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35|回复: 2

[原创] 现代艺术断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 19: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关键词之一:本质问题<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艺术的物质载体(也就是艺术品)是其最纯粹的本质。绘画、书法、音乐、文学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但艺术品存在的本质,却并非只用于审美。也可以说不存在纯粹的艺术品,它总是与一定时代的社会实用功利紧密纠缠在一起。假如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出纯粹只供欣赏的艺术品,这也是在原有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取代之后的遗物,而这种遗痕依然积淀在艺术品中。当艺术品完全失去其实用价值时,它的本质也已经消失,而因此趋向衰亡。<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993</FONT>年法国《世界报》以《现代艺术:画家或是骗子》为标题,阐述了作者对现代艺术的本质问题以及现象的观点。这篇文章中写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意见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画廊展出,国际博览会行销,且由美术馆加以颂扬的当代艺术,早已失去了艺术的本质。当艺术发展到‘现代艺术’,究竟是‘革命’还是‘行骗’?”<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如果假设“现代艺术”是一场革命,那么被革的或者说被推翻的必定是过去的艺术。很显然这只不过是艺术对政治词汇的盲目嫁接,艺术不像政治党派那样各自独立,互为矛盾之争,艺术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长期积淀,如果否定过去,则现代也将成为空中楼阁。<o:p></o:p></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如今现代艺术的审美判断跟随市场的时尚潮流之后,艺术家的声音逐渐被媒体广告所淹没,跨国的艺术市场则几乎左右新闻媒体的时候,艺术家的所作所为无疑让人们感到一种迷惑,迷惑自然演变成艺术家信任度的丧失,导致众人会用“行骗”一词来形容现代艺术。<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艺术本质的异化或者是消失所导致的。如果更直观的解释可以说成是艺术品评价标准的崩溃。正是由于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模糊,产生了审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至于现代艺术之前的审美标准不适合当前的形势,造成艺术评价标准的崩溃和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怀疑。<o:p></o:p></P>
<P >当艺术已无好坏之分,艺术还会有生命力吗?<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瑞士洛桑大学教授莫理罗在《当今艺术》中指出:“现代的艺术,什么都是,谁都能做,却无人能评价。这里堆些椅子,那里放个洒几点颜料的鸭绒被,再到处涂满有规则的色条,还有人看、有人买、有人编印目录、有人赞扬,自然也有人声称看不懂。”<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诚然,莫理罗所针对的只是将现代艺术变成毫无意义的行为,他认为艺术家以玩那些空洞的形式为目的,这跟现代艺术的精神正好相反,而不是针对抽象艺术,即使是抽象画派鼻祖康定斯基也反对那些什么都不表达的空洞的形式,正如康定斯基所说:“艺术家得有内容可传达,因为单纯的对形式的把握并非目的,形式不过是内在表现的一种改写。”<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这正好是对真正艺术和空洞形式的一种界定。也就是说,看不懂的东西和抽象艺术之间永远都会存在一条不可轻易逾越的鸿沟。它们永远也不可能混为一谈。沃林格曾经指出:“作为抽象艺术,并不是模拟自然的动植物,也不是知性的象征符号,而是直接与心灵本质对应的抽离。”抽象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表现出来的外在感性特征,是对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抽离”,其中当然也包涵了精神和物质的潜在本质。<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正如一群黑人在暗夜中前行,现代有些艺术家正举着“抽象”的旗帜在无知中行走,殊不知原来以为会蒙蔽众人的手段,却将自己迷失。迷失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群人的迷失,当人们迷失之后又有谁会来拯救,谁又能保证来拯救人们的人何尝不在迷失之中?<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事实上,艺术所包涵的精神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前面已经提到过,并没有所谓纯粹的艺术,而其中的文化、历史、政治积淀,就其根本也是人审美心理结构的积淀。艺术产生审美心理结构,而这个结构又产生艺术。随着这样的循环交互作用,又使得审美心理结构成为了人类心理的重要形式,也是某种区别于智力心理结构和意识心理结构的情感本体。<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FONT>世纪尼采的虚无主义让艺术家从内心上感到迷惘而无路可逃,两次世界性的战争更是给他们以强大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刺激。从而产生了反对蔑视一切的达达主义,不食人间烟火的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以及文学上的“爵士时代”和“跨掉的一代”等等。强烈的心理地震带给艺术的也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艺术带给人们的是最高的快感。正如桑塔亚那的观点:“艺术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而如今商品经济浪潮下的文化艺术沙滩能够抵抗其强大的冲击吗?