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t-name">回乡之路</div><div class="txt-body"> </div><div class="txt-body">那条路在头脑中延伸<br/>闪着黄色的光。从那里<br/>我返回故里;从那里<br/>我走向外面的世界。当我<br/>在那条路上独自行走<br/>我又是那个十二岁的少年<br/>用弱小的灌木面对群山<br/>那是一条乡村公路<br/>走过四十年的光阴。它认识我<br/>只是不说话。道路的两边<br/>是松林的绿色寂静<br/>是玉米,石头,池塘和野花<br/>是狗,鸡和农舍。乡亲们<br/>从那条路上前行或回走,背着背篓<br/>挎着包,说着乡语<br/>晒着九点钟的秋日阳光 <br/><br/></div><div class="txt-body"><p></p><p>11日中午</p><p></p><p>隐于黑暗.山林庇护着你,忘掉<br/>过去,将自己埋葬.游于池塘,春草<br/>倾听蛙声.四十年过去,留下一片空虚</p><p>在地底,有你的藏身之处,学习蚯蚓<br/>泥土不会抛弃.四十年过去,留下什么<br/>只有风在耳边絮语,并同竹叶说话,带走蝴蝶</p><p><font size="2">散步<br/><br/>沿着公路散步,公路长满铁线草<br/>河边的林里传来鸟鸣的清脆<br/>在路边拾起一个生锈的铁圈<br/>??<br/>父亲在耙地,他踩在耙上<br/>牛拉他前进。一个村妇<br/>背一篓秧苗。池塘里,两个人淘秧<br/>??<br/>上边的路上走过散学孩子的喧哗 <br/><br/><br/>乡村的早晨<br/><br/><br/>蛙鸣将土房浮起,并形成海洋<br/>鸟声在南屋角外飞走,把天空叫得响亮<br/>??<br/>依旧是犬吠,迎送着路人<br/>太阳点燃了草尖的露水<br/>??<br/>乡村的早晨,院落寂静<br/>坡地移走了早起的农人 <br/><br/><br/>夜晚的三种事物<br/><br/><br/>蛙声穿透你的脊背,构成广大的黑夜<br/>并挨近松林,田野因此扩展,持续不断<br/>此起彼伏。夜晚因蛙声而不再孤寂<br/>??<br/>鸟儿的叫声令人心碎。在黑夜里无依<br/>从一根树枝到另一根树枝<br/>叫声微弱,它在呼唤什么<br/>黎明,天堂,还是失去了同伴<br/>??<br/>犬吠撕破黑暗。它在夜里也警惕<br/>也许它发现了什么,报告主人<br/>它一生忠实于人,睁大眼睛,拉长耳朵 <br/><br/>故居三行<br/><br/><br/>笋壳在土路上滚动,推动它的<br/>是风,风吹树叶,簌簌作响<br/>这时候有阳光,铺下薄薄的热<br/>??<br/>河流下方传来狗叫,邻家的<br/>一只蚊子飞过。石头在暴露<br/>它们已被切碎成方块,敞开自己<br/>??<br/>这时候你回到故居,帮母亲晾衣<br/>有邻居的闲谈,牛铃,隐隐的雷声<br/>你忘了身在何处:沉醉于存在的美<br/>??<br/>这是乡村:和平,宁静,与世无争,没有<br/>焦虑,一个人就是一片风声,一只鸟<br/>白云一样悠闲,天空一样湛蓝<br/><br/>山村的孩子<br/><br/><br/>这是清晨的平静。你已卸下负担<br/>坐在火炉旁。再也没有什么事了<br/>你守着光阴:忆起和光同尘<br/>甘其食,美其服,乐其居,和其俗<br/>对生活,你已没有奢望,只想守着一碗水<br/>这个早晨,依然阴暗,却不影响你内心的风景<br/>你想到一个退休工人。想到花草,鸟售<br/>一个人从人群弹射出来,归入天地<br/>你要回到故居,柴火旁,读书,冥想<br/>一只白猫来到你身旁。多年来,你<br/>渴望做一名隐士,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实现<br/>镰刀,锄头,月亮,钓鱼,牧牛<br/>把稻草码好,你乐于这些工作<br/>一个山村的孩子,注定要回到山村 <br/><br/><br/>麦穗上的月光<br/>??<br/><br/>在中年还能找到童年的幸福,那些麦穗<br/>麦穗上的月光。桐车。丁把牛。