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55|回复: 5

[转帖]“小说”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3 17: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STRONG>说,怎样写小说?小说是什么?</STRONG>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width="74%" height=16>作者: 思念阳光</TD></TR></TABLE></TD></TR></TABLE></P>
<>“小说”是什么?<br>巴尔扎克: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br>普鲁斯特: 小说是沉默之子。<br>大江健三郎:写小说是救赎。<br>张承志:  小说是一种堕落的形式。<br>格 非:  小说是过往记忆的出口。<br>赵本夫:  小说是个可以做梦的地方。<br>色 波:  小说是杂草,其真正价值和独立存在的理由都产生于它放弃了成<br>      为大树和鲜花的愿望之后。<br>张大春:  好的小说能够显示小说的自由,不能显示出小说这门艺术的自由<br>      的小说,大体而言,就是故事而已。 ?</P>
<><br>名家谈自己的“小说”<br>虹 影:  我的小说是女性自己的性发现,也就是发现自我。或者说,发现<br>      自己的现代性。<br>林燕妮:  我的小说是我虚构的一个七彩世界。是我兴致所至,率性而为的<br>      “卡通”境界。<br>张悦然:  小说和随笔不同,我的小说是记忆和思想的合力。<br>陈家桥:  所有在历史上重大的作品它最大的意义便是在经验上拓展了新的<br>      感知方式,也就是不断地把一些暗示性的东西变为一种自觉我的<br>      小说追求便是这样,社会给了许多暗示,我却要将这些暗示明确<br>      为一种力量。<br>韩少功:  我想把小说做成一个公园,有很多出口和入口,读者可以从任何<br>      一个门口进来,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门口出去。你经历和感受了这<br>      个公园,这就够了。<br>铁 凝:  写小说的人如当不了一个家,就起码当一个匠,匠是什么呢?就<br>      是手艺,鞋匠、铁匠、木匠,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小说创作看开<br>      了也是许多手艺中的一种。 </P>
<><br>红袖作者观点<br>卢江良:  小说是被作者有选择地发现的蕴含着自己心灵印痕的故事。<br>黄孝阳:  小说是写人性的,小说也是要抵达神性的。<br>红领巾1976:小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话。<br>杨中标:  小说是作家与世界发生关系,语言是工具,结构是姿态,细节是<br>      技巧,思想是高潮。<br>终身监禁: 小说是一种文字组织形式,通常用于讲述人类故事;对简单讲述<br>      人类故事不满之后,“小说”才真的出现。 </P>
<><br>红袖编辑观点<br>懒蝴蝶:  小说就是编了让人觉得真是那么回事的东西。小说应该任其自生<br>      自灭,没有人看的就该死。毛主席说过,文艺为大众。什么阳春<br>      白雪那是害死人的臭文风。<br>秦 潮:  小说是一种讲求虚构,提炼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并以语言文字的<br>      方式表达某种观念或观点的艺术,它的精髓是虚构性和经验性。<br>艾 旻:  小说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小说就是一个<br>      民族的秘史。”小说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的生活,它要隐蔽地体<br>      现作者的世界观,围绕作者的主题,有对于真实事件的选材,而<br>      且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塑造有时代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人<br>      物。那么准确而完整地表述小说的定义,应该如此:即运用形象<br>      思维,通过情节、细节,越过时间、空间,调动环境、场景,塑<br>      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以及隐蔽地显示代<br>      表作者世界观的主题思想的文学表达形式。<br>小桥风满袖:小说是对生活本质的探索,小说对我来说,是进入另一空间的武<br>      器。<br>梅轩花主: 小说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小说是艺术的真实。 ?</P>
<>文学会死吗?写小说还有前途吗? </P>
<><br>  “现在的小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是太边缘化了?似乎纯粹的文学,越来越虚弱无力了?”邱华栋就这样的疑问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达了下述看法:<br> 1、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具有的代言人的性质在今天几乎消失了,作家甚至只是代表他自己。今天的当代文学,呈现了非常丰富的多元景观,各种各样的美学圈相交、相切甚至是相离,这都是文学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面貌。 <br> 2、商业化其实不见得会伤害一个作家。有时候,是读者造就作家的。<br> 3、今后的作家将尝试更多的文学传播的手段,对文学来讲,今天多媒体的互动和撒播,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生存条件。<br> 4、文学会死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还在使用着语言,而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P>
