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57|回复: 16

评论: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 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3 17: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评论: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 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p><p>作者:王民生</p><p>&nbsp;&nbsp;&nbsp; "不少西方朋友经常问我“到底什么才是中国的现代性和中国的前卫?”,或者如何界定中国的当代艺术。最近以来,一些中国策展人也开始试图以“实验艺术”(experimental art)来代替“前卫艺术”或者“先锋艺术”(avant-garde),试图重新界定中国当代艺术。其意图大概是要质疑,是否我们有必要仍然用“前卫”这一在西方已经过时的概念来定义中国当下的新艺术,或许也有追问中国目前是否还存在“前卫艺术”的意思,或者还有避免与体制冲突的问题。应当说,这种质疑是有意义的。但是,首先,experimental art (实验艺术)之一概念就象“前卫”一样也是从西方来的。至少在1960年代,西方已有不少人用“实验艺术”去界定当代新艺术。我个人认为,“实验”这一概念太被动,因为重要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什麽?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方向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我们须得接受一个基本的事实前提,即从1980年代始至今的20多年里,中国的艺术家及艺术批评家一直在使用“前卫”一词来定义中国当代新艺术。这个字眼的使用,包括中国人对它的误解性的运用和西方对中国“前卫艺术”的解释本身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 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1)&nbsp;&nbsp;&nbsp;&nbsp; 高名潞 </p><p>&nbsp;&nbsp;&nbsp;&nbsp; 经过85’美术运动,艺术家们得到了艺术创作的“自由”--相对于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沦为“政治工具”的“束缚”而言,而现在又有:没有艺术大师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束缚,艺术被商品化”的说法,甚至于有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所谓西方后现代多元的,怎样都行的时代的说法,尽管在批评家之间是多元还是多元化或者多样化还有不同争议,然而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多元的时代的说法,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式的“狂欢”,却掩盖不了原创性艺术的能力的贫乏。如:“理论家与批评家没有能力在思想建设上提供新的东西,不谈西方似乎就不会发言,这说明中国思想家在原创性上的能力太差,这不仅仅是美术界的问题,所以我相当悲观,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美术界和文学界的批评家,包括其它领域,都是“中介公司”。它们只是把西方的“房源”介绍给了中国的“住户”,而他们自己没有“房源”,只是起“中介”的作用。.....批评不是艺术理论,而是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某一现象、潮流和当下发生的事件、艺术家。但现在我们的艺术家没有针对性,即使有,也是把一些艺术家拢在一个栅栏之中,写一些介绍性的文章。我觉得中国的批评家在未来的责任是重大的。......批评家原思想的欠缺,导致我们只能贩卖西方的东西,这个现状我们无法绕过,如果没有这个,我们原有的东西也要失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思想的真空。......”(2)——李小山</p><p>&nbsp;&nbsp;&nbsp; “我很同意李小山所讲的,‘我们在各个领域都缺乏思想家’,但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首先,现在我们不管是谈到中国传统还是西方现代,所使用的话语全部来自西方,而且思维方式全部是二元对立的,如传统与反传统\官方与非官方\主体与客体.谈到全球化时,大家会提到全球对个人和本土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模式,因此,我们怎么会有自己的思想。只有整个话语系统改变之后,这种要求才有可能。......我认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没有产生思想家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没有方法论的欲望、气氛和个人能力。西方非常完整地精心包装阐释各种理论,但我们为什么不找出自己的方法论,把自己的逻辑阐述出来,让全球来共享啊,这也是我们所有人所面临的挑战!”(2)——高名潞 </p><p>&nbsp;&nbsp;&nbsp; “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些理论家和批评家认为是西方发明了“现代和前卫的标尺”的概念,完全回避了: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作出原创性艺术的贡献的实质问题。“...纵观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人是非常不情愿原创的,大部分是外来的东西侵入之后一种被动的接收或参与......”(3)——王吉祥。也许我不完全赞成王吉祥先生的观点,然而按照当代国际惯例,新的发明是指在世界范围具备新颖性,也才谈得上原创!大家可以在这个层次上来探讨有关原创艺术的问题。</p><p>&nbsp;&nbsp;&nbsp; 那么,奢谈“现代和前卫的标尺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还不能发现和肯定真正能够凭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作出原创性艺术的贡献,屹立于世界当代艺术之林的中国艺术家的话。</p><p>&nbsp;&nbsp;&nbsp; 然而,中国当代的原创艺术能够对世界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的希望是有的,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地、实事求是地对已经发生的中国当代艺术现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就能够发现在世界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作出原创性贡献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让我们真诚的期待着。......</p><p>&nbsp;&nbsp;&nbsp; 注:(1)文本来源:TOM美术同盟</p><p>&nbsp;&nbsp;&nbsp; (2)文本来源:2004年1\2004&nbsp; 030&lt;&lt;当代美术家杂志&gt;&gt59</p><p>&nbsp;&nbsp;&nbsp; (3)文本来源: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美术老师&nbsp; 王吉祥</p>
