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艺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80|回复: 2

请大家对中国美术界进行强烈批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0 12: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大家对中国美术界进行强烈批判

06年底时我在深圳打工,因很多年前在学校读书时我也曾画过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对美术一直情有独钟,所以特地去了深圳大芬油画村参观。因为近十几年我目睹中国电影业十分不景气的局面,抱着改变它的高昂心态,走上了电影剧本创作的道路,可卖剧本的艰难之路让我感慨颇深。在参观大芬油画村回来后细细一想,并结合平时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却发现我们的美术业存在着与电影业几乎一模一样的大弊端。许许多多的作品除了艺术功力有高低区别外,画人物的总是那么几个古典名人、仕女或牧童。画山水花鸟的更是一个模式,总是那么几支花、几座山和几栋茅屋。这些表现内容几十年以来长期几乎没啥变化,千篇一律,过于相似。许多人的作品甚至和几百年前的作品也很相近。这种题材与内容上的相似状况与电影业如出一辙,这也正是两者的共同弊端之所在。作品表现内容之所以相似,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致今仍局限在没有脱离古典与现代真实生活环境的原故。

如同我在网上发表文章,尖锐评论中国电影界的弊端一样,我开始思索中国美术今后究竟应如何发展?是延续以往的思维模式保持现有的小市场,还是另辟溪径寻找新的思维理念,确立新的发展大方向,激活大众家庭而打开大市场,让他们把欣赏美术原作品当成一种新的艺术消费时尚呢?抱着这种理念,我在我的博客和多家美术网站上发表了“创立幻趣流派 全面推进中国美术市场”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可行性究竟如何呢?未来是神密的,从古到今人们始终对它充满着幻想。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对它我们都存在着无边无际的幻想大空间,每个美术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它表达出来,这将不再是现在这样的千篇一律,而是一个色彩斑斓、绚丽多彩、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的浪漫大世界。有些想象内容是严肃的,但若用趣味手法表现出来,那观赏性就大大提升了。比如这样画猴:一群猴子在水面上翻筋斗、舞刀弄棍在打擂比赛。这不是荒唐儿戏吗?猴子可不会游泳,但写上一句话:鱼能在水中生活,那是它能吸收水中氧份。若有一天在水中加进动物们能吸收的某种营养品,那我们和所有动物就都是“鱼”。谁能否定科学不能让这一天到来呢?以后克隆技术发达了,各动物的身体器官能互相移植或自身培植,动物会是什么模样?可以幻想一匹在原始森林中狂奔的野马,屁股上还有一个正朝后侦察敌情的猴头,“快逃,狗熊追来了”。谁能说这没有意思呢?当然这两例只是对动物而言,我们人类未来的生活、工作、理想,还有自身的人体结构变化等等,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发展问题。大家都这样想的话,千篇一律的局面毫无疑问就能轻意被打破。当美术界齐心协力通过媒体宣传,营造起一种市场氛围;当许许多多给人耳目一新的既有对未来的各种思维启迪、又有活泼新奇的观赏趣味作品赴向市场时,难道不会激发普通观众的强烈兴趣吗?这种发展方向的思维的可行性无疑应当是正确的。



当文章发表后,全国只有一位画家的秘书给我来了邮件,说我的思路与他老师的作品有点相似,除此以外,在整个论坛上回复的总共也仅只有一两个,反应极其冷清。一段时间后,我又发表了“成立幻趣美术流派倡议书”,结果全国竟无一人理睬,看得人也不多,就连一个回复都没有。我很纳闷,难道这么多新老画家连一个有同感的人都没有?又过了些时候,我越想越不服气,就用自嘲的口气又发表了文章,正式宣告“ 中国幻趣美术流派光杆俱乐部正式成立”。这可是世界上最独树一帜的艺术俱乐部,创始人是我,总裁也是我,就连全部成员也只我一个。这也是算是我对目前整个行业悲剧性状况的一大讽刺。过了较长时间后的前不久,我又换了个思路,在网上发贴想找几个画家交朋友,我参与构思内容,一起来创作几幅幻趣流派作品。希望通过创作实际作品来慢慢扩大影响,最终将俱乐部建立起来。呜呼,未料结果又是一次全国性零纪录响应。

