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54|回复: 3

[原创]初涉网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12: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初涉网络</p>
<p align="right">刘晓民(133)</p>
<p>本文为《我与中国》第二章:</p>
<p align="center">一</p>
<p>我的文章,<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08</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9</font>月底刊在新华、聚友博客。从<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日起,开始在其它博客、论坛刊发。刊在其它博客论坛时,文章后面附的是聚友博客的链接地址。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日时,刊了近十家。有的博客或论坛,不许链接别家的网址。到了<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份,这种情况陡然增多,很多博客论坛上都有“<u>签名档中不能超链接其他网站、文章”</u>的规定。我遵从这一规定,从第十家网站发稿时起,一直到现在(<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09</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6</font>月),我的所有文章后面,都取消了超链接。</p>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份,我摄了一张图片:一枝笔一本书。笔,意为文;书,意为学。我用这图片注册。几天后,有几家博客论坛上出现了一条版规:<u>请勿注册图形符号笔名</u>。我遵从这一规定,从那时到现在,不再用图像注册。</p>
<p>我曾三次寄稿中央,在网上也发表过《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写的都是些什么呢<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我家昨天生了蛋的黑鸡婆走路有点跛,因为它的左脚有点痛,这样的事我是不会写的。何况,很多对下层人民来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事,比如某户人家房子倒了还压死了人,一夜之间人财两空的事,到中央那里,也只是牛背上的一只蚤婆。所以,我写的,若是小事,便具代表性,属大事范畴,要不就是言论自由这类头等大事。</p>
<p>能够当上中央委员的,想必心胸都宽广,听逆耳忠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且不须象哄小孩子那样将作品改用委婉的语气,因而我便秉笔直书《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包括《<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lt;</font>狂人日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t;</font>续》、《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lt;</font>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t;</font>续》),但只有二家刊载,其余的都被删掉了。刚才说过,中央委员的心都宽广,他们不会只听顺耳的话,未刊载可能是管理员版主们认为此文太杂乱。我便将此文改写,分成三篇文章:《<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lt;</font>狂人日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t;</font>续》、《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lt;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gt;续》。《<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lt;</font>狂人日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t;</font>续》基本上都刊了,然而另二篇文章刊的还是较少。我查找原因,觉得是因为管理员版主们小心慎重稳妥求平安的缘故。我便将那刊的较少的二篇文章磨去了棱角,仍采用原来的题目。方方正正的文章,磨去了棱角,便成了椭圆。我把这椭圆发表,刊载的网站还是少。椭圆还有方正的影子,再磨下去,就成圆的了,而我又没染上歌颂症,是不会唱赞歌的。细思,这二篇文章还是要发表,因为《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中所说的言论自由不仅要提而且还要倡,《&lt;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gt;续》中说的公益的事要推广。我不再遵从管理员与版主们的意愿,仍在网上推广这二篇文章。这就众网友们见着的:《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与《<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lt;</font>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t;</font>续》。</p>
<p>这个时候博客论坛上出现了新版规:<u>请勿在帖子中(标题和内容)加入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u>。这条版规害我不浅,我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才找出原委。这还幸亏“(标题和内容)”的提示作用,要不然我可能还会多耗费几天工夫。原因是我三篇文章里倒有二篇文章中的双书名号里面有单书名号。而单书名号,有些博客论坛确凿不能跳转,刊发出来后,只能用奇形怪状的符号代替。然而若只用一个书名号,标点符号便错了,何况这单书名号并不是我发明出来的,所以在此慎重声明,怪不得我。</p>
