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2|回复: 1

书有画意 画含书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1 22: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br/>书有画意 画含书韵<br/>--读方志恩的书画新作随感</p><p>高松年</p><p><br/>书画同源。文字书写始出于象形,从一开始就与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勾連;而中国画以笔墨而构成,其笔墨诸法的运用中以含有书韵者为其上。所以,在书法中去寻觅画意,在绘画中力显书质,成为书画家们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当然,所谓书法中的画意,并非指书写要如同画画,就象某些现代书法一样。所谓书有画意,是指要运用画理入书,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精神品格、知识修养、文化心情,通过绘画中的气韵、骨法、意象、构图、节奏诸法以迹化为一种书写形式,以透过书法展露出艺术家的精神气质;同样,绘画要有书韵,也不是要将文字入画,而是要在绘画中体现出一种书法艺术的韵味。所以,清人周星莲早就说过:"字画本同工。字貴写,画也貴写。以书法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故曰,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在我看来,方志恩就是这样一位既善书、又善画,既善于以画理入书,又能自觉在画中去展现书韵的有思想有成就的书画艺术家。<br/>缘于一种出于生命本能的爱好,方志恩自幼就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又因书画特长而应征入伍,之后在其他工作岗位也从未放下过对书画艺术的刻苦钻研,直至进美院深造,得名师传授,奠定了他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家的坚实基础。毕业后,他继续苦修苦练,并潜心钻研书画理论。同时,他还走出书斋,独自壮游祖国山河,遍访各处文化古迹,考察了数十个博物馆,探访了存于各地的诸多古代书画遗存。在不断地探访、思考和实践之中,终于使他灵台开启,完善了自己的审美意识,确立了自己独立的美学思想,在书画艺术创作上成了一名有着高度理论自觉的艺术家。<br/>方志恩在实践中逐渐明确和完善起来的审美思想,在他的创作中,已成为他艺术追求中的一个内在支撑。我们看到,方志恩的书法中洋溢着画意。而他这种书中画意的追求,正是他的书学思想的一个体现。他认为,书法创作要"师传统,师自然;法,非法,非非法。"认为"书内求书,求得的是死法。书外求书,求得的是活法。得活法者,左右逢源,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也就是说,要尊重传统,又不可拘于传统;要能见法度,更要能见出于法度的新意,能展现出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的个性特色来。在他看来,历代书法大家,也无不如此。王氏父子的传世之作,尽管"作品的内在气息"是一致的,但没有一件经典之作的面目是相同的,而是"喜、怒、哀、乐一任于书"的,不同的情感状态于书中显然可见。因此,方志恩在书法创作中,也是一任情感流动于书的。大家知道,方志恩在书法上,主要学的是两家而且颇见成就,即"二王"和欧阳询,但,从他的创作来看,方志恩的书法,与此两家是既像又不像的。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的书法,既有帖学的飘逸灵动,又有碑学的劲拔凝重,在隽秀清雅之中有着一种灵峻之气。以他的近作行草书尺牍<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为例,这幅作品写得外露筋骨,内含灵气;有帖学之气,却显碑学之骨;颇有王风,也具欧风;在大气灵和、洒脱英迈之中又不失规矩,在任意之中又可见法度。作品的气息与作为浙人的他的与生俱来的刚中见柔、刚柔相济的文化精神是相通的。他的作品,正是这种地域性文化气质的一种迹化反映。通过他的作品,可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地域性明显的文化精神特质。这就是方志恩在学习传统之中又融入了自己气质、情感和文化性格的一个成功之作。唯其如此,才展现出了他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书风。同样,在行草书长卷<清方跃龙诗《观天目云海》>中,一样可以看到他在书写中激活传统的艺术效应。这幅作品,在审美上体现出一种大气、平和和不激不厉的艺术特点,作品虽然长达8米,但书写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流畅之中又可见凝重,走笔沉着而不板滞,痛快而不浮滑,很明显是一幅既有激情又是深思熟虑之作,较好地达到了抒情达意的目的,是方志恩实践他"技巧为用,思想为上"观点的一件精品佳作。<br/>显然,自觉将自己的精神气质、文化情感融入到了书法创作之中,使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创新的画意,这是方志恩在书法创作上的一大成功。同样,这些在书法创作中的理念,同时也在指导着他那支绘画之笔的运用。在方志恩的花鸟画创作中,他所看重的是抒情达意,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情怀、文人笔墨。他自觉地将自己的为人、志趣、性灵、精神、爱好均流淌于笔端,因此,表现在画作上则是金石气和书卷气的并存,使画面洋溢出一股沁人脾胃的清气、雅气和文气。和他的书法是帖学和碑学的成功结合一样,在其创作的花鸟画作之中,可多见于流畅之中见凝重的运笔,其笔法老辣刚健又不失灵动之趣,可谓劲拔而又绵和,文质互见。因此,我们看到,他画之兰隽秀雅逸;他画之竹清趣可赏;他画之菊圆齐润泽;他之梅拙中见奇;像《飞雪迎春》、《老梅无俗姿》、《兰石同芳》、《岩幽花风流》等长卷,和《松鼠》、《将成文化遗产》、《澹泊滋味》等立轴等作品,一看这样的画,就可知是得之于传统浙派的传承,浙派绘画的精神、笔墨在他的画作中,可谓是一览无余。难怪王前老前辈要称赞他"画如其书,书如其人。"赞扬他"尽由其坚韧磨炼中,闪光于金石般骨气,胸襟一等之作人,抱负高,有志气,脱俗情,淡名利,则甘于山林之寂寞者,始可曰养于风流儒雅,故其所作兰、竹等如其书者,汩汨然书卷气韵,充宕其中也。"这就是将人格精神、爱好志趣融入书画的结果,是他文心的一种寄托。而可以看出,他在画中对于书韵内涵的发掘,不仅仅是通过作画中运笔的笔法、布局等而展示出来,更是在他对于金石气和书卷气的追求中,可以让人从中明显的感悟得到。<br/>其实,说到底,说方志恩在书画创作中,书寓画韵、画含书意,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察,更主要是精神视角的一种透视。正是因为他在书画创作中,能以自己的文化人格、精神气质、志趣爱好而在继承之中去激活传统、发展传统,从而,才能使他找到了具有独特个性化特色的适合于自己的艺术形式。这就是方志恩书画创作的最大成功。<br/>对书寓画韵、画含书质的追求,使方志恩的书画艺术达于一个高境界。当然,艺无止境,我们期望于方志恩的,是他应保持住书画作品中的这份难得的清峻、灵动而又文雅之气,在画意、书韵的追求上,更上一层楼,更臻完美,以达于一个更高的境界。</p><p>               </p><p>  </p><p></p>
发表于 2008-7-14 1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p>支持!</p>[em12]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44 , Processed in 0.0268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