[此贴子已经被曾蒙于2008-10-1 23:31: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8-9-23 1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热情参与讨论!“现代性”问题是当今中国学界的显学,能够讨论至此看出作者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是中国现代性问题,或者所谓“中国现代性”问题,远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在发言的时候迸发出思想的火花。</p>
 楼主| 发表于 2008-9-24 15: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觉得谈论中国现当代艺术还是要回到人的艺术创造的精神和价值规律上来,这是艺术现、当代性的一个重要前提(之前的艺术并非没有艺术创造的精神和价值规律的一部分,只是这部分并不是重点),必须举出艺术创造的具体例证;否则所谓的著名"批评家"--不论中外,只不过是象鲁迅先生所批评的那样“瞒和骗”!比如说世界首创聚彩画艺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是世界首创,有没有观众和"专家"在展览聚彩画现场参与对话肯定的现实例证?</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4 16:42:39编辑过]
发表于 2008-9-25 08: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读读哈贝马斯
发表于 2008-9-25 08: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p>首先要把“现代性”的概念搞清楚,“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有着丰厚的学术传统积累,这是前提。</p>
发表于 2008-9-25 0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2">既然你的题目是“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逻辑”</font><br/>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table class="tableborder2"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95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tbody><tr><td class="tablebody2" valign="middle"><p></p></td></tr></tbody></table></p><table class="tableborder2"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95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tbody><tr><td class="tablebody2" valign="middle"><p align="left">屈立丰你好 !<br/><br/></p><p align="left">在讨论中你说:首先要把“现代性”的概念搞清楚,</p><p align="left">“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有着丰厚的学术传统积累,这是前提。</p><p align="left">我相信你的说法有你的道理,然而我认为即使对“现代性”</p><p align="left">问题有着丰厚的学术传统积累也无法替代当代哲学方法论的创立的,</p><p align="left">因为“现代性”只不过是当代的一部分,只有当代哲学方法论的创立</p><p align="left">才能突破许多探讨问题对话时的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及层次不同的困惑,</p><p align="left">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探讨中国当代哲学。</p></td></tr></tbody></table><p align="left">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批评者认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西方思想,后来又说“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做了经典解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已经过时了”但是问题在于:他或那些批评者至少没有能力对贫富两极分化的现实作“经典解构”,那么这一“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已经过时了的观念”就存在很大的“欺骗性”!这不等于说中产阶级 和其他多元的的思维模式及其话语不存在。<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 15:30:5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16: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lass="tableborder2"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950" align="center"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tbody><tr><td class="tablebody2" valign="middle">屈立丰你好 !