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05|回复: 0

还有江南风物否——读谈正衡的《说戏讲茶唱门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9 22: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有江南风物否
——读谈正衡的《说戏讲茶唱门歌》

我本来要用“石破天惊逗秋雨”作这篇小文的题目的,怕有人跟我辩;哪里就石破天惊了呢?不就是写了许多旧时乡里“俱往矣”的人物吗?
我岂好辩哉,但但凡认识我的人,每每都会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此君真好辩焉。
可是不辩能行了。我读谈正衡的《说戏讲茶唱门歌》,又总是每每拍案叫绝,这还不够,我还要到我常逛的几个论坛奔走相告,可有人一旦说我夸大其词,我怎肯善罢甘休。
这部《说戏讲茶唱门歌》,我还没有每篇尽读。不过,我读好书,通常不是一次尽收眼底,而是,读到拍案处,就暂时不再往下看了,弃书而叹,一时天下无书,可不快哉。
这次首先看的是《唱门歌的卫六货》。说起唱门歌,可是少年时代春节前后最热闹的一景。用天下门歌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有时甚至达到家家门前都有唱门歌的在海唱,一人、两人、三人,不一而足,讲理的居多,也就是说,真不给点钱、物,最后也就一走了之,连声嘟哝都不会有。因为很快就到下一家,谁还伸手打笑脸人吗?但也有不讲理的,这就很讨厌。不过,这一篇中的卫六货,想讲理都不行,原因也很简单,他遇到了蛮不讲理的队长。“队长从背后一个扫堂腿,将他扫翻在地,怒喝:‘难怪指标完不成,你狗日的一心要搞破坏……老子要你下世当队长!’立刻宣布停工,哨子吹得响,吆喝所有人来,围成一圈,将卫六货捆成一个粽子,重又推到一个土台上站定,命他交代阴险目的。”一个唱门歌的能有什么“阴险目的”呢?到这份上,他也只有咬烂舌头一种选择了。
这个故事并不希奇。有意思的是,谈正衡对唱门歌的还原,以及对一种幽默和困难的揭示,是在一种看似轻松的文字行进中完成了。一种如此卑微的特长都不能发挥,可不几十年后,还要大喊一声:可不痛哉!
同样,在《卖炒蚕豆的辫子老爹》中,辫子老爹说,早先出来打鬼子,离家时,娘在咱衣兜里装满炒蚕豆,特意关照脑勺后不能剃净了。……咱虽是一个四处漂泊的命,却总觉得这脑勺后面有咱娘在看着……半夜醒来,摸摸脑勺,根还在哩……这其实就不仅仅是某一个卑微的人的故事了,而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把一种普遍的哀伤和留念深刻地呈现出来。
这部书真称得上雅俗共赏。一个农民工如果靠在自己的铺盖上候车,手中如果这一本书在翻着,他一定就会更加忘记自己周遭的不堪。而如果是一位研究江南痛史的学者,他或许会在这十分写实而传神的文字当中,看见更多社会和人生的真相,洞破更多历史的哑谜。
说到底,这还是一部说部。至于是不是“说者有意、听者无心”,或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谈正衡是管不着那许多的。信手拈来,不急不噪,无心插柳,却柳荫匝地,只能看作是功到自然成了。《刘玉英打莲枪》一篇,不到2000字,竟然把一个美丽而妖娆的女子的一生的繁茂和凋零描写得淋漓尽致。
那是一个很是热闹的年代,一种畸形的热闹,也是一种让人怀念不已的热闹,虽然风扫残云总是紧随其后。“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鮆鱼,刀鱼也。就是一种刀鱼的热闹,现在在江边也很难看到了,一种过往的人类的大热闹,怎么就能轻易遗忘呢?
    幸好有谈正衡的《说戏讲茶唱门歌》闪亮登场,火暴网络。还真是当再浮一大白。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1:34 , Processed in 0.0284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