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2|回复: 2

《试述周难的诗歌特征兼谈后现代诗歌发展的可能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2 1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述周难的诗歌特征兼谈后现代诗歌发展的可能性》
                                            作者:楚雨


在先锋艺术论坛里我最常听到的是北京地图对后现代的念叨和情有独钟。事实上很多人对于先锋和后现代特征的诗歌的认识都不是特别明朗,大部分人对先锋以及后现代的认识狭隘、模糊不清、含混。而先锋以及后现代的文本的确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

如同曾艳兵在《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一文所提出的:我们虽然不能提供一个有关后现代诗歌的清晰的、人人认同的概念,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诗歌至少还是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美国诗人路易斯·辛普森在他的一首题为《美国诗歌》的诗中对这一印象作了十分精彩的描述:不管它是什么,它必须有一个胃,能够消化橡皮、煤、铀、月亮和诗。就像鲨鱼,肚里有只鞋子。它必须在沙漠中游好多路,它发出的叫喊声几乎像人声。后现代主义诗歌就像是这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硕大无比,包容一切,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困境。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丹尼尔·霍夫曼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也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概括,他认为,后现代诗人彻底抛弃了诗的传统和文学的规范:他们不仅丢掉了严谨的韵律,而且还弃绝了已被人们接受的种种结构。一种新的魔鬼般措辞,对叙述或有连续性的组织和能够改写成散文的内容的否定,关于个人的题材……恋母情结的张力、性欲的坦白、自杀的冲动、疯狂…的重新引进,所有这些全都毫不掩饰地、不作历史比较的呈现出来。对许多诗人来说,过去显得是不可改变地断裂,不再适用了;或者诗人被个人的痛苦压垮,因此过去也主要是个人的、压迫性的;或者,诗人试图理解历史将我们变成了什么,求助于零零碎碎的奥妙和传播神秘信条的技巧,而拒绝那种反理性的理性组织结构{注解1}。对于这一论述,是不是能帮助我们揭开冰山的一角。在这里,我也想试着走进周难所创造的诗歌世界。


1、题材的开拓性与主题的深度挖掘。


周难的诗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地球之窗》和《积水寺》、《 新街口灵异事件》、《奥特曼·正本》、《突破禁区》、《形容词五场剧》。从科幻题材到积水寺里的方丈和和尚们的日常与课业到新街口的杀人悬疑事件等等,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个性鲜明的独特文本,令人刮目相看。


相信很多人看到9辑约有90节诗歌的《地球之窗》首先都把它归类为科幻题材的诗歌,这么庞大的一组诗歌能真正从头往下阅读的作者应该不多,这也是网络平台的弊端,组诗和长诗的确很难留住阅读者的目光,相比之下,大家更喜欢快餐式的阅读。《地球之窗》无论从题材或是形式上都有一个全新的突破。阅读这样的文本让我想起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和冯内古特一样的是,周难也是借用科幻的题材来表达现实社会的林林总总。《地球之窗》设定的人物众多,在进入文本之前应该先理清它们的关系。诗歌一开始讲述的是主人公兔子居住的地区酸雨弥漫,他在家里研究球体。他拆散了三颗行星的部件,最后终于没能把它们还原。在这里作者通过故事情节逐渐地推动演绎,缓慢呈现一个个犹如电影般的画面,并使读者对之思考。紧接着人物也一个个争先出场。“七七毫不手软/他用信息锁把⑨捆了个结结实实/于是  ⑨也假模假样的哼哼了两声”。“妮怒目瞪着七七/他不能剥夺别人享用糖果的权力”。“x家的儿子y举着一只会唱国歌的重蛙在人群里炫耀/在严肃站立的两排人后面/外号锈铁头冲过人群/一边模仿变形金刚的样子挥舞着他的一千只手臂/嘴里一边念叨着”。在这样的文本里,相信你也和我一样感受到阅读的快感和因它所引发的思考。


