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14|回复: 2

有关冯小刚和《夜宴》的图片与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1 1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夜宴》广州超前点映 ●冯小刚: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后期评论呈现两极分化</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6/2006/08-30/0017@50902.jpg"></P>
< align=center><SUP>冯小刚揭幕宫灯拉开《夜宴》广州点映序幕。</SUP></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6/2006/08-30/0017@50903.jpg"></P>
< align=center><SUP>点映现场一切观众都要经过工作人员检查这道“坎儿”。</SUP></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6/2006/08-30/0017@50904.jpg"></P>
< align=center><SUP>为防止盗版偷录所有观众都要在现场存包。</SUP></P>
<>本报广州专电(特派记者孙琳琳)在冯小刚为用多幅海报装饰的巨大宫灯揭幕的同时,他的转型之作《夜宴》也于昨日宣布率先在广州拉开了点映的帷幕。在分别为媒体、影评人和院线相关人员做了两场放映之后,记者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叫好和失望。面对赞扬或者批评,总制片人王中磊和导演冯小刚都表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是我们之所以敢在上映前做如此大规模的点映,也是出于对影片本身的自信,我们有这个底气。”</P>
<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6/2006/08-30/0017@50905.jpg"></P>
< align=center><SUP>看完《夜宴》后有评论认为章子怡此次表演堪称突破。</SUP></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6/2006/08-30/0017@50906.jpg"></P>
<P align=center><SUP>对于葛优在《夜宴》中的某些台词段落现场观众出现笑场。</SUP></P>
<P><STRONG>现场</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放映出现尴尬笑场</STRONG></P>
<P>在昨日同时上映的两个影厅中,冯小刚选择了与媒体和影评人一同观看影片。对于一部悲剧作品,放映的同时出现了笑场的状况实在显得有些尴尬。笑场的出现是集中在“夜宴”这一场重头戏上,当青女临死前说出:“太子,你现在还寂寞吗?”、厉帝在决定喝下毒酒前对天仰叹:“哥哥,难道是你的在天之灵保佑着我的侄儿?那好,我把尊严还给你。”的时候,现场少部分观众发出了笑声,偶尔也夹杂着几句“太酸了”之类的评价。尽管笑场的只是少部分观众,但是在封闭的放映厅里,这些笑声却完全可以感染到所有观众,结果在全片的重头戏上却引发了令全体观众跳离影片的尴尬。</P>
<P>而在另一个放映厅里,却出现了全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据观影的院线相关负责人介绍,影片放映的整个过程十分安静,而在“夜宴”这场重头戏中,甚至有观众被感动落泪。对于影后的观感,院线方面大都认为影片非常好看,“像散文诗一样优雅。”</P>
<P>也有部分人员表示与期待尚有一段距离。但是问及影片的票房预期,各影城经理都打出了高分,中华影城关经理表示,“到《天下无贼》开始冯小刚的电影在南方已经不会因为南北文化差异的问题而导致票房偏低,这次的《夜宴》更是一部跨国界的作品,我认为比之前的《十面埋伏》和《无极》在故事上更精彩。《夜宴》一定会超过之前《天下无贼》在广州创下的800万票房,起码会有1000万。”</P>
<P><STRONG>声音</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有人叫好有人失望</STRONG></P>
