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17|回复: 0

同室同爨,同创中华千秋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3 2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nbsp; <b>同室同爨,同创中华千秋业</b><b></b></p>
<p align="center"><b>──写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b><b>60</b><b>周年的日子里</b><b></b></p>
<p>&nbsp;&nbsp;&nbsp; 有人说过,秋天像一块巨大的琥珀,将所有人的梦想封存在透明的时空当中。<br/>&nbsp;&nbsp;&nbsp; 我们觉得,秋天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橱窗,一览无余地展示着经过冬天蓄势、春天孕育、夏天成长后的丰硕成果。</p>
<p>2009年金秋巨大橱窗里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难以数计的丰硕成果。</p>
<p>&nbsp;&nbsp;&nbsp; 60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仅仅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已,而我们的新中国,却在这“一挥间”获得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p>
<p>&nbsp;&nbsp;&nbsp; 站在2009年的金秋,我们看到了50年代以沈阳为代表的老工业区。看到了这些共和国的骄子,在建国的炮火声中如何成为新中国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基地和新中国建设的摇篮。</p>
<p>&nbsp;&nbsp;&nbsp; 站在2009年的金秋,我们看到了60年代以攀枝花为代表的三线建设阵地。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动员,千军万马聚集祖国西部,在共和国落后荒凉的西部土地上,托起了一座座举世瞩目的钢城、煤都、镍都、汽车城与航天城。</p>
<p>&nbsp;&nbsp;&nbsp; 站在2009年的金秋,我们看到了70年代的北京。听到了从新中国的政治中心发出的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新风日上,开启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p>
<p>&nbsp;&nbsp;&nbsp; 站在2009年的金秋,我们看到了80年代、90年代以珠海、深圳和浦东为代表的经济改革特区。看到了这些30年前还是沙滩,还是渔村的地方,倏然间变成了新中国经济的前沿,变成了车水马龙的不夜城。</p>
<p>&nbsp;&nbsp;&nbsp; 站在2009年的金秋,我们看到了祖国进入21世纪后的崭新宏图。徐徐展开的,是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诞生……</p>
<p>&nbsp;&nbsp;&nbsp; 站在2009年的金秋,我们看到了6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建设新中国的灿烂长卷。</p>
<p>&nbsp;&nbsp;&nbsp; 60年前,因为贫穷,因为分裂,我们曾经饱受列强的凌辱,曾经承受同室操戈的苦头。</p>
<p>&nbsp;&nbsp;&nbsp; 60年来,由于富强,由于团结,我们已经勇立世界之林,已经步入小康之路。</p>&nbsp;&nbsp;&nbsp; 我们再也不愿看到国家落后,山河破碎的局面,我们再也不愿陷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深渊。和谐平稳的社会值得我们珍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不分民族,不分党派,同室同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创中华千秋大业。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5:19 , Processed in 0.0247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