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0|回复: 2

四面楚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4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场预谋 顺利实施<BR>鸟翅 慌乱成<BR>奋力划动的 桨<BR>一个人 在原野的中心<BR>在今天 和昨天的纽扣上<BR>伫立<BR>身姿<BR>被所有的树<BR>复制<BR><BR>四面楚歌<BR>猎猎作响<BR>突然自立的水 结队肆虐<BR>平时 无法企及的 山脊<BR>花朵 穿上虞美人的外衣<BR>倒地<BR>树 伤心成<BR>无法拦阻的 省略号<BR>渡江<BR><BR>感叹号 在感叹声里<BR>成为 王者<BR>彩虹的王冠 博大<BR>让我们看见<BR>一个 两个 三个<BR>自己的背影<BR>渐行<BR>渐远<BR></P>
发表于 2007-6-4 22: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的创作很勤奋啦!我想以这首诗中的修辞为例,解释一下为什么前段时间我说你的诗歌比较陈旧——</P>
<>鸟翅——桨,身姿——树,花朵——虞美人,树——省略号,彩虹——王冠</P>
<>以上这些喻体和喻象的关系有个共同点,即距离很近,形似较多,难以产生张力,这种传统技术对于当代人而言,早已产生审美疲劳。现代诗中有个规律,即喻体和喻象之间外在的距离越远,越容易产生张力,当然这需要作者去发现或创造一个在内里让它们紧紧相连的语境。现代诗中明喻已越来越少,喻体和喻象越来越不明确,而且一句话里往往包含隐喻、通感、反讽等好几种技术手段,所以可能容易忽略这一问题。但类似实践即使在本论坛里也有不少,请仔细体会。当然这个所谓的规律只是一个教条,不是必然的,而且在不少诗人那里,这也已成为了一种需要警惕的传统。</P>
<>我说的或许不对,或不准确,兄弟斟酌吧。祝你在写作与思考中取得收获!</P>
[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2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游太平</I>在2007-6-4 22:51:49的发言:</B><BR>
<>兄弟的创作很勤奋啦!我想以这首诗中的修辞为例,解释一下为什么前段时间我说你的诗歌比较陈旧——</P>
<>鸟翅——桨,身姿——树,花朵——虞美人,树——省略号,彩虹——王冠</P>
<>以上这些喻体和喻象的关系有个共同点,即距离很近,形似较多,难以产生张力,这种传统技术对于当代人而言,早已产生审美疲劳。现代诗中有个规律,即喻体和喻象之间外在的距离越远,越容易产生张力,当然这需要作者去发现或创造一个在内里让它们紧紧相连的语境。现代诗中明喻已越来越少,喻体和喻象越来越不明确,而且一句话里往往包含隐喻、通感、反讽等好几种技术手段,所以可能容易忽略这一问题。但类似实践即使在本论坛里也有不少,请仔细体会。当然这个所谓的规律只是一个教条,不是必然的,而且在不少诗人那里,这也已成为了一种需要警惕的传统。</P>
<>我说的或许不对,或不准确,兄弟斟酌吧。祝你在写作与思考中取得收获!</P><BR>[em04]</DIV>
<p>很值得思考!我一直在寻找近兴远譬的方法,尝试增强语言的弹性和多义性,也就是语言张力吧;不过,我主张尽量消解修辞。我二十年前也写过诗的,后来断了。看来,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谢谢批评。批评,现在真是一个珍贵的东西!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8 19:34 , Processed in 0.0799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