<P>由于昨日的放映主要是针对媒体,影评人只占少数,所以映后的采访环节则出现了有意思的同行互采的现象。因为平时大家相互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评论电影的时候也都是直言不讳,对影片评价也分成了两组不同的声音:叫好或者表示失望。不过相比于几位影评人的评价,媒体的声音显然比较温和,尽管也有两种声音,但是影评人的评价则更加两极和尖锐。</P>
<P><STRONG>「论转型」</STRONG></P>
<P>褒就市场来说其实冯小刚是不需要转型的,他已经拥有了大批稳定的观众群体。其实从《天下无贼》开始他就做了成功的探索式的尝试,而这一次的《夜宴》却完全敢于脱胎换骨。他让观众看到了他骨子里浪漫而又悲剧的气质,将他一直以来让人“笑中带泪”的讲故事的方式彻底放大。而就个人发展而言,他的这次转型虽然也有像张艺谋、陈凯歌那样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但是很显然,《夜宴》要超过《十面埋伏》和《无极》。</P>
<P>贬冯小刚的作品一直很有观众缘,而且继续拍下去观众依旧会买账,如今为什么要拍这么一部远离自己生活的跟风的作品?而他在电影《夜宴》中又太想表现出与以往的大不相同,但是刻意改变反倒显得做作,甚至有些力不从心,这在台词和表演上都有体现。中国的大片一直让观众觉得很受打击,张艺谋、陈凯歌是如此,冯小刚也没有扭转这个局面。</P>
<P><STRONG>「论台词」</STRONG></P>
<P>褒《夜宴》的故事基础来源于莎翁的《哈姆雷特》,这部文学经典巨著已经为故事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而冯小刚对这个故事的巧妙改编更是为影片添油加彩,他成功地把矛盾焦点由太子转到婉后身上,每个角色的个性塑造都很扎实,具有说服力。而在台词上,编剧盛和煜深厚的文学功底显露无遗,而且将古代人的语言巧妙地用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全片对白充满着弦外之音,很具感染力。相信同样会有经典语录留传下来。</P>
<P>贬剧情虽然过关但是并不在意料之外,而在台词上从现场观众的笑场就可以评判。有些对白太酸,表面上听起来具有古诗词的儒雅精辟,实际上依然免脱不了一种俗气,也没有摆脱冯小刚作品一贯的耍贫嘴。莎翁的对白所具有的震撼力不是轻易能改成功的,更何况是变成中国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离中国观众的现实生活又太远,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更别说被感动了,观众很难入戏。</P>
<P><STRONG>「论表演」</STRONG></P>
<P>褒这是章子怡所有的作品中表演最好的一部。以往主要突出她武打的一面,而《2046》是她的本色演出。但是《夜宴》中却大胆地突出她的文戏,将武戏只作为辅助作用,可以说她的表演节奏拿捏得很到位。而葛优就更加无可挑剔,能让观众忘记他留给观众的喜剧标志性面孔就已经非常成功了。</P>
<P>贬片中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没有给我们带来惊喜,都在预料之中。</P>
<P>章子怡依然拿着惯有的劲儿,没有突破。</P>
<P>而葛优虽然演技一流,可惜始终摆脱不了喜剧效果。其他演员如周迅、吴彦祖等人的表演也都只是正常发挥而已。</P>
<P>专题采写 本报特派广州记者孙琳琳</P>
<P>专题摄影 南方都市报记者陈辉</P>
<DIV align=center><FONT style="FONT-SIZE: 20px"><B>冯小刚:一切反应都在我意料之中 </B></FONT></DIV>
<DIV align=center><STRONG></STRONG> </DIV>
<P align=center>首场点映结束,观众反应不一,《夜宴》导演接受本报专访回应质疑</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6/2006/08-30/0017@50908.jpg"></P>
<P align=center><SUP>冯小刚接受采访时表示,“媒体和观众之间还是存有一定差异。我之前曾私底下给普通观众放过几场,他们的反响都很热烈,所以我并不会为此担心,今天媒体和影评人的一切反应都在我意料之中。”</SUP></P>
<P align=left><STRONG>笑场</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不是针对冯小刚,而是针对大片</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对于今天媒体场放映有笑场的情况发生你怎么看?</P>