这种结局究竟是我自作聪明还是美术家们糊涂透顶?艺术家们常常谈论美术作品要有什么思想内涵、民族传统本色、艺术韵味,要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中国美术家们也真的是这样做到了。也有人说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道理听起来似乎是很正确,但是细细一想,并非充分。民族传统的东西属于中国人自己看好的也好,让外国人看好的也好,都是有时间性的。社会总在发展,再好的传统东西看久了,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将自然而然会看厌,往日的魅力不复存在。中国传统的席袍、马褂,甚至国粹京剧,现在也被新时装和现代电影电视所取代,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能长期走在时代前列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的魅力,才能长久属于世界。中国美术现在是一种什么结局呢?最近二三十年来,几乎所有画家现在的作品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作品至少在内容上没什么区别,缺乏新颖的思维与启迪,使观众早就看腻了而丧失了欣赏情趣。再加上现在的持历、工艺美术品和摄影作品等等的冲击,才导致了今天的美术原作品难以走进千家万户的普通大众家庭。目前除了一些很少量的美术爱好者和收藏者外,已没有几个家庭愿买上一两幅作品挂在家中欣赏了。许多美术家们办画展,除了第一天还有一些同行来捧场外,其它时间里基本上可谓冷冷清清,观众寥寥无几。美术行业的信息也显示,前年全国各地的画廊和从业人数减少了多少,去年又减少了多少。再过若干年,只怕是要在城市里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几家了。有不少人的国画作品作品就那么几大笔;或油画作品就那么简单几大块颜色;还有个别人就在大白纸上画上两个少黑圈,实在不知他们想让观众欣赏什么东西?太缺乏市场意识,这样的作品哪能吸引大家,更别说掏钱来买了。若说是画家自己能看出作品有什么抽象美,就放在自己家中自我陶醉好了。普通观众只图好看,有趣,是否有新意,其它方面什么思想内涵、传统本色等等主要是画家们个人考虑的事,观众们可没想那么多。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可见再好的东西只要时间长了而没有发展创新,只能遭到社会的抛弃。肯定有许多画家们自以为在欣赏美术方面比普通观众高人一等,会欣赏什么抽象或别人苦涩难懂的意韵等等。大有鹤立鸡群优越感,却不知普通观众看不懂他们的作品而会弃之不顾。他们想在市场上赚些钱又如何达到目的?难道搞美术仅仅是满足自我清高、自我陶醉和休闲养性吗?我在网上看了今年举办的全国美展中上千幅中国画作品,真正能让我叫好的作品没几幅,至于富有创新和创意内容的肯定一幅都没有。中国美术界太讲究什么传统本色,总舍不得丢掉。都画了一两千年了,作品数量在博特馆、美术馆、还有个人收藏早就堆积如山。已有足够数量作品保存就行了,若还这样画下去,再来几个堆积如山,纯粹是凑数,毫无价值和意义。难道还怕我们的后人以后想看现在的作品,嫌数量不够会跑到出土坟墓里去找吗?也许他们也赞成创新,但他们的创新其实基本上是技能上的创新,这只是小创新。真正的大创新是内容创新,内容一变,画面观赏效果就全变了,才能以新意最大程度吸引广大观众,这才是最大的发展正道和生路。现在该换换新思维了,对传统的理念和标准该暂告一大段落了。生老病死是事物发展自然规律,新的取代老的是发展之必然,应当在新思维之下,面对当今市场的不竟气局面鼓励大搞思维与内容创新,无论什么方式考虑都应可以试验。用上二三十年时间,试验的多了,好东西自然能留传下来,差的被淘汰。若还是讲究老一套,就会烦碍新思维,这对发展不利,要把思维眼光着重放在未来。只要能重新唤回广大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喜欢看,愿意买,那就试对了,画对了。否则,不管能说出什么冠冕堂皇的漂亮理由,都应认为是画错了。市场永远是艺术的命根子。