<p>接下来我开始正式推广我的《成长》。<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我将“大千世界底层写真”<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的标签加在文章前面,用的是大字体。因为要推广《成长》,我在文章后面附了作者简介。过了几天,网络上的博客论坛就象马蜂窝被捅那样,一下子热闹起来,许多博客论坛都增添了版规:“<u>不准滥用权利使用大字体做标题;请勿张贴任何形式的广告;请勿张贴未经公开报道、未经证实的消息,亲身经历请注明;不得上贴造谣、诽谤他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言论;不得泄露国家秘密</u><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u></u></p>
<p>章文在《必须捍卫言论自由》中说:“……因此,在某些国家,所谓的“煽动颠覆国家罪”确是最荒唐的罪名,如果一个国家可以用言语去颠覆,那么这个国家的根基实在是太不牢靠了。罪不在言语,而在执政者的执政水平……放眼古今中外,哪个国家和王朝的覆灭,是因为言论的力量所致?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腐朽无能而葬送了自己,言论即便有份,也只是居中起到了加速的作用。种种加诸言论之上的罪名以及惩罚,都是违反人性的,它禁止人说出心里话……”<br/>&nbsp;&nbsp;&nbsp; 冉云飞在《中国官员们的恐惧》中说:“把批评政府混淆为颠覆国家(许多文字狱由此而来),把公布民众有权利知道的真相视为泄露国家机密(如学生死难名单的公布),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要限制互联网言论的原因。与此同时,他们重复老掉牙的散布谣言的罪名,即令是散布谣言,其根源也在你不公布真相,同时也不遵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致。不惩处不公布真相的罪恶行径,却单方面惩处谣言,这本身就是一种为恶的强盗逻辑,这样单方面的惩处是强权的典型特征,何况不公布真相是谣言得以存在的原因,不惩罚祸首却惩罚小恶,何以服众?<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谣言只会止于信息公开、真相公布、言论自由。”</p>
<p>我自思,难道我写得文章的内容有假吗?事与人名不是有据可查且很容易证实吗?我又刊发了《<b>得失</b>》、《<b>书碟目录</b><b><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b>》、《<b>论一稿多投</b>》等短篇,作品后面都附了作者简介(这个时候我修改了作者简介,开头便说“本人诚实”,这就是广大读者见着的作者简介了),于是《成长》便开始广为传播了。接下来又见着有些论坛的版规的首要位置刊着:<u>不要影响政府形象</u>。这条规定有二种意思,其中重要些的一种是代表政府的领导对谏者采取的方式不要影响政府形象。还有的版规是:<u>本版禁止讨论政治话题,禁止恶意攻击政府,违规封</u><u>ID</u><u>处理,不再警告</u>。&nbsp; </p>
<p>这个时候,有些论坛说是升级,限制发稿。有些论坛新增了一些框框。网络上的网络警察也增多了。<u>敏感字也禁</u>得更厉害了。有的论坛,发狂人日记续时,虽然李洪()这样的字屏蔽了,在发后面的部分(便是不发作者简介),也仍说有不良信息,不许发。</p>
<p>我最初发稿是在网吧,因为按时间收费,时间比较紧,注册登录后便匆匆发稿。好景不长,几天后便有了<u>新规定:注册后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发贴</u>。有的社区,说新用户要60分钟后才能发;有的要6小时后才能发;有的要二天。既然是这样,注册后隔段时间再发稿便是。然而,隔段时间后登录,有的说是用户组,不让发;有的说是用户组没权限;有的说用户组无法发贴;有的说本版特定用户才能发;还有的更干脆,说用户不存在,连进入上次注册的论坛也不能<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p>
<p>第一次在XX博客(用刘晓民)注册,注册后说需要审核,过段时间(3月2日)登录欲发稿,电脑显示“您未通过管理员审核,不能进入后台”,再过段时间,还是如此。第一次在本省的XX论坛注册,便说我查询得太频繁了,不让注册,将用户名改为湖南刘晓民注册,又说“你发布的信息中有不符合网络规定的文字‘刘晓’,请调整。”改为晓民湖南省后,任你怎样点击“完成注册”,就是不跳转页面。到强国论坛注册后,第二次登录(2009年1月19日,用“刘晓民”登录人民网强国社区)时,电脑提示说:“用户名或密码带有非法字符。”<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XXXX</font>论坛也说“刘晓民”是系统屏蔽字符。<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对于他们如此认真地执行规定的态度,我非常钦佩,以致于我把这些唯恐我高唱颂歌而腐蚀我们伟大的党的网站的名字都保存了,以便在将来的某年某月某日,当法律被完全踩在脚下时,能将这些特别束缚言论的卫道者们展示出来,歌颂一番。 </p>
<p>便是已经发了稿的论坛,有些虽未禁言,却因分数为负,在论坛的时间不够等等原因,而不能再顶贴或发稿。</p>
<p>最初上网,时间基本上集中在晚上<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8</font>点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点。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份时,有的网站规定在晚上11点以后就不能发稿顶贴。有的规定在晚上11点半以后不能发言。不过,这样规定的,我只发现了几家,因而领导这一条英明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p>
<p>以前发稿,个别网站有限字数的,到<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份,限字数(限字数是正常现象,这里指特别限字数的)的网站增多了,且字数限得更厉害了。有的论坛,发《&lt;狂人日记&gt;续》这样的短篇,也要做三四次才能发完。有的回复也限字。</p>
<p>水平上差不多的文章,《<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lt;</font>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gt;</font>续》,因为主旨是赞,所以刊的便多些;《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因为主旨是谏,所以刊的便极少。这“极少”是什么结局呢?雅虎是“极少”中的一家,开始说是雅虎群组要被关闭,过段时间,果然关闭了。我在雅虎加入的群组,一个也没了,发表的文章,一个字也找不着了。</p>