<br/><br/><p>在讨论中你说:首先要把“现代性”的概念搞清楚,“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有着丰厚的学术传统积累,</p><p>这是前提。</p><p>我相信你的说法有你的道理,然而我认为即使对“现代性”问题有着丰厚的学术传统积累也无法替代</p><p>当代哲学方法论的创立的,因为“现代性”只不过是当代的一部分,只有当代哲学方法论的创立才能</p><p>突破许多探讨问题对话时的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及层次不同的困惑,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探讨</p><p>当代哲学。</p></td></tr></tbody></table><p>  <br/>当然我也可以谈谈我对现代性的一些看法:</p><p></p><p>“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现代性推进了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并且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政治观念与法的观念,建立了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机制,创建了一整套以自由民主平等政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br/></p><div class="spctrl"></div>  稍加详细一点,我可以作如此阐释:<br/><div class="spctrl"></div>  在西方的思想史研究中,现代(modern)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的经院神学,其拉丁词形式是“modernus”。德国解释学家姚斯在《美学标准及对古代与现代之争的历史反思》[7] 一书中对“现代”一词的来历进行了权威性的考证,他认为它于十世纪末期首次被使用,它用于指称古罗马帝国向基督教世界过渡的时期,目的在于把古代与现代区别。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种面具》中,追究现代性观念起源于基督教的末世教义的世界观。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47年出版的《历史研究》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黑暗时代(675-1075),中世纪(1075-1475),现代时代(1475-1875),后现代时期(1875-至今)。他划分的“现代时期”是指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而他所认为的后现代时期,即是指1875年以来,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崩溃为特征的“动乱年代”。按照“现代性”最权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一词为了将其自身看作古往今来变化的结果,也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而反复再三地表达了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哈贝马斯指出:“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 <br/><div class="spctrl"></div>  很显然,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性”是指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正如汪晖所概括的那样:“现代”概念是在与中世纪、古代的区分中呈现自己的意义的,“它体现了未来已经开始的信念。这是一个为未来而生存的时代,一个向未来的’新’敞开的时代。这种进化的、进步的、不可逆转的时间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历史与现实的方式,而且也把我们自己的生存与奋斗的意义统统纳入这个时间的轨道、时代的位置和未来的目标之中。”<br/><div class="spctrl"></div>  在汤因比视为“现代时期”的后期,以及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崩溃的1875年以来的后现代“动乱年代”,正是现代性重新规划社会组织制度、新的法制体系,世俗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认知方式的时期。我们所理解的现代性,也正是在以上诸多方面展开的一项强大而长期的社会变革和精神变革。要准确标明现代性起源的年代是困难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分析模式大相径庭,分歧颇大,但大体上倾向于认为,现代性的缘起与资本主义起源密切相关。<br/><div class="spctrl"></div>  当然,这又面临一个问题,资本主义起源在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论述中并不是十分清晰。马克思对这一时间标记也显得比较犹豫,马克思从商品与市场的两极分化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得以产生的根源。马克思把这个日期定在16世纪,因为当时正值大西洋的远洋航线开通的时候,这使商品、劳动力和更大范围的市场交换和流通成为可能。法国历史学家费.布罗代尔则把“漫长的16世纪”(即1450年起至16世纪)看成资本主义起源的时期,但他甚至把萌芽上溯至12、13世纪 ,他认为那时就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布罗代尔赋予工业革命决定性的作用,并把世界的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8世纪前和18世纪后,18世纪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真正诞生的标志。由于资本主义起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就不能把现代性起源与之简单等同起来。现代性的起源应该是一个更广泛更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以此看来,把18世纪启蒙主义运动兴起看成现代性缘起的时期比较合理。