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37|回复: 2

[原创]你有权利保持沉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1 0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你有权利保持沉默<o:p></o:p></P>
<  align=center>【】薛元明<o:p></o:p></P>
< >网络初兴至今仅仅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然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给书法带来了深刻的巨变。经典失去份量,传统被抛置于脑后,身份差别不复存在,建立了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中的民主生活&shy;——虚拟世界中实现最广泛的平民化,每个人都被赋予一种天然的话语权。但对于现实世界和人自身而言,有时会处于失真状态,网络毕竟只是虚拟时空。不管怎样,网络普及带来媒体话语权的张扬,在表达个人意志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自由。但笔者要说的是,在书法评论和批评中,保持沉默同样也是一种权利——沉默权和发言权并存。<o:p></o:p></P>
< ><FONT size=2>沉默有多层含义,可以理解成明哲保身、默许容忍或随大流等,皆体现了某种个人意愿。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即所谓“枪打出头鸟、草烂露头青”的告诫。沉默大多时候就是明哲保身,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愿意表达出来,甚至有时候非常反感。默许容忍有时也用在接受者身上,如去年某专业报刊推出“天下狂草第三大家”,捧场者为其加冕,称之为“天下第三”,被捧场的选择以沉默作为同意的方式,口中不着一字,坐享其成、尽得“风流”。以沉默表示认同的最大益处在于不用承担责任。如果说前两者尚能表达个人意愿,随大流则是自动放弃话语权。选择沉默,一般有三种情况:</FONT></P>
<  align=center>对名家和领导——不敢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书人和朋友——不愿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对外行和异己——不想说<o:p></o:p></P>
< >陶渊明说:“人生识字忧患始”。随着年龄增长,人会逐渐变得世故,对理想与现实间差距慢慢接受,违背自我意愿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会逐渐选择沉默。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活在现实世界,个体就像坐标系中的每个点,处于一定的行业和位置——生存空间。既然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必然涉及到千丝万缕、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根本出发点是利益要求。任何人的利益需求都很广泛,生存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利益。因而,批评家必须建立起一种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批评所把握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不能做任何无谓的人生攻击,但也不能毫无原则地选择沉默,应该直接客观地运用自己的话语权。所以如今的书法评论,特别是一些很尖锐的批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写。<o:p></o:p></P>
< >诚然,恪守清誉、独善其身是一种无可非议的处世原则。但如果毫无原则地选择沉默,对于各种丑恶的,离经叛道甚至是任意肢解传统的创作选择沉默。倘若大多数人皆如此,以沉默的方式明哲保身,最终会变成默许容忍,甚至赞同。谬误重复一百次就是真理,客观上会助长不良风气的蔓延,潜移默化的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颠覆艺术的本质。时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对于书坛各种丑恶现象已经不愿再选择沉默。当某专业报纸隆重推出那位“狂草大师”时,虽由强势媒体粉墨登场,有超大豪华阵容包装,有名家捧场唱颂歌,坐镇高等学府演讲台,见报之后却遭到来自于网络、报纸和杂志全国很多书人不留情面的批评。书坛没有选择沉默,这是书法批评的进步。<o:p></o:p></P>
< >人的道德观念常因文化而异,并随历史和时间而变,由此说明,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道德标准。现实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环境,个性化、多元化已是当今时代普遍的思想原则。在多元化的尺度下,对于别人意志和权利应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这种价值尺度表现在个人的思想和生活中便是宽容意识。宽容是一种价值观的理解,本质上是对他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意识的尊重。当人皆以承认他人的自由意识和个别行为的合理存在为前提,才会有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最终可以形成互利的人文环境。但宽容不是纵容。沉默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生座右铭,甚至作为一种社会伦理观念,对既定秩序一味肯定和维护,缺少竞争和批判意识,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精神的沉滞和萎靡。对于书坛而言,会带来很多消极性后果。批评和宽容决不是矛盾的,宽容是对他人正当权利和意愿的尊重,批评则是对自我权利和意愿的尊重。宽容的本质是对异己价值观的一种理解,是对自由的一种支持,而无谓沉默则是对非理行为的顺从,是对自己能力缺乏信任的表现。<o:p></o:p></P>
< >面对当今书坛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状况,需要以既理性而又有激情的批评来加以引导。如果对书坛各种丑恶现象,本应该进行批评却选择沉默,多年之后,书人心灵将杂草丛生,书坛艺苑空间将变成荒漠。到那时,也许所有的人都会无言以对,被迫选择沉默。如今书坛流行的现象就是逃避,多存莫衷一是、语焉不详的批评,具体事情不细说,泛化的批评总是极其尖锐。由此造成一种怪象,谈到当今书坛现状觉得危机重重,让人忧心忡忡,具体书家不论是谁,都极尽溢美之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对已经故去的书人或印人,则毫无顾忌大胆放言,因为被评论者已经永远沉默。对生者则讳言莫深,有太多顾忌,这正是目前书坛存在的通病。<o:p></o:p></P>
< >但并非所有的沉默都会带来消极性后果。沉默是一种权利,运用应该恰当适时。书坛需要真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沉默。尤其对某类人企图热衷于以前卫、新潮乃至恶俗的行为手法介入到书法创作中,企图以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时,应该选择沉默,以无声的抵抗使之消解瓦解于无形。在媒体极度膨胀的年代,炒作是一种成功的捷径。时下流行各种离奇古怪的方式,甚至不惜牺牲自身名誉的做法来吸引人的眼球。此时选择沉默,无疑是一种明智之举。在评价他人艺术成就,尤其是评论者与被评论者之间存在利益或利害关系时,正确的标准会变得模糊,很多情形之下言不由衷、信口开河,甚至口是心非,从而造成多种误导。如果评论者是某一方面的权威,则危害愈大。所以,愈是权威的人士愈要注意敏事慎言——沉默是金。<o:p></o:p></P>
发表于 2006-11-3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7: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32 , Processed in 0.0330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