<p>到2009年元月,值得歌颂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已升级:<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5</font>日已经是七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还是专项行动。我欲进入聚友群组,但电脑显示:“为了更好地配合政府部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聚友群组暂时关闭,处理社区低俗信息。”有一半的群组的文章不能见着了。接着新浪圈子的搜索功能也被取消。一些网站被关掉。没关的网站,不少的,删掉我的部分(《成长》的第五部第三章、第五章以及《写给中央委员<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的公开信》等)文章。</p>
<p>我大量刊发作者简介后,论坛上开始着重<u>抵制广告</u>。说到这抵制广告,我觉得很有必要象八九十岁的老太婆那样唠叨一番:</p>
<p>整治有害的广告吗?那些强行弹出的、你把它关掉反而还成了点击打开的<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仍和以前一样多,看来不是整治有害的广告了。那么是整治未出钱的广告了?然而一些凭权的(如版主们),照样广告,看来不是整治未出钱的广告了。有钱的,自然仍然在广告。散兵游勇式的广告也还是和以前一样多。有害的、有权的、有钱的、散兵游勇们都仍然在广告,那么究竟是整治什么样的广告呢?各人自扫门前雪,我查看我自己的文章,就只作者简介有嫌疑——确凿有嫌疑!尤其是,有的管理员或版主在删了刘晓民的文章后,还象吃了伟哥那样雄纠纠气昂昂地梗着脖理直气壮地说:“哼!删你的贴还并不是仅仅因为你的贴子涉及政治!”然而作者简介自古就有,历史悠久。发表作者简介我又自认为是为繁荣文学尽力,是作者未得到钱而有益于社会的事。而且,作者简介上的内容都是值得推广的。唯一的,是作者得到了虚有的名。但法律也好,善良的人民也好,从未说发表了作品的作者要将自己的简介隐藏起来。作者简介上说的事,如果有一丁点儿假的,那么,可毫不费力地对刘晓民动用法律的手段。究竟是整治什么样的广告呢?我对我的作者简介左看右看,终于看出问题来了——问题不在作者简介本身,而在抵制作者简介的人——他心里有鬼!——然而心里的鬼是难以捉出来的,何况啰哩啰嗦这么一大段,全是我的个人之见,所以这抵制广告的事,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桩疑案。</p>
<p>吴祚来在《当代中国十定律》中说:“ ……4、不博爱换自利:这是一个没有博爱精神的社会,尽管志愿者们使我们看到博爱精神在新一代人身上复兴,但主流社会不给博爱以真正的社会空间……人们自利可以,但博爱,不行。因为你表现出博爱,你就抢占了道德制高点,使某些组织失了颜面。”</p>
<p>我想:这或许是某些组织对我的《成长》与“作者简介”反感的原因。但是,无论是谁,若说作者简介中有一句假话,我都会反驳他,以维护作者简介开头的四个字:“本人诚实”。<br/>&nbsp;&nbsp;&nbsp; 我是在<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08</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开始正式传播《成长》,中央是在<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09</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月初开始正式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我正式传播《成长》到现在已<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7</font>个月,中央正式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到现在已接近<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7</font>个月;我会继续将《成长》传播下去,不知中央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还整治多久?我这样对比,是想说三点:</p>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font>二者差不多同步。</p>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font>开始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时,有人议论会整治多久。有人说这种事不过几天,最多一星期;也有人说,对国家来说,这只不过是鸡婆脚痛的事,有时也就是一纸命令。他们这些话参照以前中央许许多多的政策,非常正确,然而,这一次他们都错了。因为低俗之风可能亡党亡国,否则,决不值得中央动用七部委(以及七部委下面众官)以及这么多管理员版主还花上这么久的时间。并且,看样子低俗之风不整治好不会罢手。</p>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3</font>如果把这种认真精神用于反腐败,一定成功。</p>
<p align="left">接下来是要在网络上<u>禁人肉搜索</u>,我在《中国的论坛上的不合理的现象》里已提到了,这篇文章里就不重复了。</p>
<p align="left">接下来又在网上看到<u>备案</u>这个词。备案这个词本身的意思我是知道的,非本身的意思我不想去弄清。对我的直接作用是当我登录某个论坛时,电脑上显示“该论坛未备案”,这六个字取代了我以前所有的作品。当然,这美其名曰的“备案”,是在权力的作用下合法又很堂皇的。</p>
<p>接下来要<u>实行网络实名制</u>(有个网站的实名认证是要输入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手机号码、住址,并且不是本地住户与不是本地手机号码的都不会得到认证。冉云飞在《中国官员们的恐惧》中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各位杭州网民今天受到的限制与侮辱,明天就可能降临到我们的头上,因此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我们应该用尽一切理性的办法来表达我们的不满以及对杭州网友言论自由的声援。否则明天最高当轴推广‘先进的杭州经验’,全国的网络就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大监狱。<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p>
<p align="left">接下来要在电脑中安装过滤软件(注:如果不过滤掉文学网站、敏感词之类,可能是东西)。</p>
<p align="left">接下来<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p>
<p align="center">二</p>
<p align="left">我在新华网发表《成长》的部分章节时,用户名曾被锁定。后来看到人民网可以给中央领导留言,于是便留言:</p>
<p>能给中央留言,这很好!下面是我有关言论这方面(分为三小点)的留言。<b></b></p>