<P align=left>冯小刚:今天是150人的媒体场,而实际上只有30个人笑,但是我想最后报道出来会是全场爆笑,这也直接导致出来的评价是不客观的。今天的笑场在我意料之中,因为媒体是特殊的观众,带着工作任务来的,始终都要提醒自己保持客观,所以很难投入。当然实际上今天的放映场其实只有几个人在笑,但是这会感染周围的观众。</P>
<P align=left>其实那段笑场只是在葛优说大段独白的时候,到最后葛优死在章子怡的怀里,并且说:“你敬的酒,我怎么能不喝呢?”这句台词的整体风格与之前的独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到这段全场是没有笑的,因为他们已经笑不出来了。其实有些地方我觉得就是来起哄的也不会笑,不构成笑的理由,我觉得有点成心。后来有媒体对我说感觉今天的笑场是不善良的笑。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客观。其实他也不是针对冯小刚,而是针对大片,看大片他们总想找点笑料,也只有中国媒体是这样。</P>
<P align=left>新京报:你认为点映之后出现的争议报道和评论是否会影响到普通观众对影片的判断?</P>
<P align=left>冯小刚:媒体和观众之间还是存有一定差异。我之前曾私底下给普通观众放过几场,他们的反响都很热烈,所以我并不会为此担心,今天媒体和影评人的一切反应都在我意料之中,肯定有种种不同的声音,甚至有很不喜欢的,但是它肯定不会是一边倒的。以往我们的大片在上映之前总捂着,这让人觉得心虚,我觉得没必要这样,所以这次我们敢于在上映之前做这么大规模的点映,就是要公开接受大家的评判,这样一来有争议都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这个片子很有底气。</P>
<P align=left><STRONG>表演</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章子怡出色地完成任务</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观众对章子怡和葛优的表演都存有很大的争议,而且葛优的大段独白也引发了笑场,对此你怎么看?</P>
<P align=left>冯小刚:我为什么说章子怡这次不是来打劫银行的?你平心静气地看这部电影,看章子怡的表演,不带着对她的偏见,我认为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表演很丰富。</P>
<P align=left>而葛优在这个片子里是起到一个秤砣的作用,没有他其他演员就会飘。以往我们的帝王形象都很霸气,这次我刻意不让他显露这种霸气,你想杀谁就杀谁,说话轻声细语,听不见是你的问题。厉帝残暴,但是他有浪漫的一部分,就是他相信爱情。其实婉后搞的一些小动作他都洞悉,但是他对这个女人实在是溺爱,他认为今天我用刀把子把这个女人压到床上,但总有一天我要俘虏你的心。而事实上最后他也几乎得到了婉后的心,在婉后想杀他的时候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她发现已经爱上了这个男人。</P>
<P align=left>其实你把葛优放在威尼斯甚至是香港台湾,观众看到他都不会笑的。其实我觉得这对演员是很不公平的,我想这次有人看到葛优笑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你现在闭上眼睛想换个演员来演厉帝,有谁合适?谁会有葛优表演得这么稳?我觉得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来想,观众自会对章子怡和葛优有客观准确的评价。</P>
<P align=left><STRONG>台词</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这次是很下工夫的</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影片的台词也是今天备受争议的,有人认为太酸太通俗。</P>
<P align=left>冯小刚:这次在台词上是很下工夫的,盛和煜的古文功底非常好,但是这次我要求他在保留古典风格的基础上要做到通俗,不能让台词太过文气。他把这个分寸把握得很好。比如片中葛优有一句台词:“身为皇后,母仪天下,睡觉你还蹬被子。”总不能说“就寝……”如何如何,片中台词都是我们经过反复推敲的,帝王在深宫也要说一些家常话,还有葛优临死前的一段独白,我不知道这些话有什么可笑的,我只能说你们是比较特殊的观众群体。</P>
<P align=left>新京报:这是一部大片,但是在情感的表达上还是让人感觉小我,不够大气,称不上史诗。</P>