最近二三十年来,美术在广大民众之中的市场是日惭萎缩,而另一边在拍卖市场上,一些名家作品却是前年几十万,去年几百万,今年又破千万。看似欣欣向荣,风光无限,但已渐渐失去在民众之中的根基。这种缺乏根基的艺术局面迟早会走向死亡。事实上中国美术太缺乏新意,虽然也有少量收藏者在收藏作品,但基本上都是处于商业目的,希望作品的作者今后能出名而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未必是收藏者自己真正喜欢作品的观赏性。这种只图商业名气而缺乏真正观赏价值和社会根基的状况,已经证明中国美术业进入了淹淹一息的地步。这么多年来,许多人自己不创新,死抱住传统理念不放,还反对别人标新立异,这其实是一种不争气的反动行为。中国美术界没有出现一个在内容思维上富于创新的人物,可以说当代中国根本没有美术大师,仅仅只有名人而已。不时也有人在举办什么创作研讨会,可就是没看见有谁真正能为中国美术全行业的大发展提出过具体方案、目标和计划。中国这么多的美术家,至少我个人未发现他们当中有任何一人是真正的创新大家,虽然个别人也有一点创意,但在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全国这么多美术家不搞创新却个个都热衷于标榜自己师从于某某名家,仿佛自己师从有名或参加过什么美展或是什么协会会员,就是成功人士了。这种只图个人名气或头衔而不去图创新发展,将恰好让整个行业最终走投无路,死路三条。很可能他们认为,美术就是高雅艺术,就是给极少数人看的,大多数人不感兴趣无所谓。可有没有想过,若仅仅是改变创作思路,其它工具都没变,花同样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却能让更多作品走进千家万户,让许许多多没名气的画家们也能多卖出作品养家糊口,岂不是更好吗?若认为中国美术还有必要发展和生存下去,自己就应主动千方百计想出个好法子来。若自己想不出就应主动花钱请高人来出谋划策。虽然目前不好肯定按我的想法创作幻趣流派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中国美术的现状,但无疑多一种富有新意的类型作品,再通过科学的宣传炒作,在大众之间建立起关注新类时尚美术作品的艺术氛围,激发大家的欣赏和购买欲望,总比安于现状、无动于衷要有希望的多。可气的是他们自己没想出过好法子,却对别人提出的好方案和倡议还高高在上,置之不理,真可谓最正宗的中国式闭门造车,固步自封。

最近,本人处于对中国电影界落后于好莱坞太远的现状十分不满,在多家网站上发表了“强烈呼吁网民将中国大导演全部送进正道法庭”的尖锐批评文章。今天又在此呼吁大家来关注中国美术界的现状,了解我们中国的广大艺术家们究竟是何等的创新与创意水平和精神。也许我们并非都是美术爱好者或收藏者,象是在管闲事,但这可是关系到一个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但大家若认为我的分析有道理的话,请举手之劳在网上转贴和跟贴或另加评论,对他们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判,把他们批得头发晕、心发颤、肉发跳。否则的话,他们仍然又是无动于衷,还自以为自己是对的,是在坚守已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这块风水宝地。如果他们还不清醒的话,或许中国的美术又会象京剧那样,用不了若干年就将走进历史博特馆。如果他们终于清醒了,我们能看到,中国将迎来一次极富观赏魅力的新类美术作品的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居室也将被装饰的更加美丽和富有情趣。中国美术业不仅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也将走向世界。这里也有我们网民的功劳!

恕本人在此太不客气。当然,这也是为大家好。

电影地雷:张剑波 2010.8.14
发表于 2010-9-1 22: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部分艺术家但凡闹点名头,头上插根标签比买洋房购洋车泡几个MM然后拉俩兄弟自诩山头老大,准备名垂青史,谁跟你艺术去!还看不清状况?即使还没混到这份上的也都瞪大通红的眼睛往这圈里挤吧呢
发表于 2011-2-13 14: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有进入圈内,只有画匠才去大芬村,用大芬村联系中国美术界谁也不会对话.......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南方艺术 ( 蜀ICP备06009411号-2 )

GMT+8, 2025-7-18 17:50 , Processed in 0.0405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ZGNFYS

© 2005-2025 zgnfy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