<>对此,红袖作者作如是说:<br>黄孝阳:<br>  文学当然是不会死的。但文学是在边缘化,至少,是越来越脱离所谓主流的视野。它在不停地往后退,最后退到人们的心里。??<br>  这里有必要对文学给出定义。快餐文学不是文学,妓女文学不是文学,短信文学也不是文学……那些都是“伪文学”。??<br>  文学是内心的需要,是获得救赎的门,是通向彼岸的桥梁。它是智慧的沉思,是生命的荒芜,是历史的尘土,是语言的盛筵。??<br>  它是美的。文学也需要更多手段来传播。网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还有其他。 <br>红领巾1976:<br>  我想,既然整个世界都是在螺旋中上升的,那么小说也应该如此,繁荣也好,没落也好,都是进化的必然。至于个人感受,小说不是理想,也不是生活,我们只是相互索取,相互利用,前面说过的。</P>
<>梅轩花主:<br>  “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回到了它应该在的地方。”从哪儿回到哪儿呢?简言之,是从“为政治”回归到“为人生”。即写作重心的转移。<br>  中国的传统小说提倡“文以载道”,即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个认识是片面的。<br>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作家声称要重写文学史,提出了“新时代文学”的概念,即把以政治为中心的写作方向转移到“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表现写作者的个性,人格。通过写作成为真正的个人。<br>  关于纯粹的文学的出路。这个问题其实是高雅文学与流行文学的市场效应。显而易见,流行文学因其世俗化更具生命力。床头放两本书,一本是世界名著,一本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人更愿意读后者。<br>由于写作方向的改变,国家养着的作家已经很少了,文学是商品已被大家认可(以苏青、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作家观点:为生活而写作),文学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向了平民化。<br>  生活是小说的叙事资源,叙事是对生活的理解,生活在继续,文学当然不会死。</P>
<>秦潮:<br>  综观当今文坛,我对邱华栋“当代文学不仅没有虚弱无力,相反呈现了接近真正繁荣的时期”的观点不以为然,只要我们仔细浏览当前上架的小说,我们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今文坛还没有真正文学意义上的精品小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是急功近利的,是资本驱动的结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种资本驱动的结果加之于文学本身的轮回和社会的进步,势必促使文学再一次回归它的本源,这时候,一个文学的真正繁荣时期也就不远了,所以,对邱华栋的“我,或者比我年轻的作家,有望成功。”这一论点,我又十分赞同。</P>
<P>艾旻:<br>  首先我们要区别一下作家和写手。<br>  真正的作家,是用心看世界,用灵魂感悟世界,面对名利的诱惑,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坚守自己的原则,踏踏实实写作的人,与平庸的写手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但是决不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他们也许会有为了生活卖字的时候,但是决不会把卖字当职业。他们写出的东西,结合了市场,但终究也会引领潮流,引导市场。<br>  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只要还有这批坚实的文学守护者在,文学就有前途,就有明天。<br>  从唐诗松词的鼎盛时期,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人们生活的富足,原来与文学也是息息相关的,或许,起码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闲情逸致来侍花弄草、吟诗做赋。<br>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迅猛发展的潮流席卷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心态浮躁,一切追求效益,也是情有可原的,是所有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经历。走过这段时期,我们进入繁荣富强的社会,文学也终究会走向欣欣向荣的明天。 或许,这个时期,可以叫做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段黎明前的黑暗,一段无比地接近光明的黑暗。相信西方发达国家也曾经过这么一段时期。