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82|回复: 2

主题:东方既白("重庆立场"展序)----张晓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8 1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font size="5">东方既白</font></b></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序</p><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center;">张晓凌</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我与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秘书长阿尔诺·杜德里夫院士曾有一段对话,这位年高德劭的前辈几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中国文化是一种非常精神性的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努力通过各种工作,来保存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不应向以金钱为基础的美国文化低头。”这段话虽然暗含着欧洲人传统的优越态度,但放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却具有强烈的针对性,算得上警世之言。由此而论,“重庆立场<font size="3">·</font>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宗旨定为“本土情怀,当代风度”,是切中中国当代艺术之要义的,至少,它会引发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要义的思考。</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纵观百余年历史,中国的现代性、现代化虽为“后发外生型”,但作为一个曾创造过灿烂古典文明的大国,决不甘心做一个现代化的看客,而是要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完成现代化的构想。这种理想,一经在启蒙、救亡、国家主体、民族意识形态的层面上被放大,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创造力。因此,在一百余年历史中,中国人不仅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上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更是硕果累累:在表演领域,构建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梅(兰芳)派表演体系;在文学领域,产生新文学运动和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在美术领域,不仅有着和西方现代版画并驾齐驱的新木刻运动,还逐渐完成了油画的本土性实践以及中国画的现代转型……。</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然而,这个庞大的现代性成果却未产生相应的国际性影响。要么出于无知,要么出于偏见,西方主流文化对此一直采取视而不见或刻意忽略的态度。尤为甚者,近20余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西方主流文化更是以僵化的“当代艺术”概念和制度性强势来肆意阐释、切割中国当代艺术,并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强行予以定位。更为不幸的是,后殖民文化意识病毒般地蔓延,几乎构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国内亦不乏摇唇鼓舌者,处处以西方的“当代艺术”标准来衡量中国艺术家的创造,甚至,连中国画能不能成为当代艺术也成为问题。这种历史的滑稽戏在百年历史上一再上演,除了说明文化奴性心态的根深蒂固外,还能证明什么?这难道不值得当代艺术家警觉?</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一位长期研究拉丁美洲艺术的朋友曾感慨:墨西哥和美国有着漫长的国境线,却受美国影响最少。反之,墨西哥艺术家一再自豪地夸耀,是我们影响了美国。这一点,也值得中国艺术家深思。</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新世纪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伟大的转变,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上升,后殖民文化的迷雾正逐日消散,中国艺术家重拾信心,开始了新一轮的本土现代性实验。这种动人的情景,以及由此可能产生出的全新的审美形式和价值观,也许正是“重庆立场<font size="3">·</font>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宗旨的基本来源,也是它在文化判断上的合法性依据。我相信,由此完全可以构建一种本土现代性立场,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格局中的主体重塑。</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据策展人说,酝酿和筹划这样的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大展,他们前前后后花了近10年的时间。这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不过,最值得庆幸和鼓舞的是“重庆立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已经成功举办,100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结集出版。对此,我想用十年磨一剑的说法来描绘“重庆立场<font size="3">·</font>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成功举行和大展作品的结集出版。我们有理由这样希冀:假以时日,这个大展将成长为国际性的文化平台。</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乐观地讲,我们正处在中国文艺复兴的前夜,在前夜中积蓄的革命性冲动、想象力以及对晨曦璀璨前景的向往,将开拓出中国当代艺术的盛景。也许,千余年前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绘的情景将会为我们的向往增添一些洒脱与自信——“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5pt;">&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87pt; mso-char-indent-count: 20.5;">2007年10月</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3pt; mso-char-indent-count: 14.5;">&nbsp;</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3pt; mso-char-indent-count: 14.5;">张晓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96.3pt; mso-char-indent-count: 14.02;">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
发表于 2007-11-19 11: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再学习
发表于 2007-11-22 16: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嘉!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0:02 , Processed in 0.0295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