竹水枪<br/>那些摘棉花的往事,秧苗,和坝子上的玩耍<br/>??<br/>回到山村,正值深夜,鸡在呼唤黎明<br/>柴火燃烧。在这里,还能拾起童年的脚印?<br/>一些日子在重复,池塘重复池塘,还有瓦屋<br/>??<br/>这里,你又一次赋闲,把余下的岁月交付山川<br/>听风吹竹叶。你已是一个退休教员,回到故里<br/>度过你余下的日子,把牛牵到田里,或者回家读书 <br/><br/><br/><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tbody><tr><td valign="top"><div>结实的麦粒<br/><br/>一块铁沉下去,落在龙山<br/>---你的根据地,在那里<br/>有你的年事已高的父亲,有石磨 <br/>分成两半,置于院坝一角,有鸟儿<br/>在柏树顶鸣叫黄昏。多少年前<br/>你渴望用故乡的红土修一座土房<br/>看你的麦子由青变黄,看丝瓜<br/>爬上篱笆,为一朵云的流浪而忧伤<br/>而今,上天有眼:你终于实现了<br/>在故居,风车转动,麦壳被吹出<br/>留下结实的麦粒 <br/><br/><br/>一片石磨弃于竹林旁<br/><br/>就回到故乡:你唯一的通道<br/>西风。月。东山。那里的星<br/>在降落。你的心:扇子,夕阳<br/>??<br/>??<br/>在那里:牛卧于水中,草一岁<br/>一枯荣。圆山,永恒的突起<br/>芭茅花昭示岁月。油菜田里<br/>??<br/>??<br/>蜂儿奔忙,推迟花粉的到来<br/>石板上,落下梨果。水井<br/>被掩埋。一片石磨弃于竹林旁<br/></div></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100%" align="center"><tbody><tr><td valign="top"><div>田里停泊的彩霞<br/><br/>龙山,我的大雁献给你,一个精神病患者<br/>头脑里最深的坑。弹道。多少年了<br/>你没有忘记,关掉收音机。而今,我来到<br/>小溪旁的镇子。我是一根针,独自面对世界<br/>一条星辰的轨迹在你我之间。柴在燃烧<br/>梦在寻找依凭。你是一个人,一个病者<br/>你心中唯一的去处是龙山,你的故乡<br/>在那里,风歇在树叶上,鸡在地里觅食<br/>在那里,松风阵阵,白色的蝴蝶经过竹林<br/>水牛卧于池塘,鹅粞在水中的石上,象一片白云<br/>油菜花开的时节,田里停泊着彩霞<br/>两三只鸟丛中跳跃,碰落花粉<br/>而在你的生根之地,仰望星空,晒月亮<br/>做诗,饮茶,或者把谷草码好,再<br/>“带月荷锄归”。黄昏,在对面的山坡<br/>听到真意,忆起一位古代的诗人<br/><br/><br/>昨日重现<br/><br/>夕阳西下,一代代人类尽去<br/>-------博尔赫斯<br/><br/>坐在旧木圈椅,在故居,堂屋<br/>闭上眼,一片红光,一瞬间<br/><br/>想起童年,他从悬岩落下<br/>在院子北头,爷爷的怀里哭泣<br/><br/>眼前同是一片红光。三十年后<br/>他坐在爷爷常坐的椅上,昨日交叠<br/><br/>爷爷故去,坟在屋外的坡地<br/>父亲正在刨锄把<br/><br/>一代又一代人象花朵来到枝头<br/>离去,第二年的春日又重新到达<br/><br/></div></td></tr></tbody></table>山居秋日<br/><br/><br/>一支剑卸下伪装。多少日子过去,你没有 <br/>教会我在古老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 <br/>村庄的寂静令人怀疑松树的真实性。事物 <br/>是空白,缩在自己的梦里。云的一切是你自己安上去的 <br/><br/>收割后的田野里站着稻束。如同过去 <br/>坟是多年前的模样,它将穿越时间。而你 <br/>却在时间中。摩托车响了,增添山村的空寂 <br/>风还在路上。鸡在自己的世界嘀咕 <br/><br/>一个人在山村留下脚印,重复童年那枚 <br/>两只白蝶在相互追逐。一个人离开池塘 <br/>用帆布遮住谷子,免去小雨。