<P align=left>冯小刚:这是我认为与过去电影最大的不同,过去我们认为大的东西其实并不能代表全面,什么叫大,什么叫小?放在一个人身上,爱情是最重要的,放在一个帝王身上,江山是最重要的。而这次的《夜宴》是写人,而不是一个符号,就大论大。生活中就是这样,比如现在同时发生两件事,一是9·11事件双子大楼被炸,一是你处在是否涨工资的关口上。你问其他的人,别人都会说9·11事大,但是问你,你肯定说涨工资事大。我们以人为本,写的是剧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抓住生活本身的大,而不是大的事件。</P>
<P align=left><STRONG>转型</STRONG></P>
<P align=left><STRONG>总比想拍《夜宴》竟然没试过要好</STRONG></P>
<P align=left>新京报:有人说,《夜宴》不像一部商业片,而更像一部文艺片,你认为呢?</P>
<P align=left>冯小刚:我们一直都在找到两者之间平衡的一种关系,我觉得《夜宴》做到了。</P>
<P align=left>新京报:这次转型对票房是否有担心?</P>
<P align=left>冯小刚:在拍《天下无贼》时也曾有过担心,尝试转型幽默东西少了会不会影响票房,结果取得了1亿多的票房,这次《夜宴》也曾有过这种担心,但是投资人愿意和我一起尝试一些没有做过的东西,我的负担就小多了。有时他会跟我说失败就失败呗,总比老了以后聊天说那时候想拍《夜宴》竟然没试过要好多了。在中国有比我拍得好的导演,但是从票房上来说,我觉得我是中国惟一一个在票房上没有败过场的导演。这并不是撞大运,而是对观众的一种准确的判断。我想这次观众也不会因为我的转型而不进电影院看了。在点映之前我曾私底下给普通观众放过3次,我都和他们一起看了,他们都告诉我接受我的转型。其实观众并没有太多要求,我愿意掏钱买电影票,看了之后觉得值就足够了,并不会在意我是否转型。</P>
<P align=left>采写/本报记者 孙琳琳</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小刚转型:制作一流,失诸剧本</FONT></STRONG></P>
<P align=center>编者按:《夜宴》点映后,观看了此片的影评人发表了他们的观点。</P>
<P align=center><STRONG>列孚:小刚转型:制作一流,失诸剧本</STRONG></P>
<P>《夜宴》会让人期待的原因之一是冯小刚也要转型——自从张艺谋、陈凯歌开始转型后他也有点按捺不住。</P>
<P><STRONG>制作:古装片的突破</STRONG></P>
<P>最直接地说,本片是一部中西名剧结合在一起的电影,分别是曹禺的《雷雨》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说的是王子复仇和乱伦恋。</P>
<P>就类型来说,这是一部宫闱片,不是武侠片,动作在本片只占了一小部分。电影的宫廷戏最能吸引观众之处是它的宏伟布景、华丽服饰和气势磅礴,能从视觉上征服观众。毕竟电影在这方面的投资及制作会比电视更讲究,大银幕会让这些精致的细节一览无余,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在这方面,本片足可以打90分以上。从布景、服饰、道具到整体视觉效果上本片均超越了之前的几部古装片《英雄》、《十面埋伏》和《无极》,制作十分出色。</P>
<P>特别是在宫殿设计上完全摈弃了传统横排坐向的视觉习惯,采而纵深设计,有着更强的景深感,因而能赋予影像与内容产生紧密的戏剧结构效果。因为影片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权谋关系,绝不允许有半点疏离感,这种让布景与人物紧扣的物质关系的表现,对于华语古装片(即使是过去香港、台湾也曾拍过的宫闱片)有着可喜的突破。</P>
<P><STRONG>动作:舞蹈感过强</STRONG></P>
<P>动作虽然没有占去本片的主要位置但也颇值一谈。影片开始不久在太子习艺之所,篡位皇叔派去御林军刺杀太子一场,与其说是武打,倒不如说是一场极富现代气息的舞蹈演绎。粗麻白衣的舞者戴上面具,被浑身黑盔甲的武士追杀,其中有善武者与之对打,在竹搭的艺所周旋。观众甚至可从色温上感到这场独出心裁的设计格外与众不同,煞是好看。</P>
<P>影片还有不少类似场面,虽然个别确有做作之嫌,如太子带上他的作品见皇后的一场,两人的动作设计就显得舞蹈感过强了。但是,因为这种动作场面显出别样的感觉,倒也构成了本片讨好的原因之一。</P>
<P><STRONG>对白:莎剧味和草根风格不统一</STRONG></P>
