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90|回复: 0

[原创]一个诗人的杂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4 2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nbsp;&nbsp;5.&nbsp;&nbsp; U-S-奈保尔去了三次印度,写出三本书。1962年的初春,他开始第一次印度之旅,在靠近孟买的码头: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全感向他袭来:脏乱,盲动,喧嚣,东方世界以其特有的无序与斑驳的场景出现在他的眼前。奈保尔以一个西方知识分子的身份在印度游历了一年,以旁观者的冷峻记录下印度留在他脑海里的各种乱象,这些乱象深刻反映出印度的缺失和躁动。他从印度的历史,经济,文化,种性,宗教,政治等各个社会层面出发,全面记录他那充满个人主义色彩的体悟与发现,最后,他总结出印度是一个模糊又深邃的国度。他在书的结尾这样写道:印度就像一个我永远无法完整表达,从此再也捕捉不回来的真理。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在这本书中,奈保尔以外国人的身份在别处写道了中印战争,写道了他的祖先作为甘蔗种植园的合同劳工来到英属特里尼达。他虽以一个西方知识分子自居,但在文字的表述中完全没有挣脱,他作为印度的后裔对故乡保留的一份残存的情感。他受母亲之托,来到母亲娘家的村庄,在初看比较干净,整洁的村庄里,人们的生活还是那么的古老又陈旧,村民执迷地在无知造成的懒散中以传统的仪式打发光阴,这样的场景让他触目惊心,在家乡,他再也无法保持一个西方知识分子的克制与冷静,看到那惨不忍睹的现状,他的精神几乎崩溃。恼怒与失望控制了他的情绪{出于个人民族主义的自尊与自爱},以至在家乡人面前表现的那么的无礼与慌张,没留下任何的好印象就逃走了。他回到英国,用了两年的时间写出了《幽黯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是他写印度的第二本书,比第一本写得好。这本书的思想明确,结构完整,叙述简洁,清晰,没任何的拼凑之感。这本书写于1975年8月到1976年10月,很显然,他这次去印度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的情绪始终平静,保持一种不断深入的有序的力量。这本书把论述与描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印度的过去与现在完整地在文字中呈现出它的形象:受伤的文明。在他第一次去印度的二十七年之后,这时的奈保尔已过了中年。他这一次去印度,是为了做好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通过前两本书的写作,他认为,已经可以放下批判的利剑,可以原谅印度在发展中所呈现的退避,麻木,残酷,以及拘泥于繁文缛节的脆弱。他这一次去印度并不想提出什么新的概念,也不想对印度做出过分的自我分析。他去倾听印度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民发出内心的声音,他只是记录下他们在发展中成长的故事。他让印度的人民站出来讲个人的心灵史,通过每一个人对自身的反思与阐释来表达对时间的体悟:也就是印度正在发生的变化。他借别人之口,讲述了《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U-S-奈保尔游了三次印度,写出三本书。他以一位正直的作家应该具备的创造力与批判功能,还原了印度的真相。它并没有以哲人自居,要告诉印度人民该如何去做,只是揭示出印度人民内部的矛盾与社会的现实。他用一位有责任心的作家身份,真心希望印度在几千年文明的困境中走出来,走进它该有的繁荣昌盛。</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4:51 , Processed in 0.0340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