传画</font> <br/><font size="4">激励民众,大部分是画在布上、墙壁上的大幅街头壁画。至今还幸存了30多张宣传画</font> <br/><font size="4">的照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近几年曾在京、沪、东北各地展出过。文化工作队最后</font> <br/><font size="4">全部撤退到陪都重庆。 <br/>&nbsp; &nbsp; 我母亲在1938年4月生下了我。此时日寇已占领上海,老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外</font> <br/><font size="4">祖父家同样生活艰难,经济拮据。父亲远在大后方,关山阻隔信息全无。母亲遭遇这</font> <br/><font size="4">种不幸,又日夜思念着父亲,心情极度郁闷不安,得了重病,三个多月后于当年8月死于伤寒症,年仅29岁。 <br/>&nbsp; &nbsp; 父亲李可染在重庆隔了一年多才从徐州同乡那里得知我母亲的死讯,恸泪遥洒,从此</font> <br/><font size="4">得了严重的失眠、高血压,到老不愈。而我们几个子女至今还保留有几张我母亲画的</font> <br/><font size="4">山水、花鸟及小楷字迹。</font> <br/><font size="4">另附作家俞律对苏娥的描写: <br/>&nbsp; &nbsp; 李可染既师事苏少卿,自然经常出入于苏门,这样便认识了苏少卿的长女苏娥,苏娥</font> <br/><font size="4">涉猎中、西画,又擅唱京戏的青衣,和李可染志同道合,李可染深悦之,曾表示,见</font> <br/><font size="4">到苏娥就感到兴奋。苏夫人观察李可染为人诚实厚道、学艺又用心,便斟酌将女儿许</font> <br/><font size="4">配于他。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李可染时,他欣喜异常。顺便说一句:一直到数十年后</font> <br/><font size="4">,他和我谈起此事,还这样形容苏娥——“身长玉立,齿白唇红。”</font> <br/><font size="4">婚后的生活当然是幸福的,从1932年到1937年,他俩一直住在徐州城里一座旧式平房</font> <br/><font size="4">里,这就是现在徐州市政府为之重新修建的“李可染旧居”。他俩的长女、长子和次</font> <br/><font size="4">子都出生于此。不久抗战爆发,李可染西走武汉、重庆等地,投身救亡;苏娥又怀孕</font> <br/><font size="4">在身,便南下上海,托身已移居法租界的父母家。当第三子出生后,她患腥红热不治</font> <br/><font size="4">去世。李可染在重庆隔了多年才得知妻子的死讯,恸泪遥洒,从此得了失眠的症侯,</font> <br/><font size="4">到老不愈。</font> <br/><font size="4">欲知可染家族的更多事,请看网站和博客:</font> <br/><font face="Verdana">http://www.likeran.net<br/><a href="http://blog.sina.com.cn/u/1574431455">http://blog.sina.com.cn/u/1574431455</a><br/><img src="http://bianjian.net/upload/2009/3/22009325_16474.jpg"/></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size="2">我母亲苏娥画作(作于1937年,母亲时年28岁)</font></font></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5:35 , Processed in 0.0313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