<br/><div class="spctrl"></div>  由此看来,现代性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世界体系趋于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其二,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br/><div class="spctrl"></div>  在人文学科的思想家看来,现代性更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变迁方面。马克斯.韦伯从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分离角度出发来理解现代性。这种分离构成三个自律的范围:科学、道德与艺术。自从18世纪以来,基督教世界观中遗留的问题已经被分别纳入不同的知识领域加以处理,它们被分门别类为真理、规范的正义,真实性与美。由此形成了知识问题、公正性与道德问题、以及趣味问题。科学语言、道德理论、法理学以及艺术的生产与批评都先后专门设立。文化每一领域内的问题都成为特殊专家关注的对象,文化的这种职业化趋向使社会的认知体系和实践行为分别形成了三个内在结构:认识-工具结构,道德-实践结构,审美表现的合理性结构,每一结构都成为特殊专家的掌控对象。启蒙主义哲学家相信通过科学与艺术,人类对世界、自我、道德、进步、公正性的认识和处理会趋于无限完善的境地。只是20世纪的历史打破了这种理想化的宏伟意图,而对现代性的反思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主题。<br/><div class="spctrl"></div>  哈贝马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个方案、一项未竟的事业。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理解显然受到马克斯.韦伯的影响,他在讨论现代性的时候经常引证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启蒙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设计也就是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客观科学、普遍化道德与法律、以及审美的艺术方面规划人类生活。现代性设计有意将上述每一领域的认知潜力从其外在形式中释放出来。“启蒙哲学家力图利用这种特殊化的文化积累来丰富日常生活――也就是说,来合理地组织安排日常的社会生活。” 哈贝马斯采用一种批判性的总体性的社会理论,他高度评价早期资本主义的公共领域,批判它在当代社会中的衰落。哈氏并不否认文化的现代性也面临困境,但现代性的原初动机并不要为此负责,它不过是现代性社会化的后果,同时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问题。哈贝马斯担忧对理性的拒斥将会导致理论和政治的危险后果,因而他竭力维护他所说的现代性尚未实现的民主潜力。哈氏并不认为现代性完美无缺,但他坚持认为现代性在其早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在后期出现了问题,他为现代性作的辩护就是要激发现代性的潜力,使之在当代生活实践中依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合理化的艺术或审美,成为哈贝马斯释放现代性潜力的重要途径。在他看来,在19世纪,从浪漫主义精神衍生出来的、摆脱了所有特殊历史束缚的激进化的现代意识已经抬头。美学的现代性的精神和规则在波德莱尔作品中呈现出明显的轮廓。这种美学的现代性仅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造成了一种抽象对立,更不用说从现代主义与今天的美学态度之间构成的联系。他说道:“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仍是与首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那种美学现代性同时代的人”。哈贝马斯因此与后现代主义展开持续的论争。<br/><div class="spctrl"></div>  这些解释只是我的一隅之见,现代性之论争复杂且混乱,我以为要点是:1,无限进步的时间观念;2,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组织机制与效率问题;3,以人的价值为本位的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观念。<br/><div class="spctrl"></div><p>  这条关于现代性的解释来自于北大中文系的博士生导师陈晓明先生。”——据百度有关“现代性”的词条</p><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基本上赞成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现代性”是指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为前提条件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的特征。</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 13:26: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8-9-25 2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p>王民生先生你好!</p><p>&nbsp;&nbsp;&nbsp; 也许您从您的角度出发您是对的。</p><p>&nbsp;&nbsp;&nbsp; 但是,我对您所说的“当代哲学”没有兴趣,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您构成对话。抱歉。</p><p>&nbsp;&nbsp;&nbsp; 我很忙,在这里只是友情客串,若有闲暇,宁愿去读一读很久都想去彻底读读的哈贝马斯,退一步也可以参照一些当代中国人讨论现代性问题的文章。但是美术界理论家讨论现代性的文章我是基本不读的。</p><p>&nbsp;&nbsp; </p><p>&nbsp;&nbsp;&nbsp; 祝好!</p>
[此贴子已经被曾蒙于2008-10-1 23:32:56编辑过]
发表于 2008-9-25 2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p>如果从师承的角度来说,李小山先生是我导师的同学;对中国当代美术研究贡献很大的高名潞先生也算是我的前辈,所以他们二位的文章我都不好评价。但是您却恰好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做出自己的评论。在我们这个平台里,我倒觉得您自己的评论、感受可能比引用几位理论家的文字更有可读性。</p>
[此贴子已经被曾蒙于2008-10-1 23:33:42编辑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0:31 , Processed in 0.0375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