<br>  跟80年代或许以前的年代相比起来,如今的文学摆脱了很多的桎梏,不必承担太多本不应该属于它的使命,获得了自由,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点将更加突显。文学的明天将更加辉煌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br>  对于目前文学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可以说是文学的盛事,很多传统纸媒被市场左右日益媚俗,而很多纯文学网站受市场冲击相对较小,有一份属于文学的纯净,越来越多的纯文学爱好者凝聚在网络,成为文学最坚实的守护群体,这是文学的幸事。<br>  经济的发展,是文学的希望所在,是纯文学爱好者的希望所在,也是文学网站的希望所在。<br>我赞成邱华栋的话:只要文字还在,只要语言还在,文学就永远不会死。  </P>
<P>杨中标:<br>  邱华栋是我比较喜欢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在《当今写小说还有前途吗?》一文中的很多观点,我是同意的。近年来对什么是“纯文学”,文学“边缘化”等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大家争来争去,莫衷一是。<br>  我想问的是,有“纯文学”这个东西吗?纯度是多少才算“纯”呢?这就像我们平时喝过的白酒,乙醇含量为38度的,你能说它不是白酒吗?再拿58度和65度的相比,58度的白酒就不是酒吗?我看乙醇含量真正达到96%的,那才不是白酒,而是工业酒精。我们要知道,文学从来都没有停滞过,它发展到今天已经派生出许多新的样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要。正如邱先生所说,“当代文学不仅没有虚弱无力,相反呈现了接近真正繁荣的时期”,我们不妨把当下的文学称之为“泛文学”。<br>  关于文学的“边缘化”甚至“消亡”的问题,早就有人提过——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中国作家叶兆言、韩少功等人,都曾在10多年前指出过文学创新的危机和文学消亡的可能。但他们主要是在创新不易、甚至不可能这个层面上谈及的。本质意义上的文学从来就不在中心,用“中心论”这个话题来讨论文学,本身就是对文学的一种嘲笑,这是一个被颠倒了却不断被当成事实又不断加以引用的基本常识。回过头看看,唐诗宋词不在“中心”,明清小说不在“中心”,只有所谓的“革命文学”才进入过“中心”。因此,那些企图把文学拉进“中心”的行为都是短命的,恰恰,只有当文学真正“边缘化”时,文学才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前景。</P>
<P>卢江良:<br>  文学会不会死?这一点上我跟邱华栋的意见一致。文学不是那么容易死的,说文学会死那是某些人的杞人忧天。对邱华栋所说的“当代文学不仅没有虚弱无力,相反呈现了接近真正繁荣的时期。”我觉得他过于乐观了。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文学繁荣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换句话说是一种伪繁荣,繁荣只是表象,实质跟真正的繁荣相距甚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中国的作家太过于聪明了,他们只知道迎合、追风。他们中间很少有真正为内心而写作的,他们的笔只是在一味地为利益而摇摆。但不管如何,中国的文学还是不会死,因为总有极少数的作家坚持着心灵的写作,文学的生命会在他们笔下维系和延伸。 </P>
<P>终身监禁:<br>  没有必要关心小说的前途与文学的命运。既然总是有人在写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文学就还会延续。谈当代文学的寂寞或某些文学的风靡是无聊的事。有些类型的文字注定是要寂寞的;风靡的文字是“时尚”,超出了文字本身,比如很久以前的“革命”与“政治”文学,比如现在的“痞子/流氓/人渣文学”,“女性身体文学”,“少年叛逆文学”……,是时代的品牌标签。</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3 20:43: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13 13: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精彩的言论,学习
发表于 2005-11-14 0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小说是还原生活,去掉文学教给我的一切阴影。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4 15: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周瑟瑟</I>在2005-11-14 9:29:31的发言:</B><BR>我的小说是还原生活,去掉文学教给我的一切阴影。</DIV>
<br>我赞同瑟瑟的说法,包括你最近的诗歌:是一种客观记录.这需要作家更多的责任和文学功力.
发表于 2005-12-7 09: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对亲爱的</P>
发表于 2005-12-7 0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就是小说本身,让我们将花费更多时间思考所编造出来的东西拿来欺骗自己。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4:50 , Processed in 0.04973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