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全新的世界,有的是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空间,所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很难用普通方式展现。众多画家纷纷采用心理学的视觉原理进行创作,因此绘画成为能够体现心理学的一种生动的方式,其中以“画中画”这种形式最为直观。 <br>
<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7/12/rd060712001.jpg"> <br>
< >在上图中,画面构成是一棵树和三只小鸟,但是,你盯住树干看,你会看到一棵树,有三只鸟要回到树上的巢;如果,你盯住画面的右部,你会看到一张女人的脸,精心化妆后的眉毛和嘴唇。小鸟归巢,配以女性背景,隐喻着女性对于家庭的依恋和归属。
< >其实“画中画”没有什么神秘,作者利用了人们的视觉心理规律,从而“操纵”了你的眼睛,它就是:当一个侧面比较安定成为图像的时候,其他一个就会成为背景,并且这种背景看似一直延伸图像的后面。我们的眼睛只能一个时间看见一个侧面,然后进行频繁转换,而不能同时看到两个侧面。 <br>
<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7/12/rd060712002.jpg"> <br>
< > 以上图为例,画面中,一个男人骑着马,回头看小河边的一个女人。但是,你如果从画面的上部分小河的上流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老人隐约可见,小河成了他的白色长发,田野成了他额头的皱纹,男人的帽子</A>成了他的眉毛,头部成了眼睛,白马马鬃成了他的胡须。
< > 观赏这幅画只能是老人和骑马人的轮番转换,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老人和骑马者。画家运用心理学技术一方面扩展了自己作品的内涵,加深了作品的思考,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当我们明白了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绘画本身的内容。 <br>
< >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 邱云骐)</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2 11:04: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