客观物质的快感逐渐充斥着你我身边的这狭小世界,当作为生存基本要素的物质资料和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同时摆放在我们面前时,前者显然会是更多人们的选择。<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面对这样被物质侵略的世界,所有的艺术家都试图改变现状,也有着对社会的批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落后的营运机制让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充斥着数不胜数的平庸之作,评论家们也将原来对艺术本身的兴趣逐渐转向与艺术毫无任何关系的一面,甚至美其名曰:“道义上的自由”。<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而如今社会对待艺术人才教育更像是对待理工人才一样,导致艺术人口的无限度膨胀。因为艺术毕竟不能当饭吃,想靠它吃饭也并不像是想像中那样的简单,艺术更不是被政治和经济所能驾驭的。现在当被生活所困的人们发现艺术这条路也无法畅通时,有人开始以大胆的宣布某个时代的终结或是某个时代的开始来获取自欺欺人的安慰。<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写到这里,我开始琢磨要用一句大师的话结束这个话题,但当我翻开一本关于现代艺术著作的时候,上面这样写着:“如今人们已经试图用寻找艺术本质这样白痴的问题来解决现代艺术的困境……”<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关键词之二:国学危机<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读西方的艺术史大都是以哲学或是建筑的发展来划分时代,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大抵已经定格在了两千年之前,而建筑形式又比较单调。所以书法便成为了表现中国各个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绘画这个在世界艺术中占主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是书画同源,使用表现工具的相同导致用笔的相通,书法艺术可以上溯到商周,而汉之前的绘画却鲜有。如果我们想要窥探商周秦汉唐宋的生活情调以及艺术风格在书法各个时代的不同特点中便可以找到答案。<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具有浓厚东方气息的书法艺术是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独特艺术形式。从表面上看,书法艺术不过是一些点线的排列组合。西方现代艺术也有用单纯的线来表现空间美感的形式,比如说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的《构成》系列。虽然书法与绘画同属视觉艺术,但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绘画是以描摹形象为目的,它是具象的,属于造形艺术;而书法则是建立在表意的文字符号基础之上,它是抽象的。比起绘画的各种技法必须依附于物体外形而存在这一方面,书法中的线条却能获得独立的价值。可以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华精髓的高度“抽离”,也是中国现代艺术最值得观注却被受冷落的一种艺术。<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当各种书体被电脑打字所代替的时候,还有多少中国人了解书法艺术?如果当一种代表民族精神的主体艺术被遗忘的时候,这个民族还会有多大的生命力?<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书家并不像画家那样,只有作品完成后他的情感才能够完整的表现出来,而是当书家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情感就一直不断的流露,这个创作过程,也是一个抒情的过程,他通过作品中线条运行时记录把自己的情感变化蕴涵于其中。现在的问题在于,电脑代替人完成的只不过是一种表象,这种抒情的艺术表现过程是电脑永远也无法替代的。<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学者王学仲曾在《现代书法首展》作品集中谈到:“一直被中青年书法家迷惑不解的是:书法界创新作品的极度缺乏,照抄欧颜柳赵,竟也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国家书展。虽然欧颜柳赵的艺术成就已经很高,但那只能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想要被大家观注、了解,首要任务便是寻找可以满足当代人心理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无论是遭人冷落还是被电脑工具替代,面对现代书法艺术最坚巨的任务是能够使自身得到改变,只有本身符合现代审美心理结构,才会有所发展。<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源于东方精神的纯粹艺术如何能够突破自身得到改变?我想各种经典事例告诉我们的答案是:西方艺术与东方文化的融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世纪初期,西方绘画界忽然将视线转向中国书法。借助于日本书道作为中转,西方经画中的部分作品逐渐走向书法化,从艺术史的立场上看,为区别于现代西方艺术形形色色的流派与主张,一种独特的“抽象表现主义”便诞生了。<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宣称:“抽象表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不过是书法这种表现主义的扩展与苦心经营而已,它与东方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个新的绘画艺术运动已经崛起,这个运动至少部分地是直接受到中国书法的启示”。<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文化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艺术也是如此。中国书法家看到了艺术流派更新的瞬息万变,尽管他们还很难直接理解西方抽象表现主义本身,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也开始摹仿日本前卫派,试图兴起一场“现代书法艺术”的运动。