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00|回复: 2

[原创]燕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1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articleContent" id="articleBody"><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b><font style="FONT-SIZE: 24px; FONT-FAMILY: 黑体;">燕&nbsp;<wbr></wbr> 子</font></b></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任冬生</p><p style="TEXT-INDENT: 2em;">燕子来我家落户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6月11日,几只俊俏的燕子,啾啾啾啾,飞来舞去,在我家屋檐下的瓷砖上,留下零星的褐斑。一家人喜上眉梢,母亲兴奋地说,运气来了,好兆头,我们要兴旺发达了,让我想起乔吉《天净沙&#8226;即事》中“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的诗句。</p><p style="TEXT-INDENT: 2em;">燕子慧眼,选中我家落户,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院子大,遍种蔬菜和花;院外,草地舒展,阿曲河蜿蜒;头顶,蓝空苍阔,浮云悠悠;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食物充足,飞翔自由。屋子朝阳,从早到晚,阳光不离,温暖惬意。屋檐宽,遮风避雨。檐下瓷砖上,两根电线交错穿过,燕子选在两根电线行距约三公分处奠巢基,宽了,不易连接、生根,窄了,不易稳固。电线距檐底约十公分,筑起的巢与檐底的空隙,恰到好处。</p><p style="TEXT-INDENT: 2em;">至于我们,我不知燕子怎样看待整天走来跑去、嘴里发出咿哇怪叫的邻居。起初,当我们靠近它们,它们立即停止筑巢,惊慌飞窜;或是远远站在电线上,歪着小脑袋,长久地打量揣度我们;偶尔也试探地飞近一些,又迅疾飞走。燕子对我们深怀恐惧和戒备,就像我们面对犄角尖利的牛、犬牙交错的狗,潜在的威胁,让我们畏惧、戒备,并保持距离。妻子见燕子飞来便赶紧说,停手,不要动,走远些。我说,这样反不好,邻里间最重要的是相互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坦诚相待、各行其事、互不干扰,畏畏缩缩,谨慎避讳,反会加深猜疑,导致隔阂、疏远。我就当没看见,也不去看,照旧大声说话、大步走路、继续做事。我想让燕子明白,它们体形庞大的邻居原本就是咿哇怪叫、走来跑去的,其实这些并不会给它们带来任何威胁。过不几天,燕子慢慢适应了,胆子便大起来,无所顾忌地在我们头顶筑巢,在我们眼皮下盘旋嬉戏,甚至从我们耳旁掠过,卷起一股快意的凉风。</p><p style="TEXT-INDENT: 2em;">虽有两根电线依附,可要在光滑陡直的瓷砖上扎根,难度极大,加之阳光燥热,燕子好不容易将衔来的泥丸和草茎用唾液黏上去,一受热,便干涸分离脱落,遗的一地残骸。一天忙碌下来,几乎三分之二的艰辛化为泡影。舅子见燕子徒劳无功,十分焦急,提议在瓷砖上钉几颗钉子,帮助燕子稳固根基。我连忙制止,燕子不会贪图便宜,不然,它们何不像麻雀那样随遇而安,而非要选择如此高难度的地方筑巢呢;如果钉了钉子,燕子或许因受到干扰而另择门户。虽如是说,我还是担心燕子竹篮打水一场空,难度确实太大了。燕子并不沮丧,仍就不知疲倦地一趟一趟从河边的草地上衔来泥和草,一口一口地用唾液黏上去,脱了再黏,黏了再脱,如此反复四天后,终于在两线间垫起一层薄薄的鸡屎样的巢基,而地上的残骸已是厚厚一堆。</p><p style="TEXT-INDENT: 2em;">燕子筑巢的材质极考究,挑选黏性极强的黄泥、柔韧的毛毛草、根须蔓延的草根、纤柔的毛发和人工纤维,还有一些玻璃渣、碎石等。黄泥、毛毛草、草根、毛发、人工纤维,适宜衔接黏合,增加韧性;玻璃渣、碎石用来支撑骨架,增加硬度。燕子先将细草、毛发、纤维、玻璃渣、碎石等揉入泥丸,用唾液粘连在两根电线上,然后在泥丸上连接毛毛草和草根,待两头稳固了,再在其上寻点黏覆泥丸,形成牢固的网状结构。