一个人 <br/>给牛添上玉米杆,采一束野花给他的女儿 <br/><br/>而时间依然在语言中进行,你凝望山林 <br/>跟姑妈打招呼。你生起炊烟。盼望着明天 <br/>也许劳动是最好的药物,一个人劳动 <br/>就剩下动作,声音,看见白鹤歇在柏树上 <br/><br/><br/><p><font size="2">山村的晚餐 <br/><br/>龙山村的月亮变得高远。它在黄昏 <br/>出来。并升起一颗星星。地上的小木桌 <br/>已搭好,放上简朴的晚餐 <br/><br/>四周是绿色的海洋,蝉的大军 <br/>伏于其中,蝉鸣把山林扩大 <br/>犬吠从河对面传来 <br/><br/>三个人吃饭聊天。月色很白 <br/>冰凉的空气和谐着皮肤 <br/>玉米林十分安静,梨树叶微微晃动 <br/><br/>夏夜的蛙声 <br/><br/>蛙声与我仅一墙之隔,它们 <br/>悬挂在墙上,在我背后的临晨四点 <br/>蛙声是这样近在咫尺,听得真切 <br/><br/>没有蛙声的秧田,算不得秧田 <br/>没有蛙声的秧苗,是植物的死亡 <br/>没有蛙声的夏夜,算不得山村的夏夜 <br/><br/>蛙占据了屋外广大的黑夜 <br/>使一个人的诗歌安宁 <br/>田野的气息扑面而来 <br/><br/>乡下的早晨 <br/><br/>山村仿佛第一次醒来,又仿佛 <br/>已醒来很久。持续的早晨 <br/>结束昨晚的梦,来到熟悉的大地 <br/>如释重负。母亲已起来,还有父亲 <br/>鸟儿在屋顶播种钻石,鸡在叹息 <br/>猫在地上伸懒腰,蚂蚁在坎下忙碌 <br/>田鸡已叫得稀少,蝉鸣改写了整个早晨 <br/>我来到这熟悉的乡下早晨 <br/>我渴望迅速投入生活 <br/><br/>日暮时分 <br/><br/>乡下的夜晚十分安静。蟋蟀 <br/>对世界说着悄悄话,扔下一地碎银 <br/>田鸡献出了嗓子,一天的帽子摘下来 <br/><br/>乡村的夜晚是大地的宁静 <br/>父亲明日赶东兴,李子已在下午摘好 <br/>母亲吩咐,父亲在桌上写:豆干一斤 <br/>酱一斤,花椒一斤,木耳二两 <br/><br/>多少年前的日子重复 <br/>父亲赶场前的忙碌,他去外面的世界 <br/>我和母亲守在屋里 <br/><br/>六月十二 <br/><br/>今天是母亲60岁生日,今天 <br/>女儿回来,侄儿也会回来 <br/>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夫 <br/><br/>父亲一大早就赶场去了 <br/>吃好饭,杀了鸡,背一篓李子 <br/>他要去买宴席的食物 <br/><br/>母亲拒绝了客人,只让一家人团聚 <br/>两个妹妹,我,父亲,她 <br/>如今添了三个孙子,一个妹夫 <br/><br/>我们或许在外面受过伤 <br/>今天都回来了,回到故居 <br/>飞走的鸟儿又飞回来,歇在同一棵树上 <br/></font></p><p><font color="#ee1169"> 萧艾简介</font> </p><h3> 萧艾,原名曾思云,曾用笔名思云,男,生于60年代。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星星诗刊》,《诗潮》,《诗神》,《诗歌报》,《黄河诗报》,《中西诗歌》,《新诗文》,《当代文坛》等多家报刊,以及《诗歌杂志》,《进行》等民刊。部分作品入选《诗屋2006年度诗选》,《中原杯文艺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绵阳市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等。曾以教书为业,现居家写作。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油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h3><p> </p><p>地址:621713四川江油市小溪坝中学曾思云</p><p>电话:0816-3752060</p><p> 0816-6255263</p><p>e-mail:xa1226@yahoo.com.cn</p><p> </p><p><br/></p></font></p><p><font size="2">山村的晚餐 <br/><br/>龙山村的月亮变得高远。