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27|回复: 4

蜚声一块天地——记我市杂文作家邓安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16: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 >4500字<o:p></o:p></B></P>
< align=center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蜚 声 一 块 天 地<o:p></o:p></B></P>
<><B >              </B><B > </B><B >——写给我市杂文作家邓安平</B></P>
<><B >                        谭官弟<o:p></o:p></B></P>
< align=center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17.65pt; mso-char-indent-count: 1.68; tab-stops: 153.0pt">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帜下,突飞猛进的物质文明建设,必然促使和推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此,当下时代,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民主气氛最为浓厚,言论表达最为自由的时代。于是乎,我认识了邓安平;于是乎,我走进了邓安平——<o:p></o:p></P>
< >走进了邓安平的杂文,走进了邓安平的杂文世界。<o:p></o:p></P>
< >言其杂文,我们自然会首先想到鲁迅先生——<o:p></o:p></P>
< >想到他密扎厚实的隶书“一”的浓墨胡须,想到他“真的勇士是无所畏惧的”“铁骨铮铮”,想到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岸人格,想到他令人毛骨悚然的“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特征……<o:p></o:p></P>
< >我不敢将其安平先生的杂文与其鲁迅先生的杂文等同起来,但是我敢说——<o:p></o:p></P>
< >安平先生杂文语言的“犀利”,承接着鲁迅先生的“勇猛”;安平先生杂文思想的“尖锐”,凝聚着鲁迅先生的“深邃”;安平先生杂文架构的“机警”,光大着鲁迅先生的“独特”……总之,鲁迅先生于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最清醒的观照,鲁迅先生于我们民族和人类以不断引发问题思考的思想动力源意识,在邓安平先生的杂文中,也闪耀着灿烂的光芒!<o:p></o:p></P>
<P ><B >言其安平先生杂文语言的“犀利”,承接着鲁迅先生的“勇猛”——<o:p></o:p></B></P>
<P >让我们不妨先读读他的《“解释权”之诠》,先读读他的《对“头”之谏》,先读读他的《谁在养活谁》以及《从“人跪狗”想到的》……<o:p></o:p></P>
<P >在这些文章中,安平先生以其鲁迅先生一样“真实”的“勇猛”姿态,俨然是鲁迅先生麾下的一名“无所畏惧”的“斗士”,锋芒所向着常人不敢涉猎的“禁区”。那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权力意志”;那便是年轮虽已处在新的千年,但现实仍然是“嘴上收敛、行上膨胀”的森严“等级制度”;那便是不少人等随时随地“深恶痛绝”,却又时时处处“迎合”,甚“豢养”这“意志”、这“制度”的“民族心理”和“社会心态”。<o:p></o:p></P>
<P >邓安平呵,上上下下“不是人”!但邓安平乐此不疲——<o:p></o:p></P>
<P >在《“解释权”之诠》中,安平先生“金刚”式的怒目圆睁,一针见血指出:时下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所谓“解释权”,其实是“要钱之权”、“要命之权”、“霸道之权”……归根结底,是“人治之权”!<o:p></o:p></P>
