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center><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B><B >年代与</B><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B><B >后艺术家</B><B ><o:p></o:p></B></P>
< align=center>浅谈两代艺术人的责任问题<o:p></o:p></P>
< align=center><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写下这个标题开始觉得这两个“时间名词”中间似乎有着某种隐藏的联系。这隐藏的部分引起了我的好奇,一种如同探索宿命般的好奇让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我每一个毛孔都充斥着神圣感和使命感。</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八五年我降生在一个直到现在大多人都不能把画遗像和美术分开的小城市里。那里的人们质朴的似乎愚昧,悠闲到有点懒惰。虽然专业艺术在那几乎没有,但那里并不对人们吝啬生活本身的丰富和美。</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我平静的出生,悄然成长的同时。又怎会知道在这几年间中国的大地上有那么一代艺术家,用他们的从他们的父辈那里继承来的“最革命的血液”。为中国现代艺术来了一次伟大叛逆!“八五新潮”和“我”(也可以说是我这一代)它们就像是两条同一时间下并行前进的平行线,并行不悖,并无影响。但命运为什么又把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两个事件似乎是巧合的安排在了同一时间发生,发展。这不得不让我怀疑这是冥冥之中命运的一种巧合。</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于我这个中国美术史考了个刚刚万岁分数的人本没有什么本钱对这五千年的文明作任何的评论的。但要探索这个话题又不可跳过它,就索性让我当一回这天不怕地不怕的“牛犊”。考得的那样差的原因当然是自己的不努力,但也说明了它是本身多么的“博大精深”,容不得我的一点懈怠。这种博大与精深支撑起了中华艺术的“东方霸主”的地位。“东方”这个方向词在这里成了一种限度,仅限于“东方”。这词语在两百年前是代表这先进、文明、强大的。但命运却残忍的找了这个词来证明它本身的无常。落后、愚昧、封建。。。。忽然之间成为了这昔日辉煌帝国的重新定义。当然随着这帝国的没落一切都面临这挑战,昔日高呼万岁的皇帝变成了革命的对象,昔日的蛮夷成了堂而皇之的“洋大人”,昔日自家的后院插上“狗与中国人不得入内”的耻辱。昔日清新淡雅的妙笔丹青被绚丽的油画强烈的冲击着。在这历史变迁,民族存亡的时刻请允许我斗胆的说一句——中国传统艺术开始没落了!就是到了现代中国传统艺术的去向都还让无数的同僚绞尽脑汁——难道中国画就只剩下勉强继承和刻意维护的命了?这让我想起一个可笑的比喻,但我相信每一个艺术爱好者都只会是一丝苦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娘跑了”!传统艺术绘画没落了。中国艺术将何去何从?我们的亲娘(传统绘画)跑了!</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娘跑了,孩子不得不想办法活下去啊!</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伴随着侵略者的炮声“西方艺术”就像是的健康强壮妇女很不协调的出现在这个孤儿面前。她那吊着的两个涨满乳汁的乳房让孤儿毫不犹豫的把它填满了自己饥饿的嘴。容不得思考的贪婪而急切的吮吸起来。</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种主动的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政治,艺术。是积极的有成效的。面对巨大的差距这个选择是有巨大意义的。在这里我的知识也只允许我就更多的谈美术方面了。</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后娘的乳汁是一样的养人的。但这种寄养的关系注定了中国现代艺术骨子里是叛逆的!这“狼崽子”总有一天是要叛离的。现在它只是在等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写到这里我停了很久才开始又写下去,因为一个疑问开始困扰我——“这孩子时何时离开她的亲娘的?”先前我一直以为这理所当然是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开始的。但这独立的时间好像太久了点。这中间似乎我跳过了什么?在两个下午的时间牺牲给图书馆后,我找到了答案。早在抗战、解放前他已经开始走向独立了,但特殊的国情不允许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时的艺术必须也义无反顾地应该顶住民族存亡这个“大义”。这时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它站在了民族的最前线!成为了又一面指引胜利的大旗。当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的艺术形式是单一性的。更可以把它说成是一种工具,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当然还有那辛酸的“十年”。独立但不能完全的自主。</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这时我渐渐发现其实艺术也和政治一样(尽管我一直希望艺术政治分离),当一样旧的制度压迫到一个极致时,自然将发生革命。压力愈大,反叛愈大。封建教会的疯狂的思想压迫,不就换来了最伟大的思想解放的革命-文艺复兴。佛家云“势太尽,缘分势必早尽”。十年动乱把“势”彻底的“做尽”了。于是中国现代艺术就如同晚产的哪吒,在娘胎待久了,所以一出生就是要开口说话的!还将是要翻江倒海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在我在出生的六年前。也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9</FONT>年。我们伟大毛主席的伟大思想被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了。“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星星美展的偶然开始,顺利进行,空前反响。不能不说这次美展是有跨时代意义的!“世界给了探索者提供无限的可能,我们用我们的眼睛认识世界,我们用我们的画笔和雕刀参与世界。我们的画里有各种各样的表情,我们的表情所说着我们的理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们不能把时间从这里割断,过去的阴影和未来的光明交叠在一起,构成我们今天多样的生活状态。坚定的活下去,并且记住每一个教训这是我们的责任。”</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每次读到这样一段话,这些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产生了最原始的崇拜。过去的阴影和未来的光明交叠在一起,这的确是当时再真实不过的写照了。时代赋予了那一代人这种特殊的使命。