紧接着周难往下继续推进文本,“说到自己的儿子儿媳/祖母眼神里充满了喜悦”,注意这里的“祖母”,她也是一个隐喻的喻体,在文本中每一个人物的设置都有它特殊的指代。在《出嫁》的这个章节里作者又设置了他的另一个隐喻的喻体:“妹妹出嫁的前一天/兔子正在组装球球对撞机/他还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花花抚摸着一排光滑的栅栏/鼻涕一把  泪一把”,它所指向的也是现实中“妹妹”无法自主的命运悲剧。“w星系在遥远的v星系的边缘/兔子嘱托花花留意婆家那边的星球”。“妈妈  飞碟启动的时候/请你不要哭泣/女人总要为自己找一个家/哪怕寻遍荒芜的宇宙/我知道你已经把父亲忘得一干二净”。“可可用她长长地管状口器吮吸着黑色球球里的酸雨液/妹妹爱爱一边抚摸着球球一边用手扶着坚硬的墙壁”,“⑨说:爱爱   你过来/七七说:爱爱   你过来/安说:爱爱   你过来/妈妈没有说话/祖母说:爱爱   你过来/首领说:爱爱    你过来”;“兔子带着可可爱爱去祖母家做客/祖母把手摁在一幅陈旧的版画上滔滔不绝/”;“到处都是七七忙碌的身影/祖母不相信谣言”;“按照⑨的好奇目光/按照领袖神圣的手指/按照可可流个没完的口涎/按照爱爱目不转睛的斜视/按照母亲的失落以及花花的果决/把昨天的梦再做一遍”。这些诗句里作者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命运都一一呈现给读者。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对整首诗歌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周难的文本能够给阅读者带来莫大的启迪,他在题材的表现、隐喻深度挖掘上有新的突破,他也为现代诗歌的探索提供了参考的蓝本。


而他的另一文本《积水寺》一经发表就获得众多的激赏,和他的这一题材的现实性有很大关系。通过积水寺的方丈、和尚、香客们以及浪潮和前进一猫一狗来呈现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而《积水寺》这样的题材也很容易造成阅读的误读,很多人以为只要写寺庙就和禅挂钩。其实无论是科幻题材、或者关乎于一个寺庙里头所演绎发生的故事,它们都只是作者所要表达内容的一个载体。这和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有着童话的外表,却与现实世界紧密相关。周难的另一诗歌文本的《新街口的灵异事件》则更加抢眼,题材新颖独特,悬念的制造增强文本对读者的吸引力。而对于他这样的文本风格估计有人要提出质疑,这是诗歌吗?诗歌可以这样表达吗?如果这样表达它是不是干脆写小说得了。它不再是读者阅读习惯中所能接受的文本,这无疑对读者产生阅读挑战。下面我们一起再次看看周难诗歌的另一个鲜明的特质。


2、诗歌跨界所呈现出文本的丰富与独特。


现代诗歌的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它必定需要有新的突破和创新,而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更多时候往往抱有质疑的态度。而诗歌乃至其它艺术门类都无法割裂它的渊源和继承,它必定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实验、再创造。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音乐、电影、戏剧都必然要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那么是不是所谓的先锋就是晦涩难懂的自我意淫?肯定不是这样的。先锋它并不拒绝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颠覆、重构和创新。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构架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也颠覆了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而恰恰是这创新的精神让毕加索的艺术抵达巅峰。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的,在绘画领域如此,在雕塑、摄影、电影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也一样不断有人在做这一方面的努力。