<P >在《对“头”之谏》中,安平先生“直赴”官场,毫无丁点自我保护和顾及的意识,公然“大堂之上”,直接“呼名道姓”:“头”呵,切莫“名在公仆”,“身在江湖”;“政绩与挣钱双丰收,国事与家事共发展”……切记住——“工资照领,外快照挣,如此美事,不是梦想,就是空想”;定牢记——“脏手前面有利剑”,“赃款后面是阎王”!<o:p></o:p></P>
<P >在《谁在养活谁》中,安平先生更是赤膊上阵,悉用心术, “打住他等‘诽语’,畅发自我‘高见’”,侧身反唇道:——<o:p></o:p></P>
<P >“‘二哥’呀‘二哥’,你现在是忙时吃肉,闲时喝酒,酒后竟出狂言,你养活了当官的,真不知天高地厚——没文化!”;<o:p></o:p></P>
<P >“城里‘老大哥’”呵,“‘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官场妙语的内涵与外延,你读懂没有——少见识!”;<o:p></o:p></P>
<P >“媒体秀才”呵以至院校“硕士、博士”,“钩沉浩瀚史海,极目时代风流,你们对谁养活谁是否应该少说‘废话’,多洗脑壳,否则就会——没有官员养你!”<o:p></o:p></P>
<P >邓安平如此“犀利”的语言,如此“勇猛”的态度,我以为:这与他生活的习性,做人的原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邓安平,特嗜酒——见酒必喝,言酒必喜形于色,且酒量大,三杯两盏绝不过瘾,半斤八两可一口拿下。但邓安平——好酒不好色,贪杯不贪财。许正是这样,“无欲则刚”、“无欲则强”,表现在他的杂文里,才有了如此这般的“勇猛”气度,才有了如此这般的“犀利”语言。<o:p></o:p></P>
<P ><B >言其安平先生杂文思想的“尖锐”,凝聚着鲁迅先生的“深邃”——<o:p></o:p></B></P>
<P >我们又不妨捧起安平先生的《叹黑井》、《张衡生死亡的内在因素》、《愚公与哥伦布》、《史记●注水本纪》等文本来——<o:p></o:p></P>
<P >在《叹黑井》中,安平先生杂文思想的“尖锐”,不仅凝聚着鲁迅先生杂文思想“深邃”的品质,而且俨然还给我们输送了一种“思想动力源的意识”——“杀鸡取卵,卵附何体而萌生?竭泽而鱼,鱼赖何渊而繁嗣?”……<o:p></o:p></P>
<P >正是因此,我们读懂了《叹黑井》,我们读懂了邓安平的思想。<o:p></o:p></P>
<P >让我们与邓安平先生一起声嘶力竭吧——<o:p></o:p></P>
<P >“告与‘处江湖之远’的庶民朋友,为生活家园之发展多一份奉献和忧患之心;禀与‘居庙堂之高’的领军人物,多一些高瞻远瞩的理念,少一些急功近利的韬略。”我们呵,再不能象黑井先祖那样,“赢却了现实,输掉了未来”!我们呵,再不能象南丹锡矿那样,“民办官助,团结一心,只顾鸡卵子,不顾鸡性命,以至关天人命,尽可草菅”!我们呵,再不能象蜀国化工那样,“国家‘航母’,只管工厂出银子,不管车间排毒素,致使千里沱江无鱼虾,万户民众盼雨露”!  <o:p></o:p></P>
<P >在《张衡生死亡的内在因素》中,安平先生杂文思想的“尖锐”性,其批判对象已不仅仅停伫于鲁迅先生早年小说《示众》的那班“看客”们,其批判力度也不仅仅封杀于“国人有病久矣,都麻木了,昏昏然不知危殆”的“劣根性”上。邓安平只是以其——张衡生“就在车祸现场的求救声中,就在国道车水马龙的喧闹声中,就在执法部门的推委声中,就在村民的哀怜声中……无声无息地就在人生生活的起点,走向人生绝望的终点”——这一事实,从中发刃出现代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更为“深邃”的话题——<o:p></o:p></P>
<P >“这那里仅是中国父母的可悲,它更是中国教育的可悲”!<o:p></o:p></P>
<P >试想:“如果张大学士能象杀猪卖肉的北大学士陆步轩”一样自立,“他又何至于吵出家门,吵向黄泉?”试想:“如果张大学士能象爬向30米外处喝田水一样爬到国道正中进行垂死自救,他又何至于僵卧孤村、困死荒野?”……<o:p></o:p></P>
<P >——这便是其一。<o:p></o:p></P>
<P >“教育不彻底改变理念,‘袋鼠’一定会成灾!岂止成灾,还会早死,不被撞死,也会饿死!”——安平先生文中最后如此怒吼道。<o:p></o:p></P>
