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40|回复: 1

《资本论》札记(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8 1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侃 于 2010-2-18 23:19 编辑

一、“物”的使用价值。
    我们看到,当世界不是人的世界,或者说世界不包括人的因素,世界的哲学或哲学对世界的考察没有任何可发生的一方凭借以及意义。所以一切人类的思考,必须首先具有人类的身份,这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学说的开始。
   “物”的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那么存在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吗?我们发现当物的使用价值不在人类的视野范围,不被人类劳动所知会,那么物就不存在“被发现了的”使用价值。物的使用价值的不存在,包括三个方面的组成,一个是物和主体的任何一方不存在;其二物的存在不被主体发现;其三是物的内部使用价值不被主体发现;
       比如黑洞存在吗?如果不能确定其存在,则相应也不存在它的使用价值。如果植物的药理不被发现,那么相对应植物的化学成分也不存在其使用价值。由此一切使用价值的概念都应该带有主体的身份,并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呈现出概念的理解。因此物的使用价值,是物的存在,人的存在,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存在,而决定了它的产生和延伸。物的存在先于主体的存在,接着是主体和物的关系的存在,最后是主体对物的使用价值的发现,这是应有的逻辑。
    二、“物”的价值。首先这里指的是“物”的价值,而不是指商品的价值,或者作为商品的物的价值。那么什么是物的价值。要理解什么是物的价值,就必须理解什么是商品,并从商品和物的不同性质中,回答物的价值。商品的基本性质是可交换的性质,也就是说,当物不被交换,其价值就是物的价值,也就是说物的价值只服务于主体个体的需要。换回来说,当物具有服务于人的需要的价值时,其本身就凝固了人类去发现这种价值的劳动凝固。但是这种劳动的凝固只服务于个体的需要,而不具有可交换的身份。由此,物的价值和物的使用价值是同一概念,因为物不用于交换,则物不存在价格的形式。
    必须对物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加以认识,否则将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两个概念里产生理解上的歪曲。因为物可以不是商品,因为物可以不被交换。而商品就是可交换,并且必须规定在交换中的概念。就是说物的范畴包括了可交换的商品,而商品必然是交换的商品。
    三、商品。什么是商品?商品的最初是什么?这是必须要回答的事物。商品最暴露的含义首先是可交换的规定性。我们再看看,促成这种可交换的规定性的前提条件。第一是可交换首先要建立在具有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其二当物具有了使用价值,就已经说明了物带有人类劳动凝固的方面。这些凝固的劳动包括人类为发现事物以及事物的使用价值所消耗的活动能和活动量。所以物的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进入商品的奠基。
    四、商品的使用价值。根据第二点的表述,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具备两个成立的条件。首先是具备使用价值,就是说商品具有有用性。凝固人类劳动的商品不一定就具有有用性,比如不要符合规格要求的产品废品就不具有有用性,或者失效了的产品也不具有有用性。其二,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品本身,而不是指所有一切属于自然的属性。商品的本身是指商品凝固着一般人类的劳动,并因此而具备了可以用于交换的内在价格的凭借。就是说可用于交换的商品才是商品,而商品可用于交换,其前提是具有折算交换价值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恰恰就是凝固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多少。所以商品使用价值的提出是相对于和物的使用价值的不同所提出的概念,而其本质是用于交换的“有用”的性质。
   五、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不是商品的价格,在这里,马克思为了方便言说,假设了使用价值中带有一部分自然属性的价值,当这部分价值抽离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凝固的劳动。而实际没有绝对存在的,不带有人类身份的,自然属性的物的使用价值,所有物的使用价值都已经带有或多或少的人类的劳动和发现。我们看到这些假设表达上的无奈,但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所以“资本论”的开始就是“有用性”,就是人的哲学。
    商品的价值是人类相对多少的劳动的凝固,所以它不再是“有用”那么简单了,而是有多少“有用”的问题。所以商品的价值是使用价值的“量化”,“使用价值”则只是“有用”的统称。从商品价值这里埋伏了价格的原味和一切在此基础上的资本、私有盘剥和政治机器的秘密。   
    六、对概念的最后理清。
    物的使用价值:人类所发现和创造的,服务于个体和可用于交换的物的使用意义。
    物的价值:没有用于交换的物的使用价值。
    商品:被规定于交换中的带有使用价值的“物”。
    商品的使用价值:人类发现和创造的,用于交换的一切物的“有用”的属性;
    商品价值:凝固在交换中的,被人类所发现和创造的物的“有用”属性的劳动。
    七、对有用性的强调。
    马克思不承认不带有人的身份性质的自然,其具有使用价值。就是说原料本身是没有价值,只有人类加进到世界中来,自然才能具有“有用”的性质。所以任何使用价值,都带有人类凝固在使用价值中的劳动。虽然能够对自然物(原料)和商品的“自然属性”和“有用性”加以名义上划分。但是任何产品的自然属性如果不带有人类的身份,则不具有“有用性”。当自然属性一旦被人所发现,则必然在人的功利心态中埋伏着“有用性”,因此价格最后也必然是“有用性”的组成。
    自然属性是在《资本论》中没有说出的地方,而是马克思一开始就进入“有用性”中去了。所以我们在《资本论》里,却必须首先在马克思辩证唯物的哲学方法论中,这是《资本论》一开始就难以进入而需要加以理清的门槛。〈资本论〉的自然属性是有用性的自然属性,无用的自然属性,在那里仅仅被假设了一次,其他则不被言说,并且在作者看来毫无哲学考察的意义,因为哲学的开始首先是人的开始,而不是世界的开始。
    六、由此,《资本论》得以敞开。
发表于 2010-3-1 08: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精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1:34 , Processed in 0.0287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