它在黄昏 <br/>出来。并升起一颗星星。地上的小木桌 <br/>已搭好,放上简朴的晚餐 <br/><br/>四周是绿色的海洋,蝉的大军 <br/>伏于其中,蝉鸣把山林扩大 <br/>犬吠从河对面传来 <br/><br/>三个人吃饭聊天。月色很白 <br/>冰凉的空气和谐着皮肤 <br/>玉米林十分安静,梨树叶微微晃动 <br/><br/>夏夜的蛙声 <br/><br/>蛙声与我仅一墙之隔,它们 <br/>悬挂在墙上,在我背后的临晨四点 <br/>蛙声是这样近在咫尺,听得真切 <br/><br/>没有蛙声的秧田,算不得秧田 <br/>没有蛙声的秧苗,是植物的死亡 <br/>没有蛙声的夏夜,算不得山村的夏夜 <br/><br/>蛙占据了屋外广大的黑夜 <br/>使一个人的诗歌安宁 <br/>田野的气息扑面而来 <br/><br/>乡下的早晨 <br/><br/>山村仿佛第一次醒来,又仿佛 <br/>已醒来很久。持续的早晨 <br/>结束昨晚的梦,来到熟悉的大地 <br/>如释重负。母亲已起来,还有父亲 <br/>鸟儿在屋顶播种钻石,鸡在叹息 <br/>猫在地上伸懒腰,蚂蚁在坎下忙碌 <br/>田鸡已叫得稀少,蝉鸣改写了整个早晨 <br/>我来到这熟悉的乡下早晨 <br/>我渴望迅速投入生活 <br/><br/>日暮时分 <br/><br/>乡下的夜晚十分安静。蟋蟀 <br/>对世界说着悄悄话,扔下一地碎银 <br/>田鸡献出了嗓子,一天的帽子摘下来 <br/><br/>乡村的夜晚是大地的宁静 <br/>父亲明日赶东兴,李子已在下午摘好 <br/>母亲吩咐,父亲在桌上写:豆干一斤 <br/>酱一斤,花椒一斤,木耳二两 <br/><br/>多少年前的日子重复 <br/>父亲赶场前的忙碌,他去外面的世界 <br/>我和母亲守在屋里 <br/><br/>六月十二 <br/><br/>今天是母亲60岁生日,今天 <br/>女儿回来,侄儿也会回来 <br/>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夫 <br/><br/>父亲一大早就赶场去了 <br/>吃好饭,杀了鸡,背一篓李子 <br/>他要去买宴席的食物 <br/><br/>母亲拒绝了客人,只让一家人团聚 <br/>两个妹妹,我,父亲,她 <br/>如今添了三个孙子,一个妹夫 <br/><br/>我们或许在外面受过伤 <br/>今天都回来了,回到故居 <br/>飞走的鸟儿又飞回来,歇在同一棵树上 <br/></font></p><p><font color="#ee1169"> 萧艾简介</font> </p><h3> 萧艾,原名曾思云,曾用笔名思云,男,生于60年代。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星星诗刊》,《诗潮》,《诗神》,《诗歌报》,《黄河诗报》,《中西诗歌》,《新诗文》,《当代文坛》等多家报刊,以及《诗歌杂志》,《进行》等民刊。部分作品入选《诗屋2006年度诗选》,《中原杯文艺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绵阳市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等。曾以教书为业,现居家写作。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油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h3><p> </p><p>地址:621713四川江油市小溪坝中学曾思云</p><p>电话:0816-3752060</p><p> 0816-6255263</p><p>e-mail:xa1226@yahoo.com.cn</p><p> </p><p><br/></p></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