<p>1:我所写的《成长》上篇,3月31日寄XX杂志社的社长、主编、副主编,刚才在电脑上查到主编已降为副主编,副主编已降为编辑,(社长的情况未查到),他们不过是将稿件向中央传递,并且,他们已按中央的意思,给我寄了退稿信,他们为何是这个结果?</p>
<p>2:9月25日,我从《成长》上篇中摘了开头结尾[分别是第一部,第五部的第3章、第5章(第四章有3万7千字,篇幅太长,未摘入)],与《&lt;成长&gt;续》,在新华网的博客上发表(登陆名是<u>chongzhang</u>密码是XXXXXX),当时电脑上一直显示正在审查中,第二次上网查看,电脑上显示“该用户名已被锁定”,难道中央真的只要歌功颂德与无关痛痒的言语吗?</p>
<p>3<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p>
<p>不知我的留言中央是否看到了,但后来新上任的姓刘的主编已不见了,潘凯雄恢复了主编职务,洪清波恢复了副主编职务,新华网博客也取消了锁定。</p>
<p>聚友博客刊发我的文章一段时间后,感觉聚友网的管理员吾空“不在线”了,取代他的二位,应当是他的妻子与女儿。</p>
<p>这类事,是我初涉网络的另一方面,详略各举一例。</p>
<p align="center">三</p>
<p align="left">以上是我初涉网络的一小部分,有关初涉网络的事是非常多的,如果全部罗列出来,实在太长。我若把自己很长的文章罗列出来,唯一的作用是能治愈读者的失眠。此时为了驱散读者的睡意,我不得不转载二段名家的文章,为读者提神:</p>
<p>“<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9</font>、反腐败为什么不能有效进行?体现了从既得利益出发的一种权衡……多年来的反腐败,基本停留在表演性和杀鸡儆猴的层面,而对于实质性的反腐败措施,尽管从上到下心知肚明,但一直没有根本性的推进,特别是将反腐败的措施诉诸社会,更是噤若寒蝉。<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0</font>、维护既得利益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我们社会把精力和资源过多地用到了这个地方。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得不压制言论自由。可以想想,为了压制那些言论,我们用了多少的精力和资源?<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假如有某个领导拿整个网络开刀,可能不会是为了针对一个刘晓民,他会把这半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反腐败——刘晓民转载此段时注<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计想绕过民主这个坎儿。可以想想,为了不民主我们费了多大的劲儿,编造了多少理由和理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我们就不得不压制民众正当的利益表达,于是酿出了多少群体性事件,为了解决群体性事件就花费了多大的精力?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很多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我们都不敢采用,为此我们不得不使用那些笨拙而无效的运动型办法,为此又浪费了多少的资源和精力?……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批普适价值?是普适价值中的什么让我们大动肝火?说穿了无非是民主自由,因为民主自由威胁既得利益。但直接批民主自由又不好听,只能拿普适价值说事了。但在信仰尽失、道德沦落的今天,连普适的价值也成了批判的对象,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既得利益,又不得不如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strong>孙立平:《</strong>最大的威胁<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p>
<p align="left">“学者称官员用公权力打击网上不利言论属违法(载《人民日报》<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09</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6</font>日第<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1</font>版)[核心观点]: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并积极回应民间的质疑,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官员的一项基本素质。然而,有许多官员依然对网络比较抵触,甚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网络煽动了百姓情绪,一旦网上出现了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就迅速删帖甚至查封ID,并动用公权力对发帖者进行跟踪、报复。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违法的。”——中央党校副教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刘素华</p>
<p>作者简介:本人诚实,2002年年底、2008年3月31日、2008年6月18日三次寄稿中央,有关这三次寄稿而提及的人名、单位、事件,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处虚假,则读者可当作这些全是假的。<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02</font>年年底是用寄信的方式,寄信与王蒙、阿成、光明日报报社社长、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报社社长、中国作协主席、社科文研究所长、湖南省作协主席、苏童、肖克凡、林希等人,由他们将信转寄中央,将农负、官腐、社会秩序差等情况反映给中央<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中央后来治理了社会秩序(应是在湖南省的范围内)、免除了农业税、对农民实行补助,并实行了医疗保险等等<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2008年3月31日是寄《成长》与《当代》杂志社社长、主编潘凯雄、副主编洪清波等人(主管《当代》杂志社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此稿于4月上旬到中央手里。