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68|回复: 0

从悲伤中感悟到一种温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2 14: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align=right width=100></TD>
<TD align=middle><FONT color=green size=-1>作者:<a href="http://www.tianya.cn/browse/listwriter.asp?vwriter=田大安" target="_blank" ><FONT color=#808080>田大安</FONT></A> </FONT></TD>
<TD align=right width=100>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hot.tianyaclub.com/hot.js"&gt;<br><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TD></TR></TABLE>
<DIV class=content>??<BR>?? <BR>??1、<BR>??当中国作家依旧沉迷对狭隘的现实主义津津乐道和不懈追求的时候,拥有相似社会传统的米兰&#8226;昆德拉走得似乎要比我们远一些。米兰&#8226;昆德拉所描写的人物处境往往让中国读者似曾相识,但他的小说却有一种延伸到现在与未来的指向。哪怕那种指向的目标地只是虚无,但也比我们大多毫无指向的作品要让人感受深远。那是一种渐行渐悟的历程。<BR>??文学作品的现代性似乎与荒诞性联系得更为紧密。米兰&#8226;昆德拉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荒诞是有现实基础的,荒诞通常正是一种深沉和理性的结果,而不是现实的对立。我觉得这种基于现实的荒诞是广泛的,甚至是所有深刻文学的一种属性。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的《红楼梦》,无疑也拥有这样的荒诞色彩。对米兰&#8226;昆德拉的阅读,给我一种意味深广的感受和想象。他的作品显示出很强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来源于作家曾经生活的历史传统。当现代与历史交织的时候,作品的主人翁便会呈现出纷繁多杂的形态。关于生命的痛痒与幻觉,便成为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虽然,这样的主题性本身也常变得有些虚幻。无论是“无中生有”,还是“有中生无”,在“有”与“无”的相互比照中,文学作品才显出一种无限的景象与意蕴。<BR>??2<BR>??我们应该看到作家并不是小说主人翁的上帝,作家往往提供的只是有所洞见的第三只眼。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往往由脱离作家而客观存在的逻辑性来推动。作家的多情也不是上帝的多情——上帝不会对由自己亲手造就的人拥有更多的深情,虽然,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我始终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不会将自己置于上帝的位置上来打量自己笔下的人物,他只是以平等的心态去接近笔下的人物。人物的命运不是由他安排的,作家只是他作品人物的同行者,他的深情出于和作品人物相同的情感。所以,作品中人物的悲哀不是作家所施与的,而是他人,是另一种力量,或者说是社会性的伤害。</DIV>
<DIV class=content> </DIV>
<DIV class=content>今日看来,专制无疑是一种最大的邪恶。从《玩笑》中,可以看出米兰&#8226;昆德拉对极权主义的耿耿于怀。在一个不可玩笑的时代,年青的大学生路德维克在寄给女友的明信片上开了一句小玩笑,于是他的命运由此被改写。他的玩笑被理解为对组织的污蔑。于是,路德维克被取消学籍,进而成了一名穿着军装的劳改犯。在劳改营里,路德维克遇上了姑娘露西,一段被铁丝网隔开的爱情开始了,强权与温情交替出现在主人翁意识世界里。一种集体的被压制的情欲,使劳改营充盈着最为粗俗的玩笑。这些带有浓烈肉欲色彩的言语似乎成了对爱情的颂歌。露西呈现在铁丝网外面的眼睛,牵引着路德维克的梦境与命运,狼犬与机关枪都成为爱情反衬的因素。露西成为路德维克苦难生命里的惟一的亮光,对于处于寂寞与孤单中的露西来说,路德维克也成为她生活中强大的依恋。但露西出于奇怪的洁癖拒绝与路德维克做爱,他以为她并不爱他,一个耳光,把露西打出了他的命运。<BR>??15年后,路德维克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家的目的只是为了把一个女人搞到床上,而把这个女人搞上床却出于报复这个女人丈夫的目的。但是命运是多么喜欢和人开玩笑啊,路德维克最终将会知道,把这个女人甩给别的男人,正是那个女人的丈夫求之不得的事。在这种境地里,路德维克竟然奇迹般地遇见了露西。