</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也让我为现在的全国的美展汗颜,展览前的猜测,展览中的做秀,展览后的骂街。也许我说的有些夸张,有吃葡萄的狐狸的嫌疑。那么请反对者看看前面的那段话吧,五遍,不多吧,但足以击碎你我的酣梦!结尾的“责任”两个字我觉得那才是每一个美术展览的必要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说道责任,我开始思考我们这些生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长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刚刚跨过世纪的所谓新新人类,新血液,是否肩上也要背负起些什么?这个属于我们时代抛给我们的责任又是什么?仅仅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的豆蔻无知,弱冠之年的和风细雨吗?我们在不太久的将来“三十而立”立些什么?</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里我不想再鼓吹什么新新人类的梦想和激情或者垮掉一带的迷茫和困惑。我只是想明白自己肩上要有什么样的“责任”。</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们还是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那激昂生活开始说起,从我们出生的年代说起。最近中信出版社出了本叫《追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的人物访谈类书籍。封面上就写着“这是激情流溢的年代,这是理性回归的年代。这是众声喧嚣的年代,这是暗潮涌动的年代。这是启蒙祛魅的年代,这是复兴崛起的年代。这是需要追寻与怀念年时代,这是尚待品评和反思的年代”在美术上张晓刚叶永青,丁方等等名字写满了这个似乎已经开始成为神话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肩膀自觉或不自觉的承担起了那个时代给他们的使命。</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八十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坚冰被打破,思想启蒙气氛活跃,敢为天下,使命感,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是时代的潮流”——于坚。</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本书的封底引用的这段话正好总结了这个年代人们的思想状态。前面我们问道“这个孩子是何时离开他的娘的?”。于坚的这句话似乎正像这个青春期孩子的独立宣言!“坚冰被打破”:文革结束以后,对历史的反思成为中国艺术家的主要思想生活。进而去反思历史,反思传统。这种反思的结果就是“敢为天下”的气魄。“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反应了他们的“使命感”。也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对前一个时代的反叛,对思想独立的追求成为了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们最艰巨的任务。</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上世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所有的探索都是真挚的,但都很粗浅,急就章,她填补了‘文革’后的真空。”——陈丹青。</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是底页上的另一句话。甘阳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陈丹青喜欢画画,就是喜欢画画,没什么道理好讲,他不会先问画画是否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就算不利于现代化,他还是要画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他们的探索是真诚的。是真正一个刚刚独立的孩子对世界真诚的追求。我们在感动于这种真诚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冷静的来思考一下这个“神话时代”,“粗浅”“急就章”“填补”这些陈丹青的措辞里是否已经告诉我们一些这个“神话”也不是那么完美的。这种急切的填补不禁让我想到还在婴儿时代的那个没娘的孩子对西方文化的急切的吮吸。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急就章”的状态必然是要留下什么后遗症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你可以用浪漫来形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当年的很多想法都太乌托邦,自己还觉得非常有意义,会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你还可以用脆弱来形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那个时候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阿成说那个时期的人知识结构都是残疾的,单薄的,虽然有热情但能力并不很大。”——查建英</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是这本书封底的最后一句话,这也是一个过来人对自己青葱岁月的客观回望。这个时代没有错,就好像我们的青春的错误不叫错误一样。只是作为已经过去的年华是需要我们去回望和反省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FONT>年代左右的艺术家们用后娘的乳汁救活了中国艺术这个婴孩,前面我们说到这种面对自身的落后主动的学习是积极的,但我们是否要也感觉到在这次变革中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在后来的十年动乱中我们又失去了更多的东西,在经历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的文化激荡后我们今天的艺术家更加感到空虚和混乱。在这一次次的变革中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一次次不小心的失去了我们的根——传统文化!在帝国主义的炮声中我们和亲娘走散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模糊了第一丝对亲娘的印象。在十年的动乱中我们被教唆“我们的落后就是我们亲娘的错”“我们的后娘也是蛇蝎心肠”在这十年里我们反对一切传统,藐视一切外来文化,我们面对传统的遗忘这一情况更加的无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中我们急切的想独立,于是我们开始反前面时代,但不知不觉中我们又不自觉的再次伤害了我们的传统文化。