中央在4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反腐(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裸体干部”浮出水面。“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犯罪、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的案件<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55959</font>件,同比上升<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1.66%</font>;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2009年统计出的这庞大的数字说明了反腐的成绩,同时也完全证明了我在《成长》第五部第<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3</font>章、第<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5</font>章中说的贪污腐败已经泛滥成灾。<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08</font>年刑事案件审结数为768130件)。本人为民为国,中央领导集众人之智确定再发布出来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法学家们制定的法律,我寻出错误的与不妥当的,共一百二十余条。其中五十余条罗列在<b>《成长》免费稿</b>11,四十余条融入《成长》其它部分,其余的从《&lt;成长&gt;续》的附录(6月18日寄出去,约6月下旬到中央手里)以及其它短篇中指出来。本人倡导言论自由,在网上发表《<b>写给中央委员</b><b><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b><b>的公开信</b>》。本人务实,97年国家省市公布人均纯收入为二千多,并被许多报刊刊发转载十年,我在《成长》第二部中,以农民的人均用电量(那几年我在村里当村电工),推翻这个几千个拿工资的统计出来的数字。本人关心社会,力图文学繁荣,在网上发表公益性的《书碟目录1》续、文学作品的推广与功用、中国的论坛上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由上传裸体画所想到的、正义的声音<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1</font>篇、三次寄稿中央、写给管理员版主网友们<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font></p>
<p align="left">通联:湖南省汉寿县阳南塘街道知识书社。邮编415903</p>
<p align="left">授权声明:为繁荣文学,此稿(指以上稿件,不包括其它网站刊出的以上稿件)任何国家的单位或个人在<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2009</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2</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30</font>日以前,均可摘录、转载、出版(不限地域,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任何一种语言传播),而不必向我、刊此稿的网站(不包含未刊出授权声明的网站)支付稿酬。不同意此条款的版主(或管理员),烦请将此授权声明删除。<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font>刘晓民<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 2009</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6</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New"  Roman">10</font>日。</p>
<p align="left">&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6: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
<p align="center">房价与经济危机</p>
<p align="right">刘晓民</p>
<p>房价与经济危机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中国官员与房地产商的贪婪却硬使它们的性质相同。</p>
<p>发生经济危机时,多数的老百姓买不起资本家的牛奶,这个时候,资本家不是将牛奶降价,而是将多余的牛奶喂猪,使牛奶不降价,从而维持牛奶的差价,结果是更多的老百姓饿死了。当老百姓觉得房价太高的时候,房产商没采取溥利多销的措施,反而提高房价,使房子增值,使他们的利润增加,结果是更多的人负债才买得起房。&nbsp; </p>
<p>房子是要买的,而且你不可能跑到外地去买,只能在你工作的那地方买,这样,你就被房产商捏在手心里了。房子十万元你嫌贵吗?十五万!十五万你嫌贵吗?二十万!钱少的,让你永远住租房受剥削。有钱的,要把你一下榨干,甚至要你负债。畸形的房价就这样被房产商扭曲了。</p>
<p>房子十万元一套,十套房子卖百万,但是十一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买,因为贵。因有三个人买,房产商便说房子供不应求,将房子涨到二十万元一套。虽然买房子的减少了一个,只有二个人买了,但房产商却比原来还多赚了十万,而且库存的房子还增值了一倍。原来买房子的三个人,一个只能住租房了,一个花光了全部积蓄(房子不涨价他是可以存十万元的),一个亏欠了十万元的帐(房子不涨价他的钱刚好买一套房子,现在他要用许多年的时光去还帐)。而对于房产商而言,虽少销售一套房子,但他赚得更多。这是房价为什么会涨成畸形,涨成畸形后房产商还将房价扭曲的原因。</p>
<p>我所知道的,是许多房子空着,这相当于资本家库存的牛奶;有些房子租给了搞养殖的养了鸡和鸭子,这相当于资本家的牛奶在喂猪。是人人都有房子住了吗?不是的,上段十一个人里有四个挤在一间房子里,另五个人住着租房。这相当于穷人正忍受着饥饿。因房子卖出了二套,睁眼瞎就说“这说明人民买得起房子”。他说得太正确了!人民是买得起房子的:花百分之八十的积蓄是买,把积蓄花光也是买,把积蓄花光还负上一笔债也是买。人民怎么会买不起房子呢?刘晓民接着睁眼瞎的话说下去:可惜人民用所有的积蓄加负债都填不满房产商的心窝子。</p>