成为理发师的露西,已经发福,不再是以前那个纯情的姑娘了,岁月改变的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的容颜,露西在为路德维克刮脸时,竟没有认出自己过去的情侣来。曾经的热恋情人,在各自身上都难以窥视出过去的影踪。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到哀伤的事情!<BR>??从米兰&#8226;昆德拉平实的叙事中,却产生了令人心灵颤动的力量。路德维克发现自己想嘲弄一些什么的企图毫无意义,没有具体的哪一个人需要对他的不幸遭遇负责,他觉得一切都是空空如也。小说在一次音乐演出中徐徐拉上帷幕,在音乐声中,路德维克得到了一种宗教般的感悟。“在歌声中,忧愁并不浅薄,笑声也不勉强,爱情并不可笑,仇恨并不怯懦。”<BR>??自然,路德维克的故事并不是小说《玩笑》内容的全部,但它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冷峻而智慧的昆德拉融合了历史的记录、习俗的画卷、政治的反思、命运的哂笑,以及他阴郁的怀疑主义和思想的透明晶体。对我们,它有太多的亲切与辛酸、太多的提示与质询。尽管昆德拉说这只是一本“爱情小说”,是“一本讲述强奸的书,一本自身也时常遭到强奸的书”,并一再声明“请不要把你们的斯大林主义来为难我了”。但又有什么办法?谁让你把小说的时间设置在那动荡、紧张的20世纪60年代?谁让你把人物的故事与命运设定在斯大林主义统治下的东欧?而且你原本是捷共党员,还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急先锋,苏军占领捷克后的被迫流亡者的身份又何尝无“政治性”? <BR>??虽然在《玩笑》中,没有一个男人好好爱过一个女人,包括主人公路德维克,他有时希望在女人身上得到拯救,有时通过女人的身体进行复仇。但没有一样是成功的。路德维克一边与埃莱娜做爱,一边对她的身体表现出厌倦和冷漠,他虐待她的身体,他嘲弄这个女人被他点起来的爱火。他对那个女人说,他并不爱她,这差一点要了她的命。这个女人有一个年青的追求,但这个青年又不是这个女人所爱的人。而她爱的男人却对她却表现出极大的漠然。她的自杀行为也显得那样荒唐:错将泻药当成了安眠药服下。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女人将自己死死地关在厕所里,而外面的两个男人则为严峻的局面身手无挫,他们破开厕所的门,欲将埃莱娜强行送上救护车,但埃莱娜拉在心酸与痛苦中狂泻不已。<BR>??作品中每个人的处境都变得有些残酷与哀凉。无论是那些在政治命途中曾经得意的人,还是那些失意、被冷落,遭受不幸的人,时光都没有安抚他们的灵魂。庸常的生活遮掩了人们精神的虚空与罹难,等待他们的只是一场狂欢的游行。似乎只有游行才体现出生命的欢乐,才带有人间的情味,才显示着某种未来。<BR>??但所有的人都知道,游行只是暂时的。游行的盛事,难以冲淡哀伤的情调。在这种哀伤的铺陈叙事中,我感到作家的神情和口吻是温柔的。悲伤并没有阻断这种温柔感的到来,悲伤相反却增进了这种温柔。让人感到了作家本身的温暖,那是一种意义广阔的关爱情感。<BR>??温暖正是从悲哀中生起的一股力量。我相信,带有悲凉调性的作品,通常更能够从深处抚慰我们的心灵。悲伤来源于作品中人物的境遇,温暖则来源于作家对人物所持有的那种情怀和打量世态的目光。<BR></DIV>
<DIV class=content>荒诞与哀凉相交织,与生活的现实相交织。从此意义上,文学的现代性便显示出来。正如毕加索所说的那样:“别人所谓的抽象,在我看来,就是直接客观的世界。”文学绝不应该见诸于“有”,更应该见诸于“无”。这也许就是米兰&#8226;昆德拉比一帮中国作家的高明之处。<BR>??任何作品都是作家一种广义的自传。每个作家的过去经历都成为他创作的宝库。米兰&#8226;昆德拉作品的突出之处,在于他对现代性与历史性的把握。人物具有更深远和丰富的背景(这种背景也许并不明确,而是模糊的),米兰&#8226;昆德拉的作品更像一个山窟的洞口,他给读者留下许多属于自己的猜想。这个猜想正是读者结合自身经历对作品的一种丰富。一个情感丰富而敏感的读者,常能够见到作品更广泛的内涵。这是由作家所肇始,由读者来终结的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作品也都是作家与读者的共同创作,作品的宽度与深度既属于作者,也同样属于读者。<BR>??昆德拉小说的叙事方式表面轻松,内在深沉,作品中的苦难和冷漠让读“不能承受”。如何看待我们经历过的艰难,这是一个作家体现自己风格的地方。昆德拉的作品在表现主人公的生活态度时,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幽默感。作品中写到精彩处,人物竟全沉浸于出神入化的幽默境地,而道德审判和价值判断都被悬置了。用昆德拉借助于帕斯的话来说:幽默是现代精神的伟大发明。以幽默的方式体现严肃的主题,这是昆德拉的风格。<BR><BR>?? </DIV>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9 00:00 , Processed in 0.0342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