周难的诗歌也是巧妙地借鉴了小说、电影、音乐、哲学等诸多元素,他的诗歌文本除了保持原有的传统语言特征,更拓宽了它的容量,让诗歌文本呈现更丰富的内容和承载更厚重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跨界艺术的总体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更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并给人带来无尽的启发。当然,这样的诗歌打破了传统诗歌的界限,文本所呈现的状态更不像诗歌。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庞德的《诗章》对各门类学科和艺术的大胆借鉴和包容。而另一后现代大师纳博科夫的《微暗之火》怪模怪样地一问世,差点把正统的批评家吓着,甚至连先锋批评家也认为它不是小说,例如戴维·兰普顿认为它的“杂交形式”使人对“小说”一词的意义产生怀疑。这部小说由前言、一首四个篇章的长诗、评注和索引组成,单看这以评注为主体的四板块结构就不能不令人生疑。据说纳博科夫是在翻译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过程中产生了灵感,其注释部分的页码超出译文部分达十倍之多。作为一个前卫性的探索作家,纳博科夫一直在寻找独创的小说形式。这种以评注为主体的互文结构,反映了纳博科夫的一个观点:“人类生活无非是给一部晦涩难懂而未完成的杰作添加的一系列注释罢了。”{注解2}回头来看周难的《地球之窗》和《新街口灵异事件》,相信大家不会再过多地指摘他的诗歌体裁和表现形式。这恰恰体现出他的巧妙之处,运用多种元素糅合的手法使诗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也正是先锋所表现出的姿态。


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深入阅读周难的《地球之窗》,并体验它带给我们的思考。这首诗歌从文本到形式都有一个很大的开拓性,特别是小说情节的运用令诗歌承载更多的内容,这是短诗、组诗乃至长诗都无法做到的。它不断地深入、演绎、延伸,犹如一部电影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在这个文本里,包含有大量的隐喻和哲学思考的命题,当然它不是枯燥直白的表现,而是诗意地呈现一个多层次、多向度、交响乐般恢弘的乐章。请原谅我不耐其烦地罗列出《地球之窗》的一些思考命题,我也希望同读者一起耐心地体会、品味、思考它们。【荣誉的光环】、【暴力门】、【代号兔子陷入疯狂】、【糖果引起的战争】、【那里没有人】、【我不下地窖  谁下地窖】、【复制者穿越时空】、【反现象】、【一个烧饼的两面】、【机会主义者】、【?】、【预言的构成方式】、【这个星球的遭际】、【新教规】、【革命者:七七】等等,从这些小标题以及它们所一个个呈现的故事情节、脉络和画面就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精心设计,以及文本所体现的质感和丰厚。


从周难推荐到先锋艺术论坛的电影和摇滚乐,也可以看出他非常热爱电影、音乐,所推荐的影片和摇滚乐都极具先锋性,反过来电影和音乐的元素在他的诗歌里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片段:

【欢唱吧     我的小野兽】

欢唱吧      我的小野兽
光滑的缰绳链结着我们的脖子
你吃食吐出闪光的渣渣
夕阳照着我消瘦的回家的背影

欢唱吧      我的小野兽
你用柔软的舌头舔出我满脸的皱纹
让我怎么来形容你
所有的词汇都不及你的毛发洁白

我用去一个夜晚去思考
我用去一个夜晚去寻找
我用去一个夜晚去流泪
我用去一个夜晚去歌唱

当夜色温柔地抚摸着我的手指的时候
跟着我的歌声嚎叫吧      我的小野兽
我们形影不离      
哦      我的小野兽
你比孩子他娘还爱我


【脏猫变奏曲】

走动的脚步隐藏着秘密
呵      秘密
当你迈动第一条肢体
另外七条也会跟着快乐的晃动
呵     晃动
肥胖的头脑同样隐藏着秘密
呵呵     秘密     秘密
当你厌倦一个圆形物的时候
另一个圆形物也会更加的圆
撞动得世界跟着颤抖
哦      ……颤……抖


【飞行剧场】
兔子(唱):
梦魇倒塌的时候双脚升空
离开球体碾压过的亲爱的地面
爱爱(唱):
梦魇结束的时候双脚升空
离开兔子的球体碾压过的坚硬的地面
王子(白):
什么?      什么?
兔子,爱爱(唱):
离开地面     离开