<p>有网友曾写了这样一段话:<b>“中国房地产的本质</b><b>&nbsp;</b><b>:牛通过勤劳致富有</b><b>5</b><b>元钱存在老鼠开的钱庄里。牛打算拿这</b><b>5</b><b>元钱建一个小牛棚,大概要花</b><b>2</b><b>元买地,花</b><b>3</b><b>元建牛棚。王八是搞工程的,他想在牛身上挣更多的钱,于是找来当投资顾问的狐狸想办法。狐狸说:这好办。于是找来管地盘的狼,开钱庄的老鼠一起来商议。结果王八从老鼠那里借来</b><b>200</b><b>元,用</b><b>100</b><b>元买了狼的地,花了</b><b>3</b><b>元把牛棚盖好,花了</b><b>50</b><b>元给了狐狸咨询服务费。牛没有地,只好求王八把牛棚卖给它,王八要价</b><b>500</b><b>元。老牛说只有</b><b>5</b><b>元买不起,这时候狐狸说服牛去向老鼠借钱;老鼠答应借</b><b>500</b><b>给牛,前提是要他连本带利还</b><b>600</b><b>元,可以分</b><b>10</b><b>年还清,并且产权证拿来抵押。结果成交。牛到最后花了</b><b>600</b><b>元买来了牛棚,牛棚比地价加建设成本高了</b><b>11</b><b>倍,牛努力了十年去挣钱还贷。</b><b>(</b><b>最后老牛住</b><b>70</b><b>年后可能有偿续期</b><b>,</b><b>小牛犊子再住继续交钱</b><b>)</b><b>在这场交易里面,狼,老鼠,狐狸还有王八都挣了钱。以后他们就如法炮制,迫使更多的牛去贷款买房子。这时候,驴看到有机可乘,到老鼠那里贷了好多好多的款,把王八盖的房子都买下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了牛。牛的还贷期就越来越长,吃的越来越差,小牛犊子也不敢生了。由于牛的数目越来越少,狼觉得这样下去自己没有牛肉吃了,非饿死不可,于是开始调控,不让老鼠再借钱了。但是王八还没有停止盖房,把自己挣的钱和贷的钱全投入生产了。驴手上的牛棚囤积的很多,卖不动了被套牢了。结果,老鼠,王八,还有驴都挣了好多的牛棚。钱到最后集中到狼手上。如今,谁都等着狼把钱拿出来救命。聪明的你,如果你是狼,你会拿钱救哪个?快要饿死的老牛把省吃简用省下来的</b><b>2</b><b>元钱加上从老鼠那里借来的</b><b>100</b><b>元,让小牛去深造,说:‘孩子,你长大了一定要混到狼群里啊</b><b>&nbsp;!&nbsp;</b><b>’”</b> </p>
<p>房子原本是八万元一套的东西,为什么会涨到一百万(一千多万)呢?若说物以稀为贵,但全天下并非只有几栋房子可卖。便是只有一栋房子可卖的时候,也可去建许多的房子,因为中国的地并未缩小到十分之一。若说是城市人口密集,但房子是可以码得很高的。而且房子的原始成本本来只有七万五千二百元。所以,房子的价格超出九十二万多元是人为因素,是因官商的心变了颜色的缘故,而超出九十二万多元还未将官商撑死是因大领导的眼睛坏了。歌颂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人,千万不要忘了在改革开放的路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路,住房问题是彻底的失败了。因为这条路如果正确的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应是人人有其房的。</p>
<p><b>《当中国国情与国际接不了轨的时候……》一文中曾这样写:“</b>……有些决策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手里有两套法宝,一套是‘<b>中国国情</b>’一套是‘<b>与国际接轨</b>’。当干部人人享受过了福利分房待遇之后,他们便与国际接轨,取消福利分房,推出商品房(公务员却可以享受购房补贴)。他们却恰恰忽略了人家外国土地私有这个关键因素。中国人并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都属于国家,却要被迫付出昂贵的价钱购买一套只有使用权的商品房。而当人们对此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又会说这是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但是,当他们发现香港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对自己比较有利后,就立即和香港接轨了!订了个70年使用权制度,迫使人民祖祖辈辈不断花巨资购买有限使用权。但香港是什么情况?香港原先是殖民地啊!英国只租用了99年啊!它搞个使用权无可厚非,因为土地本不是它的,时间到了就要归还的,你搞使用权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中国是公有制吗?不是全国人民拥有对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吗?但落实到最后怎么变成绝大多数人都一无所有了呢?怎么就变成必须购买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呢?所以在这方面就和香港这个‘殖民地’接轨,就不和其他的国际接轨。”</p>
<p>我在《成长》第五部第五章中曾写道:“人来到这世上,这世上的土地、水、食物,他就应有一份。”可对于房产商与官员们来说,中国的土地,实际上是他们私有。因为官员能将农民的地强行征收农民却没权力拒绝;农民也不能给自己的地定价,征收的地卖出价为一百元而房产商只付出十元钱。也有反抗的弱者,可最后的结局总是官员与房地产商合伙将拥有这块地的农民用暴力驱走。</p>
<p>综上所述,买房子的人,你们是否认同《成长》(节选)中写的“这是披着社会主义的皮的资本主义”这句话呢?</p>
<p>要么是资本家维持高利润,穷人穷困而死;要么是穷人改变状况而令资本家的利益受损。明白这一点,就应知道经济危机与房价原本是极易解决的问题。官商用权力暴力取得土地,想方设法抬高房价,可有些人却还用乞求的眼神希望他们降价——他们或许是真的不知道刘晓民写这篇文章的意思。 </p>
<p align="right">2009年8月10日</p>
<p align="left">作者简介:</p>
<p align="left">本人诚实,2002年年底、2008年3月31日、2008年6月18日三次寄稿中央,有关这三次寄稿而提及的人名、单位、事件,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处虚假,则读者可当作这些全是假的。2002年年底是用寄信的方式,寄信与王蒙、阿成、光明日报报社社长、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报社社长、中国作协主席、社科文研究所长、湖南省作协主席、苏童、肖克凡、林希等人,由他们将信转寄中央,将农负、官腐、社会秩序差等情况反映给中央[中央后来治理了社会秩序(应是在湖南省的范围内)、免除了农业税、对农民实行补助,并实行了医疗保险等等]。2008年3月31日是寄《成长》与《当代》杂志社社长、主编潘凯雄、副主编洪清波等人(主管《当代》杂志社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此稿于4月上旬到中央手里。中央在4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反腐(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裸体干部”浮出水面。