<P>然而,本片的缺点同样明显。不是说将中西名剧结合或借鉴就不行,这亦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此片将中西方名剧结合的时候,情节颇为生硬。特别是对白方面的处理,对于这部完全虚构的故事构成了不可避免的硬伤。诸如“你不会对一个无助的女人说话”、“先帝的灵魂在宫外徘徊”、“穿越死亡的峡谷”、“是你的柔弱打动了女人”(本文所引用对白均为大意)等这样的对白,有着很浓的莎剧味道。这样的对白会是中国人说的吗?这与冯小刚风格形成极大的反差。</P>
<P>相反,篡位皇叔对被占有而被册封为皇后的嫂嫂所说“母仪天下的你晚上睡觉蹬被子”时惹来全场大笑,这“蹬被子”则显得很草根———这才是“冯氏风格”。诚然,任何导演都可做各种尝试,但本片剧本的处理实在过于薄弱,风格不够统一,难以令人对冯小刚的尝试感到信服。</P>
<P><STRONG>故事:对名剧缺乏消化</STRONG></P>
<P>有意识地借名剧概念甚至将某些核心人物关系用到一个中国题材时,是否应找到其灵魂所在?可能在构思剧本时觉得用上《哈姆雷特》、《雷雨》的意念套用到中国宫闱片上会很过瘾,但如果硬搬过来就未必成功。例如,全片充斥着权力欲望和情色欲念,能构成对比的人物就是青女这一个单纯女孩的角色,但这角色占戏太少了,也太单薄了,她象征着纯真、专一和真诚,但她完全起不了反衬其余所有人“肮脏的行为”(片中对白)的作用,所以影片也难以表达出当欲望无止境时就会走向反面、遭到惩罚的道理。</P>
<P>实际上,剧本的硬伤就在于其无法找到真正要表达的意义。这些不当,笔者并不认为是由忽视中国传统而引发。在笔者看来,倘若对名剧经过了消化,再变成自己的东西,可能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问题了。特别是在人物关系的必然性方面,就算我们能够理解影片包含了对今天现实环境的象征,它的寓意也因为欠缺人物行为“为什么”的解剖而露出了苍白、软弱的逻辑。</P>
<P>冯小刚这次的转型,在其导演技巧上已见其功,但希望他日后对剧本有更精明的选择。</P>
<P align=center><STRONG>魏君子:</STRONG><STRONG>章子怡的演出有巨星水准</STRONG></P>
<P>按照冯导自己的诠释,《夜宴》的拍摄,试图再现中国古代的优雅气派,重拾遗失已久的古朴风韵。上映之前,几乎所有喜欢冯氏电影的人都认为,叙事一向是冯小刚导演的长项,《夜宴》应该不会在故事上像《无极》那样令人失望。但意外的事情恰恰发生在这个环节。</P>
<P>不过,影片中章子怡、葛优等人完全发挥了自己的表演水准,尤其是章子怡,完全是巨星演出,所以影片的问题显然不在于演员阵容或者是表演实力上。</P>
<P align=center><STRONG>顾小白:</STRONG><STRONG>精彩止步于开篇十分钟</STRONG></P>
<P>《夜宴》最大的失败在于叙事的拖沓苍白和对白的不伦不类,根植于《哈姆雷特》那复杂幽深的人性故事被表层情调的无节制的反复渲染抹杀殆尽,只剩下了形式上的所谓“黑暗”、“阴郁”,这种单一雷同元素的重重叠加令观众倍觉疲惫,于是很难将个体情感带入影片情绪。</P>
<P>葛优扮演的厉帝最终被证明仍是不可信服、令人发笑的,这不全是演员的错,更多源于剧本对人物的浅薄塑造,他与“皇后”之间的情感纠葛毫无化学反应,看得人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P>
<P>《夜宴》和《无极》一样,犯下的大错在于:原本旺盛的情感被引向了刻意而为的歧路。</P>
<P>在皇族贵气、君臣礼仪等形式化渲染上,冯小刚也逃不掉极尽刻意之能事、不伦不类、令人倍觉造作的“宏大陷阱”,真是掩耳障目、当局者迷,又有谁能不去盲目迷恋这些被架空了的花活?</P>
<P>影片最打动我的是开篇十分钟左右的冷冽幽清,“九人暗杀团”刺杀太子一场戏气氛十足,富含着惊心的诗意,尔后毒蝎撕裂字幕、婉后的背影穿越黑色禁宫,背景音乐宏大而绝望,可谓情绪饱满、张力十足,一出看似盛大的悲剧行将上演……可此后的电影便止步了,只是重复、重复、重复……若不是影院里冷气太冷,我便真要睡着了。(来源:新京报)</P>
发表于 2006-10-6 23: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
发表于 2007-1-25 18: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冯导在杨澜访谈时都说了:老百姓不是喜欢看大片吗,我就拍一部凑个热闹.我压根就不看莎士比亚,也不想看.电视机前的有识之士别太认真.</P>
<>我相信这次冯导就是玩儿个票儿,也过把拍大片的隐.但能看出即便是玩儿票儿,冯导也还是比张导值得期待.</P>[em05]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5:36 , Processed in 0.0356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