从上面这些章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诗歌中所借鉴的音乐和电影的元素。比如音韵、节奏和画面感。它让诗歌文本更为活泼生动,也呈现出独有的特质。如果说周难的《地球之窗》借鉴了众多艺术门类的元素,呈现出庞大、壮阔的不亚于小说的诗歌文本。而他的《新街口灵异事件》更是演绎到令人拍案叫绝。从人物到情节到氛围的渲染都无可挑剔,这不仅是阅读的挑战也是对诗歌文本的大胆突破。它打破了诗歌和小说的界限。这种写法体现出某种特殊的效果,增强了文本的张力,从而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0: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3、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文本呈现开放性的空间。


谈到打破时空界限这个话题,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这篇小说也是博尔赫斯最受瞩目的一篇。正如博尔赫斯自己所说的,“这是一个根本之谜。如果我们知道了何为时间——尽管我们当然永远也不必知道——我们也就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里,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博尔赫斯经过借助小说人物之口宣称:“彭崔的话向我揭示的形象是时间而非空间的分岔。”,时间的分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是空间的分岔。正好比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某一刻时,总是把某些在空间里发生的当做所有空间发生的事情{注解3}。而周难在《新街口灵异事件》也正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地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二】

第二天     在小七对董旭的叙述中略去了声音的部分
这也正是令董旭诧异的
当他一个人趴在小七给他说的那个位置
在午夜的那一刻他也看到了那一幕
一个头径直地飞出去      尖叫声掠过9路车站牌
最后跌跌撞撞滚落到站台下
位置不高     如果此时一辆午夜末班的9路车经过
它需要再叠加上一个头才能勉强够到车门的台阶

【三】

邮政局位于新街口的西南角
听说清末这个地方是一家大烟馆
缭绕的烟雾每天都会从这里弥漫出来    弥漫着
整个新街口      老人们说
李青侠就是被清兵从那里推出来的
在几个兵丁的押送下一路踉踉跄跄走到衙门


故事的生发很快地把我们带入广角电影镜头般的新街口,在这里,现在、过去连成一片,真实或者荒谬的事件一件件出现。让人感觉荒诞不经和恐惧。而作者的时空转换动作也完成得相当出彩,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叹他高超的技巧。从过去到现在人物的命运在阅读者的视线中交叉、重叠,产生奇幻的艺术效果。而情节的荒诞不经从而产生冷幽默的效果,而加深读者的阅读印象。细节的刻画也特别生动,同时种种暗指启发人们思考关于生存的危机和命运的不可预知。


【五】

老人们说李青侠个子并不高     但轻功了得
他的家就住在距大烟馆不远处的后山坳
每天晚上他都一个人在自家的罂粟地里练轻功
天微亮的时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当然    睡前不忘帮咳嗽不停的父亲点上一支大烟筒

【六】

顾伟不抽烟     在他晚上害怕的时候却很想抽烟
身边没烟     他就想像周围都是大烟弥漫的烟雾
想着想着自己的身体就飘起来     他也就睡着了
睡着之后他也就忘记了每天从邮筒里取信时的恐惧了
每当他转动钥匙时他多么怕一个人头从里面滚出来
每当半路上他的邮包忽然变得沉甸甸的时候他也怕
很多时候他都想把那些沉重的信件丢弃在荒郊野外
然后    不顾一切地撒腿往家里跑


诗歌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它完全颠覆了读者阅读诗歌的习惯,甚至产生了类似先锋评论家对纳博科夫《微暗之火》是不是小说的质疑。反过来也许有人会问,这是诗歌吗?事实上在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周难故意打破诗歌的书写脉络,把两个或者多个的故事打乱、产生视觉的错乱,这也是后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对创作者和阅读者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产生了某种类似电影镜头或者摇滚乐的震撼力。这里我们也佩服周难以独特的眼光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表达手法。在文本的背后,隐藏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个人对于生存世界的思考。