<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虽然这貌似一场西方艺术同东方艺术的“对流”,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劣势。问题在于,现代书法首先在它的基点,即书法方面就缺乏根基,艺术家们对书法本身缺乏美学上的了解,缺乏从观念到技巧,形式的基本训练。因此现代书法遇到了比西方艺术书法化为更棘手的困难。<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也可以说西方绘画的书法化其根基在于绘画,书法不过是作为绘画创新或改进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出其真正价值的。正如人们吃下各种食物而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变成食物之类的东西,因为我们摄取食物可以将其消化进而转化为有利于身体的营养。由于西方绘画艺术深厚的根基,书法便能够被其异化甚至扭曲,这样便更利于其吸收。中国现代书法立足于书法,假如对书法的理解达不到一定层次,不管引进什么现代派或是现代艺术理论都是对书法本体的扭曲。而现代书家的认识水平,思维方式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缺乏,是导致现代书法摹仿“西方艺术”失误的根本原因。<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摹仿作为快速提高自身的一种手段,并不失为上策。但摹仿本身以及之后又是什么?这是将两者用超高的技巧进行嫁接与融合的过程,而这种嫁接与融合的是否成功却取决于对两者的深入把握。<o:p></o:p></P>
<P >如果说书法是中西现代艺术结合的畸形儿,那么现代文学便是这两种文化的难产儿。自从白话文运动以来,古老的汉语获得了新生,能够更为贴切的表达现代人的真实感受。这份贡献很大一部分程度来说是归功于近代文学的文学巨匠们。当今用汉语表达的作家们,除了拥有各自的文学主张之外,所做的只是尽量发挥汉语的功能,使其更加充分的表达人们的思想。对语言本身的探索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即将绝迹的行为。<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如果说现代汉语的变化,那么汉语言欧化是当前最为显著的特点。其实,从前我读过的很多外国巨著对我的写作语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那些劣质的欧化汉语文字中只是将西方语言的语法和句法不加熔化,生搬硬套的纳入汉语,让人对于语言的兴趣大打折扣。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却又被人误以为是什么现代文风,甚至将文理不通也当作潮流来追捧。<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汉语本无时态形态上的区分,说“明天我走”,大可不必写成“你明天将要离去”,就像是流行歌曲里的唱词。倘表现虚拟或条件,只诉诸词序、语助词或前置词即可,动词并无变化。譬如,“一看就有数”、也不必写成翻译体,“如果怎样,于是将如何如何”,汉语仅用语气词或仅靠词序前后便可确定。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并无形态,词性也可以灵括转变。“声音冰冷”不必写成“冰冷的声音”、“匆匆地跑来”不如“匆匆跑来”,“他气急败坏地宣告”,“地”大可不必,“更换着指挥捧”究竟是更换还是换了,“着”总归多余。汉语中、主语经常省略,宾语可以提前,“晒太阳”和“老爷子晒太阳”都不可能误会为太阳被晒了。汉语调和词组大可直接联缀,毫无必要的“的”“地”“着”,前置词或虚词滥用,句子长而不当,或本可点断却莫名其妙连缀一起,凡此种种,把汉语弄得不伦不类,文学作品中病句也比比皆是,就更不用提了。<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 汉语言之中,现在、过去和将来,就其语言的实现而言,是一视同仁的,并不述诸动词形态变化去加以强调,只面对叙述者和听者或读者的心理过程,而且,现实与想家,回忆与意念,无需刻意区分,都统一在叙述的过程之中,只认可这语言的实现,而不再理会那现实的世界。<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西方现代语言学与文论著作的翻译与介绍,又进一步加深了现代汉语的这种危机,因为他们的研究大都以西方语言和用西方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为依据,生硬照搬到汉语文学中来,自然弄出一种夹生的翻译体。<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西方传统哲学的思辨,即所谓行而上学,发源于西方语言,这种语言我们不妨称为分析性语言。而汉语以词序的关联为结构,则引发出另一种东方哲学,即玄学。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首先来自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然而,无论那种哲学,归根结底,都不过呈现为语言的表述,恰如文学。西方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方向,心理分析和词语分析,正来源西方语言的这种特征。或是对心理现象无穷无尽加以剖析,或是去探索词语的含义,永远没有止境。建立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基础上的许许多多的文论也由此而来。<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汉语摆脱了政治经济与伦理教化之后,依然可以产生出一种渗透着东方精神的现代文学。假如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只是导致了劣质文体语言的存在,那么现代汉语文学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谬误。现今流行的种种文学主义,我认为同作家的创作并没有多少关系,大多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有个名头。其实,用活的语言写作,现今人讲的口语新鲜活泼,是文学语言一个丰富的源泉。譬如说,民间的口头文学,诸如相声和评弹,以及未经文化人套用五言七律的格式规范过的民歌,就像太湖吴语地区民歌中的叠词和甩句便包含许多机制,能大大丰富汉语的表现力。<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实质上,汉语言和西方语种的互相影响是有利于完善现代人类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关键是能否保持这种语言本身所特有的本质。