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94|回复: 1

孤山依旧屹立在大地之上——诗人终结于诗性之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15: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人于此时代能够成为一位诗人,这个时代的贫乏将他孤山般存在的本身看成是一个诗性的问题,诗人的本能在于逃避精神贫乏的市井,而甘愿将自己幽闭于孤山的丰富性之中。诗人正是一个奔赴孤山而游离于天命之途的人。
  
    诗人追逐着诸神遁去的踪影,力图作这个时代精神的祭司。失去神灵的世界在物质的丰饶中呈现一种让诗人悲痛的贫乏,诗人饱含对神灵的记忆折还于现实纷扰的世界,对抗或妥协于肉身冷暖,升腾弥漫的混乱造成诗人无以名之的忧伤,从而转化为喋血的歌喉。
  
    歌声徘徊于诗人栖居的澄明之所,爱情、故乡以及千年延承的英雄情怀,又使他不能不对过往心存展望与缅想,为此没有尺度能够丈量孤山与大地的距离,当大地伸向孤山,孤山也就成为大地紧密的部分。诗人就在是逃离与皈依之间歌吟,纵使幻想的纸飞机难以承载沉重的爱恋与乡愁。
  
    诗人终结于诗性之中,以死者的姿态直达深渊,犹如越过黑夜的晨曦,诗性成为人在肉身中保留的神迹,在大地与天空的依存中构筑人神共赴的婚筵,诗人在寻获神迹的过程中遮蔽着世俗怀想,由衷的歌声成为一抹清音,擦过凡人不甘居守的窗前。
  
    诸神归去的路径不可追寻,诗人让现代性折入古典之中,让古典在现代性中复活,从而使诗不能为市井所通明地了解,然而也没有谁能够了解真正的诗,诗的开放性本如彗星闪亮之后归于太初,从而使诗人难以将栖居的孤山与大地割裂。
  
    新古典仅是一个语言性的标贴,而呈现的诗象却依旧质朴,在虚假成为真实之后,现代诗却真实得几近虚假。通达神灵的喻象筑就审美的避难所,丰富性体现于言说与未被言说之间。寄居孤山的诗人,心中其实弥散着市井的回音。
  
    倘若诗人身负的神灵之光不能照耀市井众生,那么十年孤山意义为何?冥冥之中,幽思化为使命,诗性能够拯救诸神离去的世界吗?不能再奢望诸神归来,故只能寄望于“悲情英雄赵子龙”了。
  
    诗意盘桓,仅能如此,在没有深渊将大地与孤山割裂之时,诗人的居所其实并非处处澄明,而歌声中的澄明却也正显现于幽暗之间,并需要以泪血唱出,悲情如此与希望随行。
发表于 2010-10-21 1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23 23:40 , Processed in 0.0257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