4、现实和幻境、科幻交织产生多维的立体空间。


阅读周难的《舞门》又有另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在这里可以看到周难在《舞门》中运用了魔幻写实主义的手法,结构奇妙,情节虚幻、离奇。《舞门》中的男主角似乎还带着强烈的个人体验,而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似乎也有着某种带着个人精神烙印的指向和象征意义。而对于个人如何摆脱这样的精神桎梏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舞门》同样也打破了传统诗歌模式,借鉴了后现代小说的时空置换、多角度叙述、内心独白、象征隐喻,文本字里行间也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9
强健的男舞伴把他高高举起来
然后放下
在红舞鞋刚要触及舞台地面的时候
他又一下子被抛向高空
舞台下掌声潮水般响起
那个在空中完美划出的弧度
足以与恐龙长长地颈项媲美

10
一场雷雨过后春天并没有来
桂花被打落了一地
妈妈的脚都湿了
她踩在那些细碎的花瓣上默不作声
他从窗口望见父亲钻出坟墓
抖落满身的泥土
像抖落树上的桂花一样轻松

11
雨夜的时候父亲的衣服都是干燥的
他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做到的
一如往常
父亲整夜摩挲他的红舞鞋
烛光渐渐变得微弱的时候
父亲就会再次返回他那狭窄无比的棺材里


《舞门》的写作特点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世界乃至精神世界的思考,令人恍若在镜中照见自己的影像。它们似乎不可言说,却又真实地存在着。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我们还可以把《舞门》解读成戏剧或者电影,它体现了一个陌生的梦幻精神世界,并勇敢地去揭示这一主题。当现实、魔幻、科幻元素被作者自然地杂糅在一起,形成了戏剧的冲突,凸显文本的内在张力,在令读者震惊的同时也产生共鸣。


16
外星人手指指着天空
木马星在一片浑浊的星云里闪耀
母亲小心翼翼地把金钥匙交到他手上
他趴在飞碟外壳上吃力地划出父亲的名字

17
星空变暗的时候就是天快亮的时候
父亲会准时进入坟墓
母亲的脚步也会变得细碎
外星人钻进飞碟腾空而起
接着窗外就起雾了
灰蒙蒙的一片

18
恐龙用牙齿啃咬着墙体
一块块墙砖掉落
父亲捡走了那些较大的规则的砖块儿
那晚父亲虚脱地从窗子爬进来
红舞鞋被鲜血染成深红色
父亲走的时候
一道血迹一直延伸到坟墓


这实际上也是一首象征意味浓厚的诗歌。舞门、红舞鞋、舞台、高空、母亲、父亲、恐龙、飞碟、外星人等等这些词汇都有特定的隐喻。作者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打破诗歌与小说、现实和魔幻、生与死等等方面的界限。伴随个体对世界的体验上升到艺术层面,自然形成清晰而生动的舞台形象。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如同巴塞尔姆的奇妙小说《亡父》,同样对接上艾略特的《荒原》中埋葬“亡父”时天正下雨,用父亲的符号借以表达传统对于现代或者称之为创新的僭越。


周难在《舞门》中导演了一出扑朔迷离的戏剧,看似怪诞不经、不可理喻。这其实也是作者所采取的一种和传统诗歌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当然,这样的文本它打破传统文本的封闭性,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创新。这样的文本它显然也令一些普通阅读者望而生畏,这也许也是先锋艺术某种意义上所具有的孤独感。


当然,思维一经打开,它就像脱缰的野马,开始它自由驰骋广阔空间的旅程。没有什么可以禁锢创作者的思维,除非他自己掐断了它。而我们也期待视野中能出现更多的类似周难这样的诗人。阅读周难的诗歌文本,让我们强烈地体验和感受到先锋诗歌的诸多可能性。当然,值得我们警醒的是,我们去感受这样的文本,不是直接去学习、汲取,而是触类旁通,让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从而触动更多的灵感和思考,写出各自独具魅力的文本。





参考:
注解1、《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作者  曾艳兵
注解2:读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作者、译者:苍耳
注解3、《20世纪外国文学名著文本阐析》  黄铁池    杨国华  主编
发表于 2011-6-1 15: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篇评论感受着雨妹评论功力的精进。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2 11:54 , Processed in 0.0303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