然而,如今汉语却大都是借助于西方语法来规范的,从而导致忽略了汉语自身的结构特点。倘若将古汉语和当今活生生的口语加以对比,而不必套用西方语言的语法,来归纳出一套更符合汉语特性的现代汉语语法,对现代语言学研究也可说是另辟蹊径,而对于汉语言的这项研究至今似乎只是徘徊在门槛之外。<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关键词之三:社会艺术<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艺术的社会功用在每一个时期都有所不同,一部同样的艺术作品在新的时期就会有其新的意义。现代艺术家所做的相当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赋予艺术作品恰当的含义。而这其中,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高于现实社会之上的,作为现实社会导向作用而存在的艺术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其真正的意义。<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正如原始艺术的表达形式,是通过对象化来消除或缓解劳作之苦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一样,之后所有的艺术也都包涵着人们对现实束缚的某种反抗。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艺术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着这个为我们熟知却有陌生的世界。艺术使尚未经过文字或图解的经验完全走向客体化,使人们在感念的定义之中感知这个世界。这种反映世界的方式使得在实践中看起来必然绝对的东西,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却并非如此。<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就像那些在历史上具有影响的革命之前出现的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艺术总是与实践世界相对抗,促使现实接受其看似怪诞的思想。这一方面,可以直接追溯到艺术的本质之一,即创造。为何艺术总是和现实不对称?我想艺术的创造性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一点,艺术来源于人的意识,而拿实践和意识相比较,实践是意识存在的前提,而意识反过来又是实践的指导,也就是说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作用,而意识是不受任何外界限制的行为,这样以来,意识的超前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相对应艺术也是如此。<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人是艺术创造的主体,所以艺术的社会性便毋庸置疑,你可以将一件物品以纯粹艺术的形式放在人们面前,却不可能让艺术家脱离社会生活便得纯粹。<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艺术家越是从公众的鉴赏力和观念之中完全解放出来,越是从对物质金钱的渴望和道德威胁中解脱出来,越是从政治权利和霸权恐惧中完全解放出来,越是从对饥饿和受惩罚的恐惧中完全解脱出来,越是从发财的前景和流行的趋势中完全解放出来,这无论对于艺术本身还是艺术家都是一种赎救。艺术家不需要权利的貔护、金钱的施舍以及道德的宽恕,艺术家需要的是拥有自由的空间。<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在社会种种因素中除去政治经济和道德之外,对艺术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教育。在中国,美术课可能是单独作为艺术课程让学生学习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不过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还是极其微弱的。即使是纯粹的艺术学校也只是对艺术徒劳的损害,不过是为了做点什么而做点什么,其实,艺术并不是通过学习就可以达到某个水准的,美术老师所能够教给学生的只不过是模仿的手艺,既然是模仿,必然有某种标准用来衡量其优秀程度,但这并不是艺术的评价标准。因为老师为模仿制定的唯一标准便是逼真,如此说来,没有老师可以造就一位艺术家,这并不是他的错,而在于这样的教育体系本身的不合理性。<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社会之所以为艺术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是因为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社会能为艺术提供的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反过来艺术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呢?<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世纪末,世界似乎是灰暗的、贫血的,当人们在无法得到安定时,安逸成为了社会主流,任何人都幻想自己能在一个宁静恬淡的环境下陪着老婆过日子。但没有人想到,精神上的安逸竟然也会成为一种教条被众人所抛弃,于是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众所周知,宗教是自古至今最重要的精神活动形式,但如今的人们早已无法在宗教教义当中获得满足,因为宗教不仅是信仰的依托也是禁锢人们情感的工具,然而,有一种宗教却可以抛弃这些教义的束缚,这便是艺术,因为艺术可以说也是一种宗教,但决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艺术是对人类所能体验的最崇高的心理上的表达,现代人们之所以放弃传统宗教而转向艺术,便是为了更加完美的表达被现实禁锢的情感以及冲动。<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发表于 2006-5-2 2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学习了.
发表于 2006-5-9 18: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22:10 , Processed in 0.0323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