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尚辉] 当代现实精神与新世纪中国画人文特征</p><p>如果说时尚青年的形象塑造所揭示的是中国城市文化的先锋性,那么对于城市建设者的描绘则显示了城市文化的另一个方面。画展中有诸多表现农民工形象的作品,比如王传银的《还有一段路》、《艰辛之路》等,一方面表现了农民进城打工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捕捉。这些作品即使表现农民,也不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七八十年代那样单纯地表现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而更多的是表现农民与城市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比如《山那边的孩子》描绘的是坐在山头眺望山外的小孩形象,作品通过对儿童体态与神情的刻画,表现了这些农民的儿子对于山村以外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所谓“山外客”,更确切地说,是连接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纽带。在表现当代人物形象上,还有许多作品描绘了当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形象。如王传银的《岸边惠风》等,这些作品大多从民俗风情的当代意识上发掘本土文化的审美意蕴,凸显当代艺术语言中深厚的民族个性。尚辉于2007年10月写于北京</p><p><font face="宋体">尚辉,(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主编、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font></p><p> </p><p><img src="http://www.meihao.org/attachments/2008/03/218_200803181151211LkX3.jpg" border="0" alt=""/></p><p>王传银作品,《还有一段路》入选2007百家金陵(中国画)画展</p><p>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说:看到王传银《还有一段路》民工的那幅画,触动很大。现实在折射着生活,生活也在折射着现实。将大众生活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出来,那样远比华丽浮藻来的更触动人心。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br/><a href="http://www.meihao.org/batch.download.php?aid=43862" target="_blank"></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6 18:11: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