“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犯罪、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的案件55959件,同比上升11.66%;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2009年统计出的这庞大的数字说明了反腐的成绩,同时也完全证明了我在《成长》第五部第3章、第5章中说的贪污腐败已经泛滥成灾。2008年刑事案件审结数为768130件)。本人为民为国,中央领导集众人之智确定再发布出来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法学家们制定的法律,我寻出错误的与不妥当的,共一百二十余条。其中五十余条罗列在<b>《成长》免费稿</b>11,四十余条融入《成长》其它部分,其余的从《&lt;成长&gt;续》的附录(6月18日寄出去,约6月下旬到中央手里)以及其它短篇中指出来。本人倡导言论自由,在网上发表《<b>写给中央委员</b><b>……</b><b>的公开信</b>》。本人务实,97年国家省市公布人均纯收入为二千多,并被许多报刊刊发转载十年,我在《成长》第二部中,以农民的人均用电量(那几年我在村里当村电工),推翻这个几千个拿工资的统计出来的数字。本人关心社会,十几年来一直是耗费着自己的低微收入,做一个人大代表该做的事。本人开书店力图文学繁荣,支撑一个不赢利的书店近十年,书店倒闭后又在网上发表公益性的《狂人日记》续、得失、志仁的婚事(节选)、丧事与迷信1、论坛上的不合理现象、《成长》第一部、成长第四部、成长(节选)、《成长》续、写给管理员版主网友们、三次寄稿中央、初涉网络,接下来会发表房价与经济危机、言与法、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成长》的传播、无病呻吟。</p>
<p align="left">现在的当官的,不少是铁脑壳,里面装的尽是沙子。我每发布一次文章,他便对管理员与版主们打压一次;我发了八九个月,他居然对管理员与版主们打压了八九个月;我若发稿几十年,不知他是否会对管理员版主们打压几十年?不过本人还是决定沉默一段时间(在国庆节前后开始),看这领导能否醒悟?[刚才(8月16日)获知语文教材在删鲁迅的作品,本人沉默倒也顺了天时]</p>
<p align="left">通联:湖南省汉寿县阳南塘街道知识书社。邮编415903 </p><br/>
<p>公告:转载我的文章的网站[现在刊我的文章的网站有近千家(搜索汉寿刘晓民与我的文章的题目统计出的数字)],去掉作者简介无所谓,将简体字改成繁体字无所谓,将我的性别随意安排也无所谓,但是,请不要将文章的意思颠倒过来[如搜索“大先生刘晓民”找到的《成长》续(节选)一文,简单改成复杂,公开信改成暗地信]。<b></b></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center">&nbsp;</p>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
<p align="center">《成长》的传播</p>
<p align="right">刘晓民(137)</p>
<p>本文为《我与中国》第五章:</p>
<p>现在有些领导,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为了掩饰他们的专制独裁,口口声声要下面提建议。读者们必须弄清这个建议的含义,不要以为这个建议,是书店里的词典上的建议。他们是另有不公之于众的私人词典的。我这几个月传播《成长》的经过可以证明。</p>
<p align="left">《成长》,是真正的提建议,但08年6月23日,我却收到了《成长》的退稿信。换成另一个人,说不定立时(奥运会前)将《成长》传播了,但我仍按原来(《成长》结尾、《&lt;成长&gt;续》结尾)说的,在奥运会以后传播。我知道《成长》是能随时公开的,因为《成长》是为民为国;但官方不这么认为,《成长》被退稿便是证明之一。谁是谁非呢?《成长》在奥运会前公开,万一不妥呢?所以我在奥运会以后才传播《成长》。</p>
<p>《&lt;成长&gt;续》原本是在《成长》传播以后才传出的,因心忧地震灾区生命因发觉国家正在实行错误的粮食政策,我便在08年6月18日,将《&lt;成长&gt;续》提前寄与中央喉舌。</p>
<p>我在《&lt;成长&gt;续》中曾说只求《成长》对社会的益大于它对社会的弊。从这个立场出发,我在《成长》与《&lt;成长&gt;续》的传播方式上,采用的是缓慢传播的方式。从正式开始传播《成长》到此时(09年7月19日)写这篇文章为止,我一直是采用刊一天便停二天的传播方式。也就是说,这二天在网上发了文章,必定停下来观察四天。所以这几个月在网上发稿,典型的呈周期性。</p>
<p align="left">我在《&lt;成长&gt;续》中曾说:一件事一个人虽然能客观地从三方面去看,但归根结底,还是那个人的主观认为,是不一定正确的。 所以万一有一个网友能用几段话驳倒我(说出传播《成长》的害处与不能传播的理由而让我驳不倒这“害处”与“理由”),我就只能停止《成长》的传播。所以只要你有理,要制止《成长》的传播,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惜现在的这个领导,从来不讲理,一直是使用强权与暴力,一直是把论坛当作是他的而不是管理员版主网友们的一言坛。</p>
<p align="left">我曾用邮箱传播《成长》,也是周期性的传,二三个月一次。到此时,已传过二次(第二次包含了第一次的文章)。传的是大陆港澳台的报刊杂志邮箱,二次共传了五六百家。外国的报刊、杂志、大学……邮箱,试探性的传了几家。这几家里,涉及到政治的文章,一篇也未寄。</p>
<p align="left">现在有些领导,他们不要《成长》;有些网站也不要《成长》。不仅不要,还要把这萌芽抹杀。现在才刚开头,正是抹杀的良机啊!一旦这开头延续下去,《成长》传得家喻户晓,这良机岂不丧失了?以前在报刊杂志上看到领导们要下面提建议,电视里官们的喉舌也是这样说,这几个月接触网络,网络上官们的喉舌也是这样说……都口口声声要提建议,可刘晓民提建议的文章,每一篇都是一直遭到抵制!我知道答案,但是要问,我这些不会亡国又有益于国民的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疯狂的打杀呢?</p>
<p align="left">去年我在刊发《成长》以前,在网上搜索成长,只有十几处;几个月后,搜索成长,相关网页猛增到五千五百多万处。然而在能翻查的76页(七百多处)网页里,找我的《成长》,一处也找不到;找长篇成长、成长节选、成长第一部、成长续……也是一处也找不到——但别人一句话里的成长二个字都能找到——这个领导实在是太伟大了!束缚《成长》花的力气令刘晓民惊叹不已!于是我不得不将《成长》改为《成长免费稿》,便于读者搜索。如果这领导也制造出许多《成长免费稿》的话,我就又将《成长免费稿》改为《成长免费稿刘晓民著》。</p>
<p>《成长》上篇完稿于2005年,到现在,虽有这么多的杂志出版报社网站知道了,但还是消灭的对象,可见《成长》之类的文章,是不在繁荣之例的。只是,这个领导要繁荣什么样的文学呢?全都是歌功颂德的么?&nbsp; </p>