<P >这怒吼又是一个话题,一个更为紧迫、更为严峻的话题!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袋鼠”一词,在邓先生笔下,词锋直指当今一些“人数并不见少”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或以工作难找,或以薪水不高,或以上班约束,或以工作辛苦,极不情愿走向社会,更不愿意独立奋发,心安理得地接受老父老母侍候,成了老父老母钱袋里的‘成年小孩’”。“他们虽生理成熟了,知识成熟了,但心态却停在摇篮中。”<o:p></o:p></P>
<P >“救救孩子!”——此时,鲁迅先生不知多少年前的呐喊,定会再次在我们耳边震响!此时,安平先生的怒吼,难道我们竟不能认为与鲁迅先生的呐喊完全如出一辙?也是那样的振聋发聩,也是那样的搅心捣肺吗?<o:p></o:p></P>
<P >在《愚公与哥伦布》中,安平先生的“尖锐”,把我们引领到一个更为宽广的思维世界,一个更为高远的理念天地。我们常说: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功。安平先生在此文中所抛出的观点,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入的思索。他在文章中明确指出——“愚公可亲,不可敬!哥翁可恶,但可学!”<o:p></o:p></P>
<P >他的理由是——“以移山为宗族大志的愚公有两个信念:一是‘山不加增,何苦不平’;二是子孙无匮,后挖有人。”“以开疆拓土、殖民异邦为目的的哥伦布也有两个信念:一是人间大地,定是圆的;二是茫茫大海,可以搏击。”<o:p></o:p></P>
<P >两种信念,必然酿出两种结果——<o:p></o:p></P>
<P >“黄色大山经年未能填平蓝色大海,蓝色海浪反而累月冲击愚公故土!”<o:p></o:p></P>
<P >——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知君有何感受,反正我是久久无语。<o:p></o:p></P>
<P>这种“无语”,我以为:正是安平先生杂文的“尖锐”思想,对读者本人所产生巨大作用的一种显然结果。<o:p></o:p></P>
<P ><B >言其安平先生杂文架构的“机警”,光大着鲁迅先生的“独特”——<o:p></o:p></B></P>
<P >这主要表现在邓安平先生对社会的关注,对现实的留意,着实象鲁迅先生那样,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多维”和“立体”的。正是这种“多维”和“立体”的关照方式,既激发起邓安平思维的敏捷性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又激发起邓安平杂文表达方式追求“纯个人”的“自由诉求”和“自由宣泄”的“任意性”,使得邓安平以其自己的“机警”,既光大着鲁迅先生杂文的“独特”风格,又丰润着自己已见雏形的架构“特色”——邓安平的行文,时不时故意“跑题”,时不时故意不即不离地“兜着圈子”——这犹如一道流水,目的是向东去朝宗于海,但是,凡它流过的地方,只要有什么汊港弯曲,它总得要去灌注潆洄一番,只要有什么岩石水草,它也是总要去披拂抚弄一下才往前去……<o:p></o:p></P>
<P >邓安平的杂文架构确确实实如此。他总是将其他所能接触到的东西,或拓展开来,或纵深下去,以至于“机警”地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给人一种“新的思想”甚“新的思维领域”。<o:p></o:p></P>
<P >我们又不妨去翻翻他的《老鼠为什么爱大米》,翻翻他的《关于“鲁迅活不过来”的求证》,翻翻他的《地头蛇“吞‘象》以及《掘墓与攫宝》等文,你自会有如此之解,你定会有如此之认知。<o:p></o:p></P>
<P >在《老鼠为什么爱大米》中,安平先生光大着鲁迅先生的“独特”是循序渐进的,但是是快节奏的——<o:p></o:p></P>
<P >“闻听‘鼠曲’,到也有提神醒脑,生精壮力之功效。然细酌词句,人种之爱,竟与鼠辈相提并辙,合适吗?”<o:p></o:p></P>
<P >“无独有偶,伴随一颗‘鼠星’在神州歌坛放旷,近日又闻一颗‘猪星’在媒釜暴响”,“开出188万元的天价,并搭上一顶名誉县长的乌纱”,于是,“一名乳香歌星,似‘神五’一般轰然升空”。<o:p></o:p></P>
