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60|回复: 0

[原创]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30 12: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面对“知情者”的想与思</B><B></B></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读《走进小联合国——二滩欧方营地》</B><B></B></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FONT size=3>蜃汀</FONT></B></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FONT></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走进小联合国——二滩欧方营地》是攀枝花市盐边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2</FONT>岁农民杜龙平以“知情者”的身份、以草根视角解读<FONT>20</FONT>世纪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二滩电站欧洲工程技术人员生活全景的纪实作品集。可贵的是中学毕业的杜龙平跳出了自身奋斗的传奇经历,把视线投向国人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3</FONT>个国家的洋人交往、协作中的矛盾和艰难融合历程。此书展现的“原生态”大致见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磨合、交融中的不可避免的阵痛,以及裂谷深处当时上演的特色鲜明的“异国风情”。虽然作者在自序及前言中强调写此书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欧方营地,为发展攀枝花市旅游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但透过其朴素却饱含深情的文字,不难发现作者置身其间的心路历程,他的渴望与忧虑、彷徨与狂喜跃然纸上。想信作者于有意无意间是想以此纪念在欧方营地的那十年,作为一个不甘平庸的打工仔在思和想中所拥有过的痛苦和快乐。</FONT></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笔者一直惊异于攀枝花这片土地包容万象的“肚量”——每当一部气壮山河的建设史开篇,它总是容许其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进行。攀钢初建时,因“三线建设”“隐蔽、保密”的需要,攀枝花对外只是一个信箱号码。中国水电史上的一块“世纪丰碑”——二滩电站开建时,因为是“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国内媒体的报道极少。直到二滩截流,宣传媒介才开始真正介入。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二滩电站“知情者”杜龙平虽受学养所限,却绝对原生态的叙写,无疑是我们认知攀西裂谷热土的难得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作者的创作,我们就不能不惊异于其对生活的用心和作为“草根”的眼界。而这种以“草根”个人视角述写的重大事件能通过国家正规出版社这个平台面世,让读者了解一个重大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掌故、插曲、花絮,以及“知情者”的所思所想,是这个时代之于文学创作的幸事。</FONT></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笔者以为,当一个“草根”能抚摸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本土历史资源,进而生发文学创作的自觉性,可视为我们普通人对自身精神处境的体认和表达的自觉自愿;可视为一种放弃急于给现象、群体和问题定论的求同存异的表述方式;可视为亲历者带有个人特征的口述“集体项目”的史料留存。它让我们得以从宏大叙事中触摸到普通个体的独立意识,以及被抑制的生命感受。它展示的也许不是成熟思想,却真切地表达了一个“草根”对社会、对世界某种期待和理想。作者对其所历所见所闻的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无不散发着自己生命的体温。当然,经作者记忆筛选出的一个个故事,并非“纯粹”的历史,而是一种“个人化的历史”,但从中犹可见在那个秩序瞬息万变的特定环境,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策略,尝试着把自己变成“陌生”的存在——不再像燕子衔泥筑巢那样,虔诚、耐心地构筑自己的认同空间,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尝试不断改变自己的艰难历程。</FONT></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也许作者偶尔流露的观点不免偏颇,但那个特定群体思想的原生态与本书的自由文体特征相吻合,给人以别样的阅读快感。同时,引领我们不禁对本土创作厚土做了一番有益的巡礼。</FONT></DIV>
<DIV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FONT> </DIV>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4:41 , Processed in 0.0258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