<p>只要你高唱颂歌,领导们就高兴。近二十年来我看见的所有征文,千篇一律的都是要歌功颂德。领导们从不要下面挑蔽指缺。似乎他们都是圣人,从未犯过错误也从不会犯错误似的。所以,他们说的建议,其实是个幌子,是利用你把你当工具,维护他们的统治。</p>
<p>一个歌星在台上唱二首歌,可以得几十万元;一个文人,刘晓民,为民为国,在困厄之中,发表文章,却连连受挫。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去高声歌唱。</p>
<p>我在《成长》中把问题指出来,你们采纳、实行,并在电视里报道出来;然而我刊发《成长》,却一直遭到封杀。封建社会,有不少“将军白发,不敢言功”的事,到毛泽东的时候,仍是如此,许多元帅将军,非但不能言功,还要将功劳改小才安全。当然我不是将军,只是打个比方。但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p>
<p>观历史,我似乎应该识趣,仍象第一次寄稿中央之后那样紧闭嘴巴(从2003年到2008年3月30日),不将寄稿的事(以及人名地址)向任何杂志报刊网络哼一声。但我还是传播了《成长》、作者简介、《三次寄稿中央》……因为我个人虽然能理解这些领导对我的打击报复,但领导的权威不可触犯一切功劳都是领导的这些潜规则必须要打破。历代被杀掉的功臣,建国后死的元帅将军文人……这些潜规则害人太多了!任何有良心的人,都要打破这些潜规则。</p>
<p align="right">2009年7月20日</p>
<p align="left">作者简介:</p>
<p align="left">本人诚实,2002年年底、2008年3月31日、2008年6月18日三次寄稿中央,有关这三次寄稿而提及的人名、单位、事件,任何地方,只要有一处虚假,则读者可当作这些全是假的。2002年年底是用寄信的方式,寄信与王蒙、阿成、光明日报报社社长、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报社社长、中国作协主席、社科文研究所长、湖南省作协主席、苏童、肖克凡、林希等人,由他们将信转寄中央,将农负、官腐、社会秩序差等情况反映给中央[中央后来治理了社会秩序(应是在湖南省的范围内)、免除了农业税、对农民实行补助,并实行了医疗保险等等]。2008年3月31日是寄《成长》与《当代》杂志社社长、主编潘凯雄、副主编洪清波等人(主管《当代》杂志社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此稿于4月上旬到中央手里。中央在4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反腐(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裸体干部”浮出水面。“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经济犯罪、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的案件55959件,同比上升11.66%;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2009年统计出的这庞大的数字说明了反腐的成绩,同时也完全证明了我在《成长》第五部第3章、第5章中说的贪污腐败已经泛滥成灾。2008年刑事案件审结数为768130件)。本人为民为国,中央领导集众人之智确定再发布出来的政策、采取的措施、法学家们制定的法律,我寻出错误的与不妥当的,共一百二十余条。其中五十余条罗列在<b>《成长》免费稿</b>11,四十余条融入《成长》其它部分,其余的从《&lt;成长&gt;续》的附录(6月18日寄出去,约6月下旬到中央手里)以及其它短篇中指出来。本人倡导言论自由,在网上发表《<b>写给中央委员</b><b>……</b><b>的公开信</b>》。本人务实,97年国家省市公布人均纯收入为二千多,并被许多报刊刊发转载十年,我在《成长》第二部中,以农民的人均用电量(那几年我在村里当村电工),推翻这个几千个拿工资的统计出来的数字。本人关心社会,十几年来一直是耗费着自己的低微收入,做一个人大代表该做的事。本人开书店力图文学繁荣,支撑一个不赢利的书店近十年,书店倒闭后又在网上发表公益性的《狂人日记》续、得失、志仁的婚事(节选)、丧事与迷信1、论坛上的不合理现象、《成长》第一部、成长第四部、成长(节选)、《成长》续、写给管理员版主网友们、三次寄稿中央、初涉网络,接下来会发表房价与经济危机、言与法、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成长》的传播、无病呻吟。</p>
<p align="left">现在的当官的,不少是铁脑壳,里面装的尽是沙子。我每发布一次文章,他便对管理员与版主们打压一次;我发了八九个月,他居然对管理员与版主们打压了八九个月;我若发稿几十年,不知他是否会对管理员版主们打压几十年?不过本人还是决定沉默一段时间(在国庆节前后开始),看这领导能否醒悟?[刚才(8月16日)获知语文教材在删鲁迅的作品,本人沉默倒也顺了天时]</p>
<p align="left">通联:湖南省汉寿县阳南塘街道知识书社。邮编415903 </p><br/>
<p>公告:转载我的文章的网站[现在刊我的文章的网站有近千家(搜索汉寿刘晓民与我的文章的题目统计出的数字)],去掉作者简介无所谓,将简体字改成繁体字无所谓,将我的性别随意安排也无所谓,但是,请不要将文章的意思颠倒过来[如搜索“大先生刘晓民”找到的《成长》续(节选)一文,简单改成复杂,公开信改成暗地信]。<b></b></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授权声明:为繁荣文学,此稿(指以上稿件,不包括其它网站刊出的以上稿件)任何国家的单位或个人在2010年6月1日以前,均可摘录、转载、出版(不限地域,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以任何一种语言传播),而不必向我、刊此稿的网站(不包含未刊出授权声明的网站)支付稿酬。不同意此条款的版主(或管理员),烦请将此授权声明删除。 刘晓民 2009年8月1日。</p>
<p align="left">&nbsp;</p><br/>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在世,第一要紧的是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的核心是政治。不能议论政治,夺走了公民权力中最大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在中国,多数的论坛博客,居然不能谈任何敏感政治话题!如果说这令人感到惊奇,下面的就更奇:这种情况这么多年来居然无人吭声?……如果言论不自由,那么,那么多的报刊杂志铺天盖地的那些宣传(民主、平等、自由、公民权利、监督……)就全都是假的。言论不自由,就更不用提公平、正义。……整治网络低俗以后的论坛:“不再是领导的一言坛,而是全人类为真善美而言的地方。全民网络议政,不再有控制敏感字的怪现象。言论自由,舆论监督一切不合理的事。”——摘自《中国的论坛上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4:47 , Processed in 0.0360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