<P >“哼着‘鼠之歌’煮干饭,唱着‘猪之歌’剁肉馅”的各家父母,“陡然发现,这些××歌词,这些××曲调,竟也能造出‘乳香明星’,于是‘追星一族’升温成‘追星家族’”——“《科学时报》如是报道:今天超过100万考生拥向各艺术专业院系,一流热门专业报名与录取率竟达200∶1,即使未曾入流者,亦门庭若市,大兵压境”。<o:p></o:p></P>
<P >——读着这样的文字,并不需要作者再阐发什么,顺着文章的逻辑架构,你定会想到很多很多,你定会想得很远很远……<o:p></o:p></P>
<P >在《关于“鲁迅活不过来”的求证》中,安平先生“鲁迅可不能活过来”的阐释,更是“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他完全以其自己的“独特方式”,把我们引入到一种“哭笑不得”的尴尬境地——<o:p></o:p></P>
<P >润土的后代高考时仅差1分,先托鲁大爷当年文章之福,再呈数万元的“点招费”入学,而后又赔上十余条肥猪和无数鸡鸭专升本。待捧着本科文凭四处求职时,他蓦然发现:孔乙己的孙子孔为己已凭着祖父“‘茴’字书法功和父亲孔克己的积蓄,早已入仕途干公差,并已跨越式地获得了研究生(海南省党校)文凭;祥林嫂及其伙伴的儿媳们,部分已没有“建设”岗位,又不愿自谋职业,惟有手捧时断时续的下岗补助,两眼翘望茫茫星空;华小栓和宝儿虽得到及时医治,但那高额的费用让他们卖尽了值钱家当,而今宝儿的儿子——“婴儿”,又因吃了廉价的奶粉而成了“大头”;爱姑们的许多女儿,超过大龄也不思结婚,故一时还谈不上离婚,只是当中有些勇敢者,挺胸城厅,翘臀台内,放胆“开放”,“纵情”搞活……<o:p></o:p></P>
<P >设若鲁大旗考察到上述情况,再或象陈桂棣先生那样带着夫人去“农民调查”一下,他定会横眉热对,七窍生血,乃至失去斯文而破口“国骂”。设若我们又引领鲁大爷走上上层,但若他老人家看到了“慕马主仆”(慕绥新、马向东),又目击了“程李二贪”(程维高、李真),还审视了“刘卢二坏”(刘方仁、卢万里)……他定会拍案而起,唾血痛责,甚于“纪检”和“焦点”……<o:p></o:p></P>
<P >“鲁迅呵,可不能活过来!”<o:p></o:p></P>
<P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不能不以为:安平先生给人的已不仅仅只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更是一种拓展“新的思想”所应该追求的“境界”,那便是——宽阔,深厚!高远,纵横!那便是——“我以我血”的“心志”,“‘立人’才能最终‘立国’”的“铁肩”……<o:p></o:p></P>
<P >这便是邓安平先生的杂文!这便是邓安平先生的杂文世界!蜚声着“金沙江”,蜚声着“大裂谷”,蜚声着他的一块天地!<o:p></o:p></P>
<P ><o:p> </o:p></P>
<P >                                            <o:p></o:p></P>
发表于 2005-10-28 16: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叫校长了看看塞。
发表于 2005-10-28 17: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校长的杂文之所以烈性,缘于他只喝白酒.唐教授的随笔很甜,主要是汇源果汁喝了不少.请问唐教授是么?
发表于 2005-10-29 17: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生活中的邓安平,特嗜酒——见酒必喝,言酒必喜形于色,且酒量大,三杯两盏绝不过瘾,半斤八两可一口拿下。”好酒的朋友,这下可是找到了可以会一会的对手,不好酒的朋友么,就得多一个心眼了,谨防见到安平先生时,被他灌醉了丢丑。</P>
发表于 2005-11-14 08: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平先生之酒,非平安之杯可以蒙混…………其人其文,皆可入酒。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5:37 , Processed in 0.0401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