</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们今天就生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激变后的社会,我们现在的时代又是什么样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激情已经平服,我没有能力去亲身经历;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0</FONT>年代“建设现代化”的口号中我也幼稚但真诚的宣誓过要为祖国现代化鞠躬尽瘁;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世纪的今天我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面对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知所措,为自己的饭碗绞尽脑汁。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失去了理想,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失去了自由,我们为了生活失去了生活。似乎这个时代并不是我们理想的样子。我们今天这一代未来的艺术家又可以作些什么?</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们中国艺术就像这个多灾多难的孩子一样,在成长的风雨中走到了我们这一代,社会就要进入到我们这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的时代了。我们又在做些什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为什么在今天似乎成为了一种略带贬义的词语,它带上了一些“肤浅”“浮躁”“稚气”等等的附加意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作家们是有直接的责任的,他们沉浸在物质带来的泡沫中迷失,这些时代的代表人是片面的,是不深刻的。他们所带来的文化现象也是不深刻的。我们是年轻的一代,的确还有肤浅的一面,但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给予我们的责任不应该是一味的在安乐窝中装装清纯,发发牢骚,写点多愁伤感,写点风花雪月就可以的。在经历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青春期”的激情和叛逆后,我们这一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青年要意识到在历史中我们将扮演的是新中国的“成年人”。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使命是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对前面的岁月进行理性回望和总结,并且要有很强的使命感,肩负起民族加在我们身上的责任。</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我们作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一代的从事艺术的人有责任作一面真实的镜子,如果有可能还要作一面“显微镜”,而不是迎合时代的“哈哈镜”。时代要我们这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肩负的是对“昨天”“今天”“明天”的理性反思。思考“昨天”,</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就艺术上说去梳理传统文化就是去反思“昨天”,我们悠久的传统中有无数的精华,也有不少的糟泊。传统不需要我们这一代去盲目继承和维护,也不再需要我们激烈的反叛。而需要我们经过理性的梳理在文化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而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需要我们有比前面三代人更加理性和宏观的头脑。我们要去梳理一件东西就必须非常熟悉它,了解它。可是在传统没落的今天我们这一代已经被时间抹去了本来就不多的对“亲娘”的记忆。我们对传统已经非常的陌生,更谈何梳理。所以我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有责任对传统进行系统并细致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忙从”不“不急否”,用冷静理性的态度有选择的吸收继承。</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而对于“今天”的反思,我们要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是有一种“无根性”的,这是前面“急就章”带来的后果。这种文化上的“无根”也体现在艺术上。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的发展关系其实就像是一个环形的链条。其中一个环节的锈腐将带来整部机器的无法正常工作。这就正好像我们的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接上这一个环节外,还要考虑其他环节问题是否就没有出问题。如何补上我们的“根”,这就是我们这一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该去深入思索并且竭力解决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于“昨天”我们的态度可以用一个“溶”去形容,面对“今天”我们则要去“补”。“溶”是去包容提炼传统;“补”则是弥补我们的文化等其他环节的不足。对于“明天”我们则更需要去“反”。为什么我们不去反传统而要去反“未来”?我们努力追求着现代化,沉迷于发展带来极大满足感的同时人们精神世界更加空虚,文化更加庸俗化。这些问题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我们发展的还不够吗?其实我觉的“后现代”这个词语很好,但它未必应该之解释成一个名词,还可以解释成一个动词:理解成“反现代”的意思。我们要认识到现代和现代化的追求并不是在追求完美的世界,它们这种社会形态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它是不完美的。我们要认识到发展带来的除了进步也会同时带来诸多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这一代人该去“反”的。</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前面说到了今天的艺术家要做的是“显微镜”,他的作用就是去观察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世界的。所以我们这一代在不久未来将从事艺术这个行业的青年的时代使命就是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理性的思索”。我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后”的气质不该是轻浮和肤浅,应该是深刻而内敛的。我们要接过八十年代那一代艺术家的班,让中国艺术这个苦难的孤儿将在我们这一代走向真正的成熟。</P>
<P >但又有几个准备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