完成奠基工程后,再将泥丸、毛毛草、草根有序地编排、黏覆、垒积起来,慢慢挺出一截坚实窝底,向上向外扩展漏斗型的椭圆窝巢。</p><p style="TEXT-INDENT: 2em;">燕子勤劳,母亲每天六点起床给孙子喂牛奶时,燕子就在淡漠的微光里忙活了。它们飞到草地上择取了泥草,再飞到水边,用喙把泥和好,和成可衔起的程度再一粒一粒衔回来,用唾液黏在巢上。燕子就这样一趟又一趟地来回奔忙,经过二十余天无休止的辛勤劳作,竟奇迹般在陡直光滑的瓷砖上,建起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巢。这让我想起老家的农民为修一座房子,全家老少齐出动,几年前就开始备料,从深山老林里一根一根地砍伐抬回圆木、锯回板料,从很远的山脚下靠人背马驮来一块一块石料,待备完料,再一锄一锄地挖地基,一石一泥砌墙,一板一眼地装修。待房子完工了,人也老了五、六岁,萎缩了一截,获得了一身劳病。我特别理解故乡人将修房造屋和结婚生子、老死入土列为人生的三件大事,并将其冠为三者之首。特别理解故乡人对房子的特殊情感。因而,我特别尊敬燕子,就像尊敬老家的农民一样。当燕子的巢终于落成了,我的激动无异于农民看见了自己的房子。</p><p style="TEXT-INDENT: 2em;">&nbsp;<wbr></wbr></p><p style="TEXT-INDENT: 2em;">燕子死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在新家落成的第二天早上,一只燕子,匍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失去了飞翔的姿势,死了。我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残酷,千辛万苦终于建起了温暖的家,还未好好享受一下,却突然猝死。这让我想到“5.12”汶川地震中遇难的人们,他们和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甚至几代人的家一起猝然丧失了生命。他们不就是一只只猝死的燕子。燕子的眼睛失去了灵动辉光,像是阴暗的窟窿;衔了无数艰辛的小嘴紧闭,再也发不出动听的声音了;纤细的爪子无力的卷曲着,再也握不住生活的方向盘;尖长的羽翅和锋利的尾翼散乱垂地,飞翔已成为昨日的梦。它的身体是轻的,羽毛是轻的,轻得一股风就可吹的无影无踪,但它又是重的,以身体之轻承载了飞翔和家园的沉重,以生命的猝断张显了死亡的沉重。这生命之轻和死亡之重,让我真切地看到,空气的面孔,时间的脚步,细胞的蠕动。</p><p style="TEXT-INDENT: 2em;">我恭恭敬敬地把燕子掩埋在菜园的一角。埋去燕子,我担心其余的燕子会伤心离去,丢弃辛勤建造的家。丧亲之痛一定会在它们的心里搭建伤残的窝巢,如果不能拆除,将活在痛苦的噩梦里,离正常的生活轨道越来越远。这是我们谁都不愿看到的。令我们欣慰的是,燕子在几天的低鸣、徘徊、忧伤后,逐渐恢复常态,又开始欢快地鸣叫,愉悦地飞翔嬉戏,继续在它们搭建的巢里忙碌着。一天,一颗小小的蛋掉了下来,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碎开了花。我的内心竟升起一股生命颠仆不灭的光焰。</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几天,一只燕子静静地孵在窝里一动不动。当我们从下面经过,它时不时伸出小脑袋,像在提醒我们,小声点,不要惊扰我的孩子们。我们充满了期待,在这个“5.12”地震过后的明媚夏天,新生命即将诞生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8年7月9日</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1: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08-7-29 17: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nbsp;&nbsp;&nbsp; 我只是大概的看了一下而已.就是后面说到了地震的一些事情时,让我感觉有点突然,确实是怎样的